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桩泥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248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1
本技术涉及泥浆池,尤其是钢板桩泥浆池,泥浆池的内壁设置有钢板桩,钢板桩包括钢板桩本体、第一对接部以及第二对接部,钢板桩的第一对接部与相邻的钢板桩的第二对接部勾持配合,钢板桩与相邻的钢板桩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加固块,加固块上分别滑移设置有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分别对应位于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两侧,加固块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驱动组件,若干个加固块通过拼装形成加固块群,加固块群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加固块群支撑的支撑组件。本申请具有进而减小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出现脱扣,无法形成稳定的刚性支撑,安全性和经济性仍相对不足的现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泥浆池,尤其是钢板桩泥浆池


技术介绍

1、在施工过程中,钻井液的测试和处理工作通常都需要在循环用的泥浆中进行,且为了供钻井液的循环使用,每个钻井均备用多个泥浆池。通常为了保障泥浆池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此需要对泥浆池的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护结构,通常泥浆池的支护结构一般采用钢板桩进行支护。

2、相关的技术中的钢板桩泥浆池,通过钢板桩之间的对接组合而成,通过若干个钢板桩围设于泥浆池的侧壁,钢板起到防水及承担全部荷载的作用,因此能够减小泥浆进入泥浆池的侧壁,导致泥浆池的侧壁松脱而掉落至泥浆池内。

3、然而,传统的钢板桩是通过钢板之间的对接组合而成,只能够承受迎面力或拉伸力,而延墙面延伸方向的挤压力则会直接导致钢板桩之间脱扣,无法形成稳定的刚性支撑,安全性和经济性仍相对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钢板桩只能够承受迎面力或拉伸力,而延墙面延伸方向的挤压力则会直接导致钢板桩之间脱扣,无法形成稳定的刚性支撑,安全性和经济性仍相对不足的现象,本申请提供钢板桩泥浆池。

2、本申请提供的钢板桩泥浆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钢板桩泥浆池,包括泥浆池,所述泥浆池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钢板桩,所述钢板桩包括钢板桩本体、设置于所述钢板桩本体一侧的第一对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板桩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对接部,所述钢板桩的第一对接部与相邻的所述钢板桩的第二对接部勾持配合,所述钢板桩与相邻的所述钢板桩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加固块,所述加固块上分别滑移设置有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当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勾持配合时,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两侧,所述加固块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驱动组件,若干个加固块通过拼装形成加固块群,所述加固块群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加固块群支撑的支撑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首先在现场对钢板桩的第一对接部和与其相邻的钢板桩的第二对接部进行勾持配合,将若干个钢板桩依次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围设于泥浆池的内壁。施工人员在现场对加固块进行拼装形成加固块群。施工人员通过吊车将加固块群吊至钢板桩的正上方,且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分别对应位于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两侧,再通过支撑组件对加固块群进行支撑。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夹持块与第一对接部抵接,第二夹持块与第二对接部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进行夹持。通过驱动组件实现第一夹持块和低的人夹持块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对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在勾持配合时的夹持,进而减小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出现脱扣,无法形成稳定的刚性支撑,安全性和经济性仍相对不足的现象。

5、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固块内的驱动光杆、设置于所述驱动光杆上的蜗杆套、设置于所述加固块内的双向丝杠、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杠上的蜗轮套以及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沿所述双向丝杠的长度方向滑移的引导件,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所述蜗杆套与所述蜗轮套啮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驱动光杆时,驱动光杆转动的同时带动蜗杆套进行转动,由于蜗杆套与蜗轮套啮合,因此带动双向丝杠同时转动,双向丝杠转动的同时且配合引导件的引导,从而实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的目的。

7、优选的,所述引导件为引导杆,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滑移穿设于所述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引双向丝杠的长度方向一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杆限制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随双向丝杠转动而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对于双向丝杆的长度方向滑移。

9、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分别伸出至所述加固块,所述加固块与相邻的所述加固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加固块上的双向丝杠与相邻的所述加固块上的双向丝杠同步转动的联动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其中一个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时,则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转动时,与其相邻的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同时转动,从而实现与其相邻的加固块上的双向丝杠同时转动,进而令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通过联轴器可以实现若干个加固块同步动作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11、优选的,所述联动件为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与其相邻的所述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与其相邻的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分别设置于联轴器的两端。因此当转动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时,因此与其相邻的加固块上的驱动光杆同步转动,进而实现加固块上的双向丝杠与相邻的加固块上的双向丝杠同步转动的目的。

13、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加固块上的螺纹杆、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套、开设于所述螺纹套两侧的调节孔、与所述调节孔螺纹连接的调节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上的支撑座,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调节杆时,由于调节杆与螺纹套螺纹连接,直至支撑座与地面抵接,从而实现对加固块群进行支撑的目的。

