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盘方法,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利用上盘导板以及育苗出口架对育苗盘形成导向作用,育苗盘出口架下部设计成折弯部分,上盘导板的下部设置支撑部件,能够利用了育苗盘的自重,以及育苗流水线轨道给育苗盘施加的驱动力,完成育苗盘的自动上盘过程,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施效果好,经济适用等多种优点。该发明专利技术既省了农本,减少了用工,还为农忙时节赢得了时间,一举多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育苗流水线相关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育苗盘自动上盘方 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不断发展,其中育苗流水线的自动化也是大势所趋。在 育苗流水线中,育苗盘的用量很大,根据流水线的作业效率计算,育苗盘的用量约8盘/分 钟,1小时就需苗盘约480盘。目前的育苗流水线作业过程,上盘工序常通过二种途径来完 成。一种是手工摆盘。育苗作业季节性很强,人力每天需工作10小时以上,初步计算下来, 需手工摆盘约4800盘,人力工作量大,容易手忙脚乱,导致疲劳,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农忙 季节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工价高,成为流水线育苗生产不可忽略的制约因素。虽然现有 技术中有机械式上盘装置,但是该类机械式上盘装置,进口的机械居多。作业效果一般,且 售价昂贵,体积大,结构复杂,农户购买力不够,只能望而生叹。因此,如何克服这一缺陷就 成了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以克服上述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该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A、人工将一叠育苗盘从育苗盘进口送入上盘装置的过程;B、放入的育苗盘先沿着育苗盘出口架与上盘导板的倾斜面下落,第1个育苗盘的 后端落在滑轮组合件上,第1个育苗盘的前端将沿着育苗盘出口架向外折弯部分继续下 落,然后接触育苗流水线的行走轨道;C、第2个育苗盘的后端将落在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上,第2个育苗盘的前端与育 苗盘出口架相抵,处在架空位置,与第1个育苗盘前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D、育苗流水线的行走轨道运行,从而给第1个育苗盘前端施加驱动力,第1个育苗 盘的后端会从滑轮连接板移动到滑轮表面上;E、滑轮可转动,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也会顺势进入育苗流水线的行走轨道,这样 第1个育苗盘完全进入育苗流水线的轨道,将会跟随轨道前行,进入下一道工序。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上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F、第2个育苗盘的后端在第1个育苗盘后端进入轨道时就会自动落在滑轮组合件 上,第2个育苗盘的前端也会在第1个育苗盘的盘体完全通过育苗盘出口时,自动下落到育 苗盘流水线的行走轨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上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法,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过程 将滑轮组合件的位置设置成高于育苗流水线行走轨道的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上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3步骤B还包括以下过程将滑轮组合件的位置设置成高于行走轨道一个育苗盘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上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 步骤B还包括以下过程将育苗盘出口架下端设置成向外折弯的角度为0° 6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上盘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 步骤B还包括以下过程滑轮组合件包括滑轮连接板与滑轮,在滑轮连接板下部设置滑轮, 将滑轮的部分表面设置成突出在滑轮连接板前端边缘之外。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利用上盘导板以及育苗出口架对育苗盘形成导向作用, 育苗盘出口架下部设计成折弯部分,上盘导板的下部设置支撑部件,能够利用了育苗盘的 自重,以及育苗流水线轨道给育苗盘施加的驱动力,完成育苗盘的自动上盘过程,其具有结 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施效果好,经济适用等多种优点。