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扁线电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扁线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910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线电机,包括两层绕组,所述两层绕组包括相绕组,所述相绕组包括Q个线圈环,Q≥2;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位于同一磁极位置上且相互串联的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Q‑1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其他所有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Y为极距。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减少跳线,降低焊接端高度,提高功率密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特别的涉及一种扁线电机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其对于驱动电机的运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驱动电机的输出性能直接影响整机的高效运行。现有驱动电机按照定子绕组的绕线结构不同可分为圆线电机和扁线电机。相较于传统的圆线电机来说,扁线电机具有槽满率高、功率密度高、温度性能好等优势。在扁线电机的设计制造中,行业内各电机制造商及车辆制造商均有一些不同的绕组布置方式,从电磁性能及工艺复杂性来看均不相同,不同的绕组布置方式会对定子制作的复杂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两层绕组是指在每个定子槽内布置两根扁线,通常,需要使用跳线将同一相上的线圈焊接相连,使用跳线后,为了保证跳线间的距离,会导致绕组的焊接端高度增加。而且跳线所在位置需要使用单独的焊接工装和设备进行焊接,焊接端的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减少跳线,降低焊接端高度,提高功率密度的扁线电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扁线电机,包括相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包括q个线圈环,q≥2;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位于同一磁极位置上且相互串联的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q-1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其他所有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y为极距。

4、进一步的,所述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均包括整体呈u型的发卡主体,所述发卡主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腿部和连接在两个支腿部一端的头部,两个所述支腿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支脚,位于同一发卡主体上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同一侧偏转弯折;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位于同一磁极位置处,且二者支脚的偏转弯折方向相反;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上相向弯折的支脚连接形成所述发卡导体组。

5、进一步的,所述相绕组包括2个串联设置的线圈环,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

6、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n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n个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n为奇数。

7、进一步的,所述相绕组包括2个并联设置的线圈环,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

8、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偶数;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n个沿周向均布的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n个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n为偶数。

9、进一步的,所述相绕组包括3个串联或并联设置的线圈环,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偶数;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

10、进一步的,所述相绕组的任一磁极位置上,其中一个所述内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所有的所述内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或者其中一个所述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所有的所述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

11、进一步的,所述相绕组的任一磁极位置上,其中一个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所有的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

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减少跳线,降低焊接端高度,提高功率密度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线电机,包括相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包括Q个线圈环,Q≥2;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位于同一磁极位置上且相互串联的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Q-1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其他所有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Y为极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均包括整体呈U型的发卡主体,所述发卡主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腿部和连接在两个支腿部一端的头部,两个所述支腿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支脚,位于同一发卡主体上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同一侧偏转弯折;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位于同一磁极位置处,且二者支脚的偏转弯折方向相反;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上相向弯折的支脚连接形成所述发卡导体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包括2个串联设置的线圈环,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n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n个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n为奇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包括2个并联设置的线圈环,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偶数;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n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n个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n为偶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包括3个串联或并联设置的线圈环,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偶数;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两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

8.如权利要求3、5或7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的任一磁极位置上,其中一个所述内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所有的所述内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或者其中一个所述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所有的所述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

9.如权利要求3、5或7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的任一磁极位置上,其中一个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所有的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线电机,包括相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包括q个线圈环,q≥2;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位于同一磁极位置上且相互串联的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q+1,其他q-1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1,其他所有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的节距均为y,y为极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均包括整体呈u型的发卡主体,所述发卡主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腿部和连接在两个支腿部一端的头部,两个所述支腿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支脚,位于同一发卡主体上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同一侧偏转弯折;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位于同一磁极位置处,且二者支脚的偏转弯折方向相反;所述内层发卡和外层发卡上相向弯折的支脚连接形成所述发卡导体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绕组包括2个串联设置的线圈环,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至少一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线圈环上的n个磁极位置处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另一个所述线圈环上n个处于对应磁极位置上的内层发卡或外层发卡的节距为y+1,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森亚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