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尤其涉及用于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结构及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1、电动摩托车使用方便快捷,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前后两端安装有车轮,在车架上安装有电池和电机以给整车提供动力。
2、现有的电动摩托车,其电机为内转子电机,内转子电机的定子外壳固定设置在车架上,内转子电机的转子组件活动设置在定子外壳的安装腔内,转子组件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传动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传动链组传动连接,在传动链组的带动下,车轮可转动以实现行驶,然而,内转子电机的体积和重量较大,内转子电机和传动齿轮组需要在车架上占用较大的空间,用于固定定子外壳的安装结构也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如此会使得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结构难以满足简洁紧凑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结构及电动摩托车,旨在解决现有电动摩托车的电机和传动齿轮组件在车架上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以及旨在解决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结构占用较多空间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用于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结构,包括:车架;外转子电机,包括转子外壳和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具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固定于所述车架,所述转子外壳套设于所述定子组件并以所述安装轴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转子外壳的侧部固设有同轴的输出链轮;平叉,转动设于所述车架,且所述平叉相对于所述车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安装轴的中心轴线共线;车轮,转动设于所述平叉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安装轴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平叉上设置有转动孔,所述平叉通过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轴。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包括主架、支撑架和加强梁,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主架,所述主架用于设置车头,所述支撑架用于设置脚踏板,所述主架的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外转子电机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架的靠近所述支撑架一侧,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加强梁。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架和所述支撑架在倾斜于水平方向的方向排列设置,且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主架的下方,所述加强梁包括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梁连接形成v型,所述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梁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支撑架凸出。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孔具有沿所述安装轴的径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加强梁的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安装轴可通过所述开口沿径向插入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盖设于所述开口以固定所述安装轴和所述固定孔的相对位置。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连接于主架;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依次连接形成u型;所述第一加强梁连接于所述主架,所述第二加强梁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梁。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梁在所述安装轴的轴向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加强梁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安装轴的两侧。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震器的一端转动设于所述车架,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转动设于所述平叉。
12、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结构。
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结构及电动摩托车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相较于使用内转子电机,一方面,外转子电机的转动惯量较大,有利于提高行驶稳定性,更加重要地,在相同体积或者重量的前提下,外转子电机通常具有较高的输出力矩,也即是说,在驱动同一车体时,外转子电机的体积和重量更小,并且,将安装轴固定在车架即可实现外转子电机的安装,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如此,能够降低电机以及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结构的占用空间,使得驱动结构整体上更加紧凑简洁;另一方面,直接将输出链轮固定在转子外壳,在转子外壳和输出链轮之间没有设置传动齿轮组,进而能够降低驱动结构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并且,由于平叉、转子外壳和输出链轮均能够以安装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当减震行程发生变化时,输出链轮的转动中心与传动链轮的转动中心之间距离保持不变,从而能够避免链条发生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用于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设置有固定孔(11),所述安装轴(221)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6)上设置有转动孔(63),所述平叉(6)通过所述转动孔(63)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轴(2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主架(12)、支撑架(13)和加强梁(14),所述支撑架(13)连接于所述主架(12),所述主架(12)用于设置车头,所述支撑架(13)用于设置脚踏板(9),所述主架(12)的靠近所述支撑架(13)的一侧和所述支撑架(13)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外转子电机(2)设于所述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2)和所述支撑架(13)在倾斜于水平方向的方向排列设置,且所述支撑架(13)位于所述主架(12)的下方,所述加强梁(14)包括第一加强梁(141)和第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还包括固定盖(15),所述固定孔(11)具有沿所述安装轴(221)的径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加强梁(14)的远离所述支撑架(13)的一侧,所述安装轴(221)可通过所述开口沿径向插入所述固定孔(11),所述固定盖(15)设于所述开口以固定所述安装轴(221)和所述固定孔(11)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3)包括第一支撑梁(131)、第二支撑梁(132)和第三支撑梁(133),所述第一支撑梁(131)连接于主架(12);第一支撑梁(131)、第二支撑梁(132)和第三支撑梁(133)依次连接形成U型;所述第一加强梁(141)连接于所述主架(12),所述第二加强梁(142)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梁(13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1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梁(14)在所述安装轴(221)的轴向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加强梁(14)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安装轴(221)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8)的一端转动设于所述车架(1),所述减震器(8)的另一端转动设于所述平叉(6)。
10.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结构(100)。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电动摩托车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设置有固定孔(11),所述安装轴(221)插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6)上设置有转动孔(63),所述平叉(6)通过所述转动孔(63)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轴(2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主架(12)、支撑架(13)和加强梁(14),所述支撑架(13)连接于所述主架(12),所述主架(12)用于设置车头,所述支撑架(13)用于设置脚踏板(9),所述主架(12)的靠近所述支撑架(13)的一侧和所述支撑架(13)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外转子电机(2)设于所述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2)和所述支撑架(13)在倾斜于水平方向的方向排列设置,且所述支撑架(13)位于所述主架(12)的下方,所述加强梁(14)包括第一加强梁(141)和第二加强梁(142),所述第一加强梁(141)和所述第二加强梁(142)连接形成v型,所述第一加强梁(141)和所述第二加强梁(142)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支撑架(13)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结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贵,周威,游锦旭,刘春林,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比高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