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生专利>正文

一种玉米远缘异系杂交种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98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远缘异系杂交种的培育方法。该方法是选择雄花含苯丙氨酸、酷氨酸合成的黑色素,又称为黑素的天球科为父本杂交,基因频率改变产生能育性,获得含有雄基因的黑素物质成分的玉米种;杂交用同样方法选择开紫花的爬蔓牛耳豆角种为父本,基因频率改变也带来了黑兰紫色育成第二个黑灰紫色远缘异系黑素玉米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在不低于原生产品种产量的情况下,解决了在物质生产源头变换品种物质成分的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远缘异系杂交种的培育方法,特别涉及选择远缘野生植物含黑素物种为父本交换物质成分的育种方法。为解决多年来玉米远缘异系杂交不育的问题,专利技术人从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如何从育种方面改变品种物质成分的生产方法。研究主要从是抓住以内因找外因,从外因看内因,选择有生产价值的新种源。即外因上主要看果实型与母本的大小;内因看果实型是否有能育的可能,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是否能配对。这种方法体现了英国遗传学者福特的方法和思想,又加以创新。福特曾指出黑色变种原来有较强的生活力,基因重组合形成不同的亚种,从而形成新的物种;黑色变种一般表现显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为使更换玉米品种物质成分更富有条件性,找到了果实型相等或大于母本的雄花带有色素基因的天球科植株。其特点是有百个枝权分别长有适中含糖量的浆果条件做父本,基因含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合成的黑色素又叫黑素的花粉震颤授于白、黄玉米为母本植株分别过渡的雌序上;用同样方法选择开紫色花的爬蔓牛耳豆角种(种粒黑灰色扁平型,一侧带有白边)为父本;基因频率改变也带来了黑兰紫色素,结成了育性良好的姻缘。它的转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有性过程相比,精卵的DNA在一起,实现了基因的重组合,产生了基因频率改变,染色体重复,产生能育性;它不同于现行的种间杂种包括自交或交叉授粉生产的种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常规育种条件,提供一种更换品种新物质成分的培育方法。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分别生产出与原品种经济性状相仿的并且遗传力较强的两个改变原有物质成分的远缘异系杂交种子。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前三年的培育中,无论是空间隔离还是时间隔离的培育,总是不上整穗,停留在单粒上遗传。后来发现这是环境条件因素造成的。经过几个生育期的有机培育,当粒数多时,基因条件占统治地位,则诞生了新的整株穗。后两年推广到大田试种成功。两个新育成的远缘异系品种特征具备了当今需要的品系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新物质品种生育期平均为110天和80-110天,产量一般单株340克、564粒,地力条件好的有结2-3个大小的多穗株。但一般为单穗株,并适合山川种植。适应范围由于诞生地是在纬度40.4,海拔550米的延庆县,在同纬度以上的北方为春种,纬度及海拔均低区域可为夏种、套种品种,在产量上,随着地力、光照、密度等条件适宜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日期在80天以上,具有日期减短产量缩减的相关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远缘异系杂交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雄花带有黑色素基因特点的野生天球科做父本花粉震颤授于白、黄玉米为母本植株分别过渡的雌序上,基因频率改变,个性发育获得雄花苯丙氨酸、酪氨酸合成的黑色素又称为黑素的改变品种物质成分的种子性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远缘异系杂交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雄花带有黑色素基因特点的野生天球科做父本花粉震颤授于白、黄玉米为母本植株分别过渡的雌序上,基因频率改变,个性发育获得雄花苯丙氨酸、酪氨酸合成的黑色素又称为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
申请(专利权)人:张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