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内注入墨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9371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内注入墨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固定墨盒,使所述开口向上;二、向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直到墨水量到达所述开口时停止;三、向海绵腔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四、密封所述墨盒。由于向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直到墨水量到达所述开口时停止后再向海绵腔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因海绵腔内注入的墨水不饱和,因此,在海绵腔内多孔吸收材料毛细力作用下,完成注墨的墨盒在装入打印机之前就不会有墨水从出墨口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经济、环保型的商品。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如果用完之后直接丢弃,不仅增加的打印成本,而且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为了降低 打印成本,并且保护环境,将墨水再次注入到墨水已用尽的墨盒内的方法显得相当重要。一种现有的墨水注入方法,可以参考申请号为CN01111856. 3的中国专利,该技术 方案涉及墨盒,配置有一个具有一负压产生材料容纳腔和一个墨水容纳腔,负压产生材料 容纳腔容纳负压产生材料并配置一个通气孔,墨水容纳腔除了与负压产生材料容纳腔由液 体连接外大致被气密性地密封并直接容纳将供给至记录头的墨水,该墨盒还在负压产生材 料容纳腔与墨水容纳腔之间有一个部分壁,部分壁有一使墨水弯液面形成的间隙,墨水就 充注在油墨容纳部分。向所述墨盒重新注墨的方法在所述墨水容纳腔上重新设置一与初 始注墨口不同的开口,经上述开口向墨盒的墨水容纳腔内重新注入墨水,然后将所述开口 密封。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一个问题所述墨盒的负压产生材料容纳腔内的负压产生材 料是由海绵之类的纤维材料构成,在注墨完成后,如果直接密封所述墨盒的注墨口,会导致 海绵吸收的墨水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样墨盒在装入打印机之前会有墨水从出墨口泄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提供,以解决现有向喷墨打印机 用墨盒内注入墨水的方法完成注墨的墨盒在装入打印机之前会有墨水从出墨口泄漏的现 象的技术问题。,所述墨盒包括一导气口,使外界大 气能与墨盒流通;一墨水储存腔,用来出储存墨水;一海绵腔,其内包含有多孔吸收材料; 一出墨口,设置在海绵腔的底部;一通道,将所述墨水储存腔和所述海绵腔连通;一开口, 将所述墨水储存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注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固定墨盒,使所述开口向上;二、向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直到墨水量到达所述开口时停止;三、向海绵腔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四、密封所述墨盒。所述通道为一迷宫毛细槽;所述墨盒还包括一进气迷宫,一端为所述导气口 ;一 恒压腔,该恒压腔与所述进气迷宫的另一端连通;一注墨口,位于海绵腔上方。在所述步骤一还包括以下步骤除去注墨口上原有的密封薄膜。在所述步骤二之前还进行以下步骤除去墨盒内原有的残余墨水,注入清洗液和去离子水,将墨盒洗净脱水。所述密封墨盒包括密封导气口或者注墨口或者出墨口。所述步骤三是通过墨水储存腔向海绵腔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所述步骤三是直接向海绵腔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所述不饱和量的墨水为海绵腔总容纳量的65% 85%。所述步骤四将墨盒密封包括将导气口或者注墨口或者出墨口密封。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向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直到墨水量到达所述开 口时停止后再向海绵腔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因海绵腔内注入的墨水不饱和,因此,在海绵 腔内多孔吸收材料毛细力作用下,完成注墨的墨盒在装入打印机之前就不会有墨水从出墨 口泄漏。