该专利技术既省了农本,减少了用工, 还为农忙时节赢得了时间,一举多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作业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上盘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上盘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上盘装置的端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上盘装置框架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上盘装置的上盘导板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所述滑轮连接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述上盘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其中包括育苗流水线1、框架2、上盘导板3、育苗盘出口架4、轨道5、 育苗盘出口 6、育苗盘导向架7、育苗盘进口 8、滑轮轴9、滑轮连接板10、滑轮11、育苗盘12、 紧固件13、育苗盘出口架下端向外折弯部分14。上盘装置主要由三面长方形式框架焊接而成,整个框架2呈箱式,框架2形状须与 育苗盘形状相适应,框架长与宽比育苗盘稍微大一点,可以为2 8cm,以便育苗盘12可以 平放其中。框架顶端与一个侧面可以空缺,以作为送入育苗盘进口 6。育苗盘出口架4是上 盘装置框架前部的一面框架,与上盘装置的育苗盘导向架7呈对应方向设置,并通过侧面 的一面框架支撑和固定,最终整体形成整个上盘装置的框架2。上盘装置通过紧固装置安装 在育苗流水线的机架横梁上。上盘装置还包括上盘导板3、一组滑轮11、滑轮连接板10、滑轮轴9及紧固件13等 组成。上盘导板3斜置扣在上盘装置的育苗盘导向架7上,上盘导板3与育苗盘导向架7呈 小于90°斜角,优化角度为5 35度,更优化的角度为10 25度。上盘导板3通过紧固 件13与育苗盘导向架7固定。所述紧固件13是可以调节长短的,调节紧固件13的长度, 就可以调整上盘导板3与育苗盘导向架7之间的倾斜角度,从而调整育苗盘12与育苗流水 线1的倾斜坡度,以便育苗盘12更容易进入轨道5前行。滑轮连接板10下部的滑轮轴9上装有一组滑轮11,形成滑轮组合件,滑轮组合件 通过紧固件13固定在育苗盘导向架7的底端,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育苗流水线1的机架横梁 上。其中滑轮11的部分表面是突出在滑轮连接板10的前端边缘之外的。这样育苗盘12 前端放置在育苗流水线1的轨道5上,后端搁置在滑轮连接板10上时,育苗流水线的轨道5 开始运行时,轨道5上的滚轮就会转动,滚轮会对放置其上的育苗盘前端施加一定的动力, 带动育苗盘12移动,育苗盘后端移动少许距离时,育苗盘的后端就会从滑轮连接板10移动 到滑轮11上,滑轮11是可转动的,这样育苗盘后端也就更加容易进入育苗流水线的轨道5。育苗盘出口架4的下端向外成形折弯,大概角度为0 60度,优选为5 15度,形 成最佳的育苗盘出口设置,易于育苗盘12自动上盘后,其前端能顺利进入育苗流水线机架 的行走轨道5上。育苗盘出口架下端折弯部分14的长度约为1 2个育苗盘12的高度, 优选为1. 5个育苗盘12的高度。育苗盘出口架向外折弯部分14与上盘导板3之间的水平 距离略大于育苗盘12的长度,优选是大于1 3cm,育苗盘出口架4竖直部分与上盘导板3 之间的水平距离也是略大与育苗盘12的长度,优选是大于1 5cm。本专利技术所述上盘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实践中可以采用长方形泡沫育苗盘,人工 将一叠泡沫育苗盘从育苗盘进口 8送入上盘装置,育苗盘12的数量可以为5个 8个,也 可以更多,具体数值取决于框架2的高度。放入的育苗盘先沿着育苗盘出口架4与上盘导 板3的倾斜面顺利通畅的下落,由于育苗盘出口架4的下端向外折弯且上盘导板3的下方 设置有滑轮组合件,这样第1个育苗盘12的前端将沿着育苗盘出口架向外折弯部分14继 续下落,首先接触育苗流水线1的行走轨道5,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则落在滑轮组合件上。 此时,第2个育苗盘的后端将落在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上,但是,第2个育苗盘的前端并没 有落在第1个育苗盘的前端上,而是与育苗盘出口架4相抵,处在架空位置,与第1个育苗 盘前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滑轮组合件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上盘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人工将一叠育苗盘从育苗盘进口送入上盘装置的过程;B、放入的育苗盘先沿着育苗盘出口架与上盘导板的倾斜面下落,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落在滑轮组合件上,第1个育苗盘的前端将沿着育苗盘出口架向外折弯部分继续下落,然后接触育苗流水线的行走轨道;C、第2个育苗盘的后端将落在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上,第2个育苗盘的前端与育苗盘出口架相抵,处在架空位置,与第1个育苗盘前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D、育苗流水线的行走轨道运行,从而给第1个育苗盘前端施加驱动力,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会从滑轮连接板移动到滑轮表面上;E、滑轮可转动,第1个育苗盘的后端也会顺势进入育苗流水线的行走轨道,这样第1个育苗盘完全进入育苗流水线的轨道,将会跟随轨道前行,进入下一道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顺中,陆东兴,李群,陈松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马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