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栉江珧育苗中幼虫培养的方法,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Linnaeus)俗称带子,在北方俗称“大海红”、 “海锹”。在南方,福建称“土杯” “马蹄”;浙江称“海蛘”;而广东称“角带子”、“割纸刀”; 台湾称“角贝”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翼形亚纲 (Pterimorphia)JgWg (Mytiloida)、江珧科(Pinnidae)、江珧属(Pinna)的贝类,在我国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北起辽东半岛,南及琼州海峡,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大 型食用贝类。栉江珧后闭壳肌极为粗大,可干制成“江珧柱”,肉质细嫩肥白,营养丰富,是极 为名贵的海味珍品,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而且可出口创汇。近几年来因滥 捕造成资源的大幅减少,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急需开展栉江珧的人工育苗,进行 资源修复工作,目前国内外对栉江珧生产性育苗的关键技术还没完全解决,造成人工育苗 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幼虫培养过程中,出现幼虫相互粘连的问题,如何克服幼虫培养 过程中的粘连问题是栉江珧人工育苗的主要瓶颈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它能满足现有 技术的上述需求。一种栉江珧幼虫培育中防止粘连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选择池子大小为20-30M3、 池深1. 0-1. 2米、光照强度为100-200勒克斯、使用二次砂滤海水的育苗车间;其次在幼虫 培育期间,控制幼虫密度为0. 5-1个/毫升;然后在幼虫培育期间每天流水培育3-4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栉江珧幼虫培育中防止粘连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选择池子大小为20-30M3、池深1.0-1.2米、光照强度为100-200勒克斯、使用二次砂滤海水的育苗车间;其次在幼虫培育期间,控制幼虫密度为0.5-1个/毫升;然后在幼虫培育期间每天流水培育3-4次,每次1-2小时,并且每天不间断地充气,每天至少进行吸底换水1次,投喂新鲜无污染经过滤和消毒的单胞藻饵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瑞海,马化亮,范立强,赵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