解决了现有向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内注入墨水的方法完成注墨的墨盒在装入打印机 之前会有墨水从出墨口泄漏的现象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主体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向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直接向海绵腔注入墨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通过墨水储存腔向海绵腔如墨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墨盒;4-墨水储存腔;7-注墨口;10-外壳;1314-密封膜;161/162/163/164 掉21-开口;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的分解示意图;该墨盒1包括上盖15,其上设置有 进气迷宫16,该进气迷宫16—端为导气口 2 ;恒压腔3,该恒压腔3与所述进气迷宫的另一 端连通;墨水储存腔4,用来储存墨水;废墨腔5,位于进气迷宫16的流通路径上,防止有墨 水从导气口 2处回流;海绵腔6,其内含有多孔件吸收材料;注墨口 7,位于海绵腔6上方的 面盖15上;密封膜13、14,由合成塑料构成,分别密封所述导气口 2和注墨口 7 ;迷宫毛细槽 8,由U型弯曲状布置,其一端与所述墨水储存腔4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海绵腔6连通; 一开口 21,将墨水储存腔4与迷宫毛细槽8连通,打印过程中将墨水储存腔4内的墨水供应 至海绵腔6,并且在自然状态下,墨水储存腔4内的墨水不会流至海绵腔6 ;出墨口 9,位于 海绵腔6的底部,将墨盒1内的墨水供应至图像形成装置;外壳10,与墨盒主体配合,其上2_导气口 ; 5_废墨腔 8_迷宫毛细槽; 11-密封垫; 15-上盖; 17-海绵; 22-墨水;3-恒压腔; 6-海绵腔; 9-出墨口 ; 12-保护罩; 16-进气迷宫; 18-把手;设置有把手18,用来与图像形成装置配合。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墨盒上盖的机构示意图;该上盖15包括进气迷宫16 ; 导气口 2,将外界空气引导至进气迷宫16 ;注墨口 7,避开所述进气迷宫16,对应于墨盒1的 海绵腔6上方;空气在进气迷宫16内的流动方向为,首先从导气口 2进入,经过一迂回的路 径流至端口 161,通过埠161将空气引至埠162,埠162位于废墨腔5上方,再从埠162引导 至埠163,其中埠163也是位于废墨腔5的上方;空气经埠163引导至埠164,而埠164位于 恒压腔3上方,这样的进气迷宫16在保证气体可以顺畅的导入墨盒1内的同时,可以防止 墨水从墨水腔4回流至导气口 2。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墨盒主体的剖视图,该主体包括墨水储存腔4 ;迷宫 毛细槽8 ;海绵腔6,其内含有多孔件吸收材料,例如海绵17等纤维构件构成;废墨腔5,其 一端与进气迷宫16的埠162连通,另一端与进气迷宫16的埠163连通,在墨盒受外界环境 因素,比如温度、压强等影响时,墨盒内的墨水可能会向导气口 2回流,由于废墨5的存在, 墨水从埠164流至埠163时,储存在废墨腔5内,而不会流至导气口 2,发生墨水从导气口 2 泄露的现象。如图4、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向墨盒内4注入墨水结构示意图,向墨盒内注 入墨水的步骤包括1、将墨水已用尽的墨盒1上的注墨口密封膜14除去;2、向墨盒1内注入清洗剂,将墨盒1洗尽后烘干;3、用密封膜13将导气口 2密封,用保护罩12和密封垫11将墨盒的出墨口 9密 封;4、在墨盒上盖15上避开所述进气迷宫16形成一注墨口 ;5、将墨盒固定,使迷宫毛细槽8与墨水储存腔4连通的开口 21,在竖直方向上向 上,向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22 ;6、在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22量到达所述迷宫毛细槽8与墨水储存腔4连通的开 口 21时,密封所述墨盒的出墨口 9,可以将墨盒旋转一定角度,再通过墨水储存腔4向海绵 腔6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7、将上述注墨口密封。所述墨盒1墨水储存腔4的容量选定在12g,所述海绵腔的容量选定在4g,在向墨 水储存腔注入墨水量为12g,向海绵腔注入墨水量,发生墨水泄露量可以从下表中看出 因此,所述海绵腔墨水不饱和量优选的墨水注入量为海绵腔总容纳量的65% 85%。为了注墨方便,在墨水储存腔注墨完成后,优选将墨盒旋转90度,然后通过墨水 储存腔向海绵腔注入墨水。实施例2如图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向墨盒内注入墨水的结构示意图,向墨盒内注入墨 水的步骤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向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内注入墨水的方法,所述墨盒包括:一墨水储存腔,用来出储存墨水;一海绵腔,其内包含有多孔吸收材料;一出墨口,设置在海绵腔的底部;一通道,将所述墨水储存腔和所述海绵腔连通;一开口,将所述墨水储存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注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使所述开口向上;二、向墨水储存腔注入墨水,直到墨水量到达所述开口时停止;三、向海绵腔注入不饱和量的墨水;四、密封所述墨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浩铭梁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