15、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座进行加固的加固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固组件对支撑座进行加固,减小因为外力的作用导致支撑座出现挪位的情况,从而导致支撑座对加固块群的支撑能力减弱的情况。

17、优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座两侧的插销孔和与所述插销孔插接配合的固定插销。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座与地面抵接时,将固定插销通过插销孔插入地面内,从而实现支撑座与地面的固定连接。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驱动组件实现第一夹持块和低的人夹持块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对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在勾持配合时的夹持,进而减小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出现脱扣,无法形成稳定的刚性支撑,安全性和经济性仍相对不足的现象;

21、2.当支撑座与地面抵接时,将固定插销通过插销孔插入地面内,从而实现支撑座与地面的固定连接,减小因为外力的作用导致支撑座出现挪位的情况,从而导致支撑座对加固块群的支撑能力减弱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板桩泥浆池,包括泥浆池(1),所述泥浆池(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钢板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2)包括钢板桩本体(3)、设置于所述钢板桩本体(3)一侧的第一对接部(4)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板桩本体(3)另一侧的第二对接部(5),所述钢板桩(2)的第一对接部(4)与相邻的所述钢板桩(2)的第二对接部(5)勾持配合,所述钢板桩(2)与相邻的所述钢板桩(2)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加固块(71),所述加固块(71)上分别滑移设置有第一夹持块(22)和第二夹持块(23),当所述第一对接部(4)和第二对接部(5)勾持配合时,所述第一夹持块(22)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3)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4)和第二对接部(5)的两侧,所述加固块(7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22)和第二夹持块(2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驱动组件,若干个加固块(71)通过拼装形成加固块群(7),所述加固块群(7)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加固块群(7)支撑的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固块(71)内的驱动光杆(16)、设置于所述驱动光杆(16)上的蜗杆套(21)、设置于所述加固块(71)内的双向丝杠(19)、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杠(19)上的蜗轮套(20)以及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夹持块(22)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3)沿所述双向丝杠(19)的长度方向滑移的引导件,所述第一夹持块(22)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3)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丝杠(19)的两端,所述蜗杆套(21)与所述蜗轮套(2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为引导杆(29),所述第一夹持块(22)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3)滑移穿设于所述引导杆(29),所述引导杆(2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双向丝杠(19)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杠(19)的两端分别伸出至所述加固块(71),所述加固块(71)与相邻的所述加固块(7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加固块(71)上的双向丝杠(19)与相邻的所述加固块(71)上的双向丝杠(19)同步转动的联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为联轴器(31),所述联轴器(31)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加固块(71)上的驱动光杆(16)与其相邻的所述加固块(71)上的驱动光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加固块(71)上的螺纹杆(32)、与所述螺纹杆(32)螺纹连接的螺纹套(8)、开设于所述螺纹套(8)两侧的调节孔(9)、与所述调节孔(9)螺纹连接的调节杆(10)以及设置于所述调节杆(10)上的支撑座(12),所述调节杆(10)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2)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支撑座(12)进行加固的加固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座(12)两侧的插销孔(13)和与所述插销孔(13)插接配合的固定插销(14)。

...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板桩泥浆池,包括泥浆池(1),所述泥浆池(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钢板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2)包括钢板桩本体(3)、设置于所述钢板桩本体(3)一侧的第一对接部(4)以及设置于所述钢板桩本体(3)另一侧的第二对接部(5),所述钢板桩(2)的第一对接部(4)与相邻的所述钢板桩(2)的第二对接部(5)勾持配合,所述钢板桩(2)与相邻的所述钢板桩(2)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加固块(71),所述加固块(71)上分别滑移设置有第一夹持块(22)和第二夹持块(23),当所述第一对接部(4)和第二对接部(5)勾持配合时,所述第一夹持块(22)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3)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4)和第二对接部(5)的两侧,所述加固块(7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持块(22)和第二夹持块(2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驱动组件,若干个加固块(71)通过拼装形成加固块群(7),所述加固块群(7)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加固块群(7)支撑的支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桩泥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固块(71)内的驱动光杆(16)、设置于所述驱动光杆(16)上的蜗杆套(21)、设置于所述加固块(71)内的双向丝杠(19)、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杠(19)上的蜗轮套(20)以及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夹持块(22)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3)沿所述双向丝杠(19)的长度方向滑移的引导件,所述第一夹持块(22)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3)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丝杠(19)的两端,所述蜗杆套(21)与所述蜗轮套(20)啮合。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斌周博孙孝林王深振朱新普杜斌科李炜帅志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