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技术_技高网

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134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通过对地连墙表面的凿毛处理后,通过电钻钻孔后安装注浆套管,开始注浆,直至注浆料从套管溢出,注浆操作可以封闭地连墙之间的缝隙,止水带与地连墙之间的缝隙;与在底板与地连墙咬合处,对应的地连墙非接缝区域面土侧无预防措施相比,与在地连墙与底板的接触面只设置膨胀止水条相比,注浆系统不仅可以设置在地连墙与底板接触面,同时可以设置在底板分次浇筑的施工缝位置,主要是通过特制的注浆管,将丙烯酸酯树脂或微细水泥悬浮液,注射至施工缝位置,将施工缝填满密实,尤其是地连墙与底板接触面大时。注浆系统可以根据现场的渗漏情况进行重复注浆,直至无渗漏现场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施工,尤其涉及超深地下室及两墙合一结构中地连墙及底板的施工技术,具体是一种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度,城市化进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深层地下建筑和超高层地上建筑,在科技的支撑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城市建筑密集区进行施工时,受到场地狭小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邻建安全管控难等因素影响,逆作法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地连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考虑到节约成本、节约工期、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等因素,两墙合一式地连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地连墙作为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又作为地下室外墙。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此类超深地下室的防水、排水问题。尤其是两片地连墙之间、地连墙(地下室外墙外侧)面土侧、地连墙与冠梁之间、地连墙与筏板之间、筏板底部、各楼层排水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作法超深地下室,两墙合一式地连墙及底板的防排结合式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逆作法超深地下室防水效果差、隐蔽式排水维修难的问题。

2、根据现有的施工技术,在两片地连墙连接的位置,主要是通过侧封板安装止水带;在底板与地连墙咬合处,对应的地连墙面土侧,未采取防渗漏或蜂窝缺陷处理措施;在地连墙与底板的咬合面只设置膨胀止水条。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在两片地连墙连接的位置只安装止水带时,由于相邻槽段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已有地连墙侧面泥皮清理难度大,所以混凝土无法将两片地连墙之间的缝隙完全填满。另外,在地连墙安装止水带的侧封板拆除过程中,容易对止水带产生破坏,或导致止水带与地连墙连接不牢固,最终导致止水带与地连墙之间也存在缝隙;②在底板与地连墙咬合处,对应的地连墙面土侧,因为是与底板相连,一旦因蜂窝缺陷导致渗漏将非常难处理;③当在地连墙与底板的接触面只设置膨胀止水条时,往往会因为底板与地连墙的接触面大,膨胀止水条无法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解决逆作法超深地下室防水效果差、隐蔽式排水维修难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一:当地连墙导墙施工完成后,开始成槽,成槽完成后,对泥浆进行最终的循环除砂,确保泥浆的含砂率、粘稠度、ph值,剪切强度、密度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止水带固定在地连墙侧封板上,再将侧封板固定在指定位置,然后安装钢筋笼并定位牢固,最终安装混凝土导管,从下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

5、步骤二:地连墙混凝土浇筑完成24小时后,移除侧封板,止水带固定在地连墙中,随后进行地连墙跳副施工,最终完成所有地连墙的施工;

6、步骤三: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破凿清理地连墙表面松散的混凝土,在地连墙中心破凿出一道凹槽,将表面清理干净后,施工膨胀止水条,完成冠梁钢筋绑扎、支模及混凝土浇筑;

7、步骤四:继续土方开挖至正负零板支撑设计标高,完成素混凝土浇筑,支撑架体施工、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材料、机械、人及出土的洞口;

8、步骤五:继续土方开挖至负一层板支撑设计标高,完成素混凝土浇筑,支撑架体施工、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及混凝土浇筑,重复以上操作,完成其他楼层地下室楼板的施工,最终挖至底板底部防水构造层设计标高;

9、步骤六:使用手动电动工具对地连墙与地下室底板咬合处进行处理,凿除地连墙表面水泥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新鲜混凝土,同时露出预埋的钢筋及钢筋接驳器;

10、步骤七:地连墙与地下室底板咬合处,在两片地连墙的接合处打孔安装注浆管,开始注射单组分粉剂丙烯酸树脂;在地连墙与地下室底板非咬合处,两片地连墙接合处,重复同样的操作;通过注浆封闭地连墙之间、止水带与地连墙之间存在的缝隙;

11、步骤八:在地连墙与地下室底板咬合处,通过定位找到渗漏及蜂窝缺陷位置,并进行3组分丙烯酸树脂注浆;

12、步骤九:在地下室底板底部依次施工素混凝土垫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柔性防水层、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保护层;

13、步骤十:在地连墙与地下室底板咬合处,安装注浆软管系统;

14、步骤十一:在地连墙与地下室底板咬合处,施工安装2道膨胀止水条;与注浆系统形成双层防水保障;

15、步骤十二:进行底板钢筋施工;

16、步骤十三:进行底板上水沟、集水井、电梯井位置的模板施工;

17、步骤十四:进行底板抗渗混凝土浇筑;抗渗混凝土与卷材防水、止水带、膨胀止水条、注浆防水形成有效的防排体系;

18、步骤十五:按照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防止混凝土开裂;

19、步骤十六: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注浆软管系统,进行3组分丙烯酸树脂注浆;

20、步骤十七:第一次注浆后,若发现新的渗漏点,可利用同一注浆系统进行多次注浆;该注浆提供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注浆。

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一种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本专利技术与两片地连墙连接的位置只安装止水带的情况相比,首先通过对地连墙表面的凿毛处理后,通过电钻钻孔,然后安装注浆套管,开始注浆,直至注浆料从套管溢出,该注浆操作可以更好的封闭地连墙之间的缝隙,止水带与地连墙之间的缝隙;与在底板与地连墙咬合处,对应的地连墙非接缝区域面土侧无预防措施相比,通过钻孔注浆方式,可以更好的解决因蜂窝缺陷导致渗漏。与在地连墙与底板的接触面只设置膨胀止水条相比,注浆系统不仅可以设置在地连墙与底板接触面,同时可以设置在底板分次浇筑的施工缝位置,主要是通过特制的注浆管,将丙烯酸酯树脂或微细水泥悬浮液,注射至施工缝位置,将施工缝填满密实,尤其是地连墙与底板接触面大时。另外,该注浆系统可以根据现场的渗漏情况进行重复注浆,直至无渗漏现场发生。

22、相较于现有的施工技术,本专利技术主要从地连墙之间的缝隙、地连墙与止水带之间缝隙,除了止水带之外,是否有其他注浆措施;从地连墙的蜂窝缺陷导致的渗漏,尤其是在底板与地连墙咬合处,对应的地连墙面土侧;从地连墙与底板的接触面除了设置膨胀止水条,是否有其他注浆措施,并可重复注浆;从整个地下室的地连墙和底板除了各种防水措施,是否存在排水措施,做到防排结合等方面去解决问题。本专利技术地连墙与止水带之间缝隙填充密实、地连墙与地连墙之间缝隙填充密实,注浆是除了止水带以外的第二道保险;地连墙蜂窝缺陷处理到位,避免更多的渗漏;地连墙与底板之间除了膨胀止水条以外,注浆为第二道保险,且可以通过多次注浆确保该施工缝的防水效果;是否采用防排结合的方式去处理防水排水问题,该防水排水系统适用于超深地下室、两墙合一式地连墙、地连墙与底板接触面积大、逆作法项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综合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法及两墙合一施工中的防排结合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洪军白瑾陈显宇徐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