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9714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4
本技术提供一种拍摄装置,使用了从冷却对象向散热构件传递热量的热传导片,且不扩大热传导片与冷却对象的接触面,就能够使从冷却对象向散热构件的热量移动量增加。拍摄装置具有:冷却对象(58);散热构件;第一热传导片(110),其具备从冷却对象(58)吸收热量的第一吸热部(110b)及向散热构件释放热量的第一散热部(110a);第二热传导片(110),其具备从冷却对象(58)吸收热量的第二吸热部(110c)及向散热构件释放热量的第二散热部(110a);以及弹性构件(116),其对第一及第二吸热部(110b、110c)进行施力,并维持第一及第二吸热部与冷却对象(88)的连接。弹性构件(116)对相互重合的第一吸热部与第二吸热部朝向冷却对象(58)进行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拍摄装置


技术介绍

1、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将冷却对象(电子部件)的热量经由热传导片向散热构件(壳体)传递的电子设备。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25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2、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热传导片经由双面胶带而与冷却对象连接。该双面胶带成为热阻,从冷却对象向热传导片的热量移动量减少。作为其应对,考虑将热传导片与冷却对象的接触面扩大。然而,存在由于冷却对象的大小等限制而无法扩大接触面的情况。

3、因此,本技术的课题在于,在使用了从冷却对象向散热构件传递热量的热传导片的拍摄装置中,不扩大热传导片与冷却对象的接触面,就能够使从冷却对象向散热构件的热量移动量增加。

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5、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根据本技术的一方案,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6、所述拍摄装置具有:

7、冷却对象;

8、散热构件;

9、第一热传导片,其具备从所述冷却对象吸收热量的第一吸热部及向所述散热构件释放热量的第一散热部;

10、第二热传导片,其具备从所述冷却对象吸收热量的第二吸热部及向所述散热构件释放热量的第二散热部;以及

11、弹性构件,其对所述第一吸热部及所述第二吸热部进行施力,并维持所述第一吸热部及所述第二吸热部与所述冷却对象的连接,

12、所述弹性构件对相互重合的所述第一吸热部与所述第二吸热部朝向所述冷却对象进行施力。

13、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案,供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所述拍摄装置具有:

15、冷却对象;

16、散热构件;

17、第一热传导片,其具备从所述冷却对象吸收热量的第一吸热部及向所述散热构件释放热量的第一散热部;

18、第二热传导片,其具备从所述冷却对象吸收热量的第二吸热部及向所述散热构件释放热量的第二散热部;以及

19、弹性构件,其对所述第一散热部及所述第二散热部进行施力,并维持所述第一散热部及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构件的连接,

20、所述弹性构件对相互重合的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朝向所述散热构件进行施力。

21、技术效果

22、根据本技术,在使用了从冷却对象向散热构件传递热量的热传导片的拍摄装置中,不扩大热传导片与冷却对象的接触面,就能够使从冷却对象向散热构件的热量移动量增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6.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龙也天野拓也松尾佑治金田宪和板屋竣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