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9077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涉及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和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的调节机构,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安装在调节机构上,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进行位置调整的移动机构,该申请能够大大提高其机动性,使其更加灵活便捷,间接提高其对空中无人机的反制效果,还能够自动对其高度进行快速调节,无需使用人员手动操作,从而为使用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解决了目前的无人机反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不便对其摆放位置进行移动调整,且还不便对其高度进行快速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反制,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


技术介绍

1、反无人机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分为无人机侦测探测和无人机反制两部分;无人机反制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干扰阻断类,主要通过信号干扰、声波干扰等技术来实现、二是直接摧毁类,包括使用激光武器、用无人机反制无人机等、三是监测控制类,主要通过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实现。

2、经检索,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320202256.5,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该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反制机构,且底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固定杆和四个转动杆,且四个转动杆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四个第一支撑杆和四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插接有限位机构。该无人机反制装置,通过移动块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展开,并使移动块插入限位杆的内部,可以固定移动块的位置,从而防止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意外收回,导致无人机反制装置掉落损坏,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长度可以调节,因此便于调节无人机反制装置的高度。

3、但是上述方案仍有不足之处,目前的无人机反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其下方的支架展开并支撑在地面上,然而在实际使用时,空中无人机的位置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为了更加精确地对飞行的无人机进行反制,使用人员需要根据现场无人机飞行的情况对装置摆放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由于目前的反制装置缺少移动结构,使得使用人员不便对装置的摆放位置进行移动调整,并且目前的反制装置在调整装置的高度时,需要使用人员依次手动调节四周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长度,实际操作起来较为繁琐,使得使用人员不便对装置的高度进行快速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目前的无人机反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不便对其摆放位置进行移动调整,且还不便对其高度进行快速调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包括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和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的调节机构,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安装在调节机构上,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进行位置调整的移动机构;

4、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阻尼器、连接盘、液压杆以及行走轮,所述阻尼器固定在支撑管的内部,所述的连接盘与阻尼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液压杆与连接盘的底部相固定,所述行走轮与液压杆的输出端转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壳体、电推杆以及调节杆,所述壳体固定在底板的顶部,所述电推杆固定在壳体的内部,所述调节杆与电推杆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至壳体的外侧并与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相连接,所述调节杆与壳体的贯穿处活动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可启动电推杆,电推杆的输出端带动调节杆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并带动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一起移动,从而能够自动对反制装置的高度进行快速调节,无需使用人员手动操作,对比传统的反制装置操作更加便捷,且省时省力,从而为使用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握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装置进行位置调整时,通过连接杆和握杆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施力推动。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盘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和滑块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盘、液压杆以及行走轮进行支撑和导向,提高装置移动时的稳定性。

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固定有加固套,所述加固套的顶部与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相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固套的设置,能够对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进行加固,使其与调节杆连接得更加稳固。

13、进一步地,所述握杆的表面套设有软套,且软套为橡胶材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人员推动装置移动时,通过软套的设置,能够提高使用人员推动装置时手部的舒适感。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贯穿开设有检修口,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检修口进行遮挡的检修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修口和检修板的设置,能够方便维修人员对壳体内部的电推杆进行检修维护。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固定有防滑垫。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垫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撑管底部的摩擦力,间接提高装置在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1、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其机动性,使其更加灵活便捷,从而能够根据现场无人机飞行的情况便于使用人员对其摆放位置进行移动调整,间接提高其对空中无人机的反制效果,同时本反制装置在移动行走过程中,通过阻尼器的设置,还能够对其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进行削弱,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其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21、2、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能够自动对其高度进行快速调节,无需使用人员手动操作,对比传统的反制装置操作更加便捷,且省时省力,从而为使用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包括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的调节机构(3),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1)安装在调节机构(3)上,所述底板(2)底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管(4),所述支撑管(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进行位置调整的移动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壳体(31)、电推杆(32)以及调节杆(33),所述壳体(31)固定在底板(2)的顶部,所述电推杆(32)固定在壳体(31)的内部,所述调节杆(33)与电推杆(3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节杆(33)的一端贯穿至壳体(31)的外侧并与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1)相连接,所述调节杆(33)与壳体(31)的贯穿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固定有握杆(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4)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8),所述连接盘(52)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9),所述滑块(9)与滑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3)的表面固定有加固套(10),所述加固套(10)的顶部与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7)的表面套设有软套(11),且软套(11)为橡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一侧贯穿开设有检修口(12),所述壳体(3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检修口(12)进行遮挡的检修板(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4)的底部固定有防滑垫(1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包括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的调节机构(3),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1)安装在调节机构(3)上,所述底板(2)底部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管(4),所述支撑管(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装置进行位置调整的移动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壳体(31)、电推杆(32)以及调节杆(33),所述壳体(31)固定在底板(2)的顶部,所述电推杆(32)固定在壳体(31)的内部,所述调节杆(33)与电推杆(3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调节杆(33)的一端贯穿至壳体(31)的外侧并与无人机反制设备主体(1)相连接,所述调节杆(33)与壳体(31)的贯穿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洋李睿佟笑帆王圣达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思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