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984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包括有:运油部件,部分包裹输出齿轮并与输出齿轮之间形成封闭的运油腔,在运油腔上设置有进油部和出油部;在位于出油部位置处的运油部件上形成有导油部,用于将运油腔中润滑油导向第二差速器轴承和差速器腔体;集油分油部件,用于收集从出油部输出的润滑油,第一润滑通道组,用于对2个输入轴承润滑;第二润滑通道,用于将集油分油部件内的润滑油导向至与第二差速器轴承同侧的中间齿轮轴承处对其润滑;第三润滑通道组,用于将集油分油部件内的润滑油导向至靠近差速器腔体的中间齿轮轴承和第一差速器轴承处,对其进行润滑。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润滑效果好、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速器润滑,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1、减速器结构通常包括有壳体,在壳体内部设置有输出齿轮、差速器模块和中间齿轮模块、输入齿轮模块,输入齿轮和中间齿轮啮合配合,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啮合配合,输出齿轮和差速器模块固定连接,相互啮合的齿轮间以及装配齿轮的轴承等均需要进行润滑。

2、现有的润滑结构为,在壳体底部设置储油池,输出齿轮转动,通过输出齿轮上的齿槽作用将润滑油向上输送,然后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的多个导油槽将输送上来的润滑油分流到各个轴承处进行润滑。

3、此种方式的润滑结构,输出齿轮仅仅靠自身转动对润滑油的搅动附着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储油池的油位设置的特别高以强化齿轮的搅动附着效应;

4、由此造成润滑油量大,润滑油成本高;齿轮搅油效率损失大,导致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缩短;高速运转时润滑油会产生大量油沫,影响齿轮和轴承的寿命。

5、并且通过输出齿轮向上溅落输送到壳体的导油槽上的润滑油量很少,对各个轴承等部件的润滑效果差,可靠性低。

6、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减速器润滑系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可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设计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所述减速器包括有:

4、壳体,在壳体底部设置有储油部;

5、输入齿轮模块包括有:输入齿轮和布置在输入齿轮两端的输入轴承;

6、中间齿轮模块,包括有: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

7、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同轴设置;

8、中间齿轮轴承,布置在中间齿轮组的两端位置处;

9、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啮合和差速器模块传动连接;

10、差速器模块包括有差速器腔体和布置在差速器两端的第一差速器轴承和第二差速器轴承,第一差速器轴承靠近所述差速器腔体;

11、所述被动润滑系统包括有:

12、运油部件,部分包裹所述输出齿轮并与输出齿轮之间形成封闭的运油腔,在所述运油腔上设置有进油部和出油部;

13、在位于出油部位置处的运油部件上形成有导油部,用于将运油腔中润滑油导向第二差速器轴承和差速器腔体;

14、集油分油部件,用于收集从出油部输出的润滑油,从所述出油部延伸到所述输入轴承位置处,其上形成有:

15、第一润滑通道组,用于将集油分油部件内的润滑油分别导向到2个输入轴承处以对2个输入轴承润滑 ;

16、第二润滑通道,用于将集油分油部件内的润滑油导向至与第二差速器轴承同侧的中间齿轮轴承处对其润滑;

17、第三润滑通道组,用于将集油分油部件内的润滑油导向至靠近差速器腔体的中间齿轮轴承和第一差速器轴承处,对其进行润滑。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油分油部件包括有:

19、集油件本体,在所述集油件本体内部形成有储油腔;

20、所述第一润滑通道组、第二润滑通道和所述第三润滑通道组为从所述集油件本体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润滑通道组、第二润滑通道和所述第三润滑通道组均和所述储油腔连通。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油件本体内部形成有第一储油区和第二储油区,所述第一储油区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储油区的容积;

22、所述第二润滑通道和所述第三润滑通道组与所述第一储油区连通;

23、所述第一润滑通道组和所述第二储油区连通。

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油件本体包括有:储油底部构成件,包括有沿着所述集油分油部件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

25、第一底部构成面,向所述出油部侧倾斜布置;

26、第二底部构成面,向所述输入齿轮侧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底部构成面和所述第一底部构成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2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部构成面和所述第二底部构成面相交位置处形成有交汇线,所述交汇线将所述底部构成部件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储油区和第二储油区。

2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导油部件,倾斜布置在所述第二储油区内,用于将润滑油导向到所述第二润滑通道。

2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润滑通道组包括有第一组合润滑通道,第一组合润滑通道从集油分油部件端部沿着输入轴承和第一中间齿轮啮合位置延伸至和其同侧的第一输入轴承处,在所述第一组合润滑通道上设置有多个滴油孔;

30、和第一分润滑通道,从集油分油部件端部延伸至另一输入轴承后端。

3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润滑通道组包括有:第三润滑总通道;

3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润滑总通道连通的2条第三润滑分通道,2条所述第三润滑分通道分别延伸至所述靠近差速器腔体的中间齿轮轴承和第一差速器轴承处。

3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油部件包括有:

34、第一壳体部件,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有:

35、与输出齿轮端面平行的第一壳体部和与输出齿轮的齿面平行的第二壳体部;

36、第二壳体部件,其可拆的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平行。

3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遮挡导向部,形成在所述运油部件的端部,从所述运油部件端部延伸至集油分油部件的上方位置处。以对从出油部喷射处的润滑油进行部分遮挡改向,使其能够尽可能多的进入到集油分油部件内。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39、本专利技术中减速器的被动润滑系统,只是在差速器带动输出齿轮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即可产生泵吸效应带动润滑油自动完成对构成减速器的各个部件的润滑,不需要额外的电子油泵或者机械油泵来抽取润滑油进行润滑,整体成本低,效率高;

40、本专利技术的高效被动润滑系统需求油量少,润滑油成本降低,同时减少齿轮搅油损失,提升系统效率;

41、本专利技术的高效被动润滑系统一次性满足了减速器所有部件的润滑需求,可靠性高。

42、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所述减速器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分油部件包括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件本体包括有:储油底部构成件,包括有沿着所述集油分油部件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构成面和所述第二底部构成面相交位置处形成有交汇线,所述交汇线将所述底部构成部件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储油区和第二储油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油部件,倾斜布置在所述第二储油区内,用于将润滑油导向到所述第二润滑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通道组包括有第一组合润滑通道,第一组合润滑通道从集油分油部件端部沿着输入轴承和第一中间齿轮啮合位置延伸至和其同侧的第一输入轴承处,在所述第一组合润滑通道上设置有多个滴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润滑通道组包括有:第三润滑总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油部件包括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遮挡导向部,形成在所述运油部件的端部,从所述运油部件端部延伸至集油分油部件的上方位置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所述减速器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分油部件包括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件本体包括有:储油底部构成件,包括有沿着所述集油分油部件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构成面和所述第二底部构成面相交位置处形成有交汇线,所述交汇线将所述底部构成部件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储油区和第二储油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被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油部件,倾斜布置在所述第二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冰冰李亦震李鹏鹏李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海克斯康软件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