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属于水下航行体聚合物减阻。
技术介绍
1、水下航行器在航行过程中,所受阻力主要有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和兴波阻力等,其中摩擦阻力占有较大比例。为有效减小水下航行器的摩擦阻力,对于提高水下航行器航速、增大水下航行器航程以及节约能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水下减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多减阻理论和减阻技术,例如表面形貌减阻,聚合物溶液减阻等。对于表面形貌减阻技术的研究,主要从顺流向沟槽(如肋条等)和展向沟槽(如随行波等)等方面展开,虽然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对于减阻表面的制备,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机加工方式或采用沟纹贴膜的方法实现的,致使该技术在应用于工程实际时面临诸多问题,难以推广。
2、早在19世纪后期,人们就发现在河流的一些地段,混浊的水比清水流速更快,其后又发现船舶在带有水藻的水中湍流行进时表面摩阻减小。分析表明,这与水中藻类产生的多糖类粘液有关。但针对性研究减阻技术和减阻剂始于20世纪中叶。1948年toms测量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在氯苯中的溶液在管道中流动时的压降和流速,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当其处于湍流状态时,聚合物溶液的流动摩阻比纯溶剂小,并于1949年申请了第一个聚合物减阻的专利,后称此效应为“toms现象”。1963年svains首先给减阻下了明确的定义,并预测了其应用前景,至此便开始了广泛的研究。目前,有关聚合物减阻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到流体力学、流变学、高分子溶液和高分子化学的边缘性学科,而减阻剂的应用也成为独特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包括水翼主体、开设在水翼主体内部的稳流腔体、并排固设在稳流腔体内部的若干整流板以及盖设在稳流腔体上方的盖板,稳流腔体的一端通过排放通道与水下航行器内的溶液储存箱连通,盖板平行且滑动插装在水翼主体上,盖板的下表面与若干整流板的上表面贴合,盖板的一端外表面与稳流腔体的一端内壁面之间形成注入通道,每相邻两个整流板之间形成整流通道,注入通道与整流通道连通设置。
4、进一步地,稳流腔体包括连通设置的矩形段和锥形段,其中注入通道与矩形段连通设置,排放通道与锥形段连通设置。
5、进一步地,若干整流板固设在稳流腔体的矩形段内。
6、进一步地,每个整流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加工有过渡斜面。
7、进一步地,盖板的一端部断面为圆弧结构。
8、进一步地,稳流腔体的一端内壁面为弧面,且与水翼主体的翼面相切。
9、进一步地,注入通道的横截面呈一字形。
10、进一步地,盖板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一体固接有导轨,水翼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相对开设有滑道,导轨与滑道配合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溶液储存箱与排放通道之间通过排放管连通。
12、进一步地,排放通道上靠近稳流腔体的一端部内壁呈喇叭状。
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4、当水下航行器航行时,根据航速控制聚合物溶液的释放量,溶液储存箱内的聚合物溶液通过排放通道进入稳流腔体,稳流腔体对溶液具有稳流作用,从而实现对聚合物溶液的稳定输出;随后聚合物溶液流经整流通道,通过整流板调整流体行态,使聚合物溶液流动稳定;随后聚合物溶液通过注入通道流出至水翼表面,减小航行时产生的摩擦阻力,达到改善水下航行器航行性能的效果。
15、调节盖板的一端外表面与稳流腔体的一端内壁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注入通道的宽度,根据航速决定所需要喷射的减阻剂的量而调节盖板的位置,以改变注入通道的大小,进而改变聚合物减阻剂的喷射速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翼主体(1)、开设在水翼主体(1)内部的稳流腔体(2)、并排固设在稳流腔体(2)内部的若干整流板(3)以及盖设在稳流腔体(2)上方的盖板(4),稳流腔体(2)的一端通过排放通道(5)与水下航行器内的溶液储存箱连通,盖板(4)平行且滑动插装在水翼主体(1)上,盖板(4)的下表面与若干整流板(3)的上表面贴合,盖板(4)的一端外表面与稳流腔体(2)的一端内壁面之间形成注入通道(6),每相邻两个整流板(3)之间形成整流通道(7),注入通道(6)与整流通道(7)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稳流腔体(2)包括连通设置的矩形段(21)和锥形段(22),其中注入通道(6)与矩形段(21)连通设置,排放通道(5)与锥形段(22)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若干整流板(3)固设在稳流腔体(2)的矩形段(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每个整流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盖板(4)的一端部断面为圆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稳流腔体(2)的一端内壁面为弧面,且与水翼主体(1)的翼面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注入通道(6)的横截面呈一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盖板(4)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一体固接有导轨(41),水翼主体(1)上沿其长度方向相对开设有滑道(11),导轨(41)与滑道(11)配合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溶液储存箱与排放通道(5)之间通过排放管(8)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排放通道(5)上靠近稳流腔体(2)的一端部内壁呈喇叭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翼主体(1)、开设在水翼主体(1)内部的稳流腔体(2)、并排固设在稳流腔体(2)内部的若干整流板(3)以及盖设在稳流腔体(2)上方的盖板(4),稳流腔体(2)的一端通过排放通道(5)与水下航行器内的溶液储存箱连通,盖板(4)平行且滑动插装在水翼主体(1)上,盖板(4)的下表面与若干整流板(3)的上表面贴合,盖板(4)的一端外表面与稳流腔体(2)的一端内壁面之间形成注入通道(6),每相邻两个整流板(3)之间形成整流通道(7),注入通道(6)与整流通道(7)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稳流腔体(2)包括连通设置的矩形段(21)和锥形段(22),其中注入通道(6)与矩形段(21)连通设置,排放通道(5)与锥形段(22)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水翼,其特征在于:若干整流板(3)固设在稳流腔体(2)的矩形段(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聚合物减阻剂注入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鑫,王超,郭春雨,蒙润,彭新宇,胡益明,孙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