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防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防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847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防变色封闭剂,针对现有防银变色剂只能延长变色时间,减轻变色程度,且高温稳定性差,处理后的镀银零件耐酸性和盐雾能力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防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防变色封闭剂包括钇锆复合溶胶、硅烷偶联剂、烷基硫醇、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和水,经验证具有防银变色和封闭银镀层孔洞的双重作用,能显著提高银镀层的防变色能力和耐酸性盐雾能力,且具有很高的高温稳定性,能经受900℃高温烘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防变色封闭剂,具体涉及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防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银镀层较软,能承受弯曲和冲击,易于抛光,具有自润滑性能,且有很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良好的焊接性。因此,在航空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如航空仪表、电器和电子设备中的接触片、插头、插销杆、锁紧线等零件表面均有银镀层,可增强这些零件的导电性,减少表面接触电阻,提高金属的焊接能力。再如液压附件中的分油盘、盖,柱塞、座、轴等零件通过镀银减磨。发动机中的螺栓和螺帽通过镀银来防止高温粘结。尽管银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但是,其抗含硫气氛的能力差,容易变成茶褐色和蓝黑色,致使外观和电接触性能变差。此外,银镀层由于电镀工艺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孔洞,易形成“大阴极、小阳极”加速金属基体腐蚀。

2、在防止银变色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化学钝化法、电化学钝化法、浸防银变色剂等。其中,用含cro3的钝化液使银层表面生成转化膜,该方法设备简单、成本低,但抗变色能力较差,同时,会损耗银厚度2~3μm;电化学钝化则是在含k2cro7的溶液中进行阴极电解钝化,膜层致密,防变色能力比化学钝化好;浸防银变色剂可在银镀层表面覆盖一层薄而透明的有机膜,隔绝银层与空气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达到防银变色的目的。浸防银变色剂的方法操作简单,不损耗银层,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例如:专利号为zl200710075422.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碳链为12-24的线性饱和烷烃硫醇、碳链不超过12个的含羟基功能团的低聚物润湿剂和乳化剂组成的水溶性银保护剂。专利号为zl201310374346.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苯甲基苯乙酰胺和保护添加剂的水溶性银保护剂。公开号为cn10606546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含烷基巯醇类化合物的无氰镀银层的保护剂。公开号为cn10819320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含十八烷基硫醇的性水基镀银保护剂。专利号为zl201910326145.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水基银保护剂,其组成为:十八烷基硫醇40-60g、三甲基巯基磷酸酯4-10g、乳化剂20-60g、偶联剂2-5g、二氧化硅5-10g、稳定剂10-15g,余量为水。此外,djb-823、ld-4310、htag-2000和bk保护剂等也是用于防止银变色的商业化产品。但是,上述方法只能延长银变色的时间,或减轻银变色的程度,且高温稳定性差,另外,也无法有效封闭银镀层的孔洞,处理后的镀银零件耐酸性和盐雾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防银变色剂只能延长变色时间,减轻变色程度,且高温稳定性差,处理后的镀银零件耐酸性和盐雾能力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防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按总质量为100%计,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4、钇锆复合溶胶:10~20%;

5、硅烷偶联剂:1%~5%;

6、烷基硫醇:0.5%~2%;

7、乳化剂:0.5%~2%;

8、润湿剂:0.1%~1%;

9、渗透剂:0.1%~1%;

10、余量:水。

11、优选地,所述钇锆复合溶胶包括y2o3和zro2;其中,y和zr的原子比为1:10~1:100。

12、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13、优选地,所述烷基硫醇为a烷烃硫醇,其中,12≤a≤18。

14、优选地,所述烷基硫醇为十二烷基硫醇、十四烷基硫醇、十六烷基硫醇或十八烷基硫醇。

15、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吐温-60或吐温-80;

16、所述润湿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化合物或聚醚改性二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

17、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

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上述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9、s1,将碱式碳酸锆和碳酸钇分散于水中,在搅拌下滴加乙酸,进行反应直至溶液透明,得到溶液i;

20、s2,将硅烷偶联剂、烷基硫醇、渗透剂、润湿剂和乳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溶液ii;

21、s3,混合溶液i和溶液ii,并加水调整浓度,混合均匀后完成制备。

22、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乙酸和锆的摩尔量比例为2:1~3:1。

23、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反应是在70~80℃下进行的。

2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变色膜制备方法,包括:

25、对上述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进行稀释;

26、将表面含银镀层的部件浸于稀释后的封闭剂中,或者,将稀释后的封闭剂涂覆在表面含银镀层的部件上,在银镀层表面形成防变色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包括钇锆复合溶胶、硅烷偶联剂、烷基硫醇、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和水,经验证具有防银变色和封闭银镀层孔洞的双重作用,能显著提高银镀层的防变色能力和耐酸性盐雾能力,且具有很高的高温稳定性,能经受900℃高温烘烤。

2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制备方法,能够得到上述封闭剂,操作步骤简便,易于实现,便于工业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按总质量为100%计,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钇锆复合溶胶包括Y2O3和ZrO2;其中,Y和Zr的原子比为1:10~1: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硫醇为A烷烃硫醇,其中,12≤A≤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硫醇为十二烷基硫醇、十四烷基硫醇、十六烷基硫醇或十八烷基硫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吐温-60或吐温-80;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乙酸和锆的摩尔量比例为2:1~3: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反应是在70~80℃下进行的。

10.一种防变色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按总质量为100%计,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钇锆复合溶胶包括y2o3和zro2;其中,y和zr的原子比为1:10~1: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硫醇为a烷烃硫醇,其中,12≤a≤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银镀层用水性防变色封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于东岳郑昊张鲜君王帅星焦翠翠彭叔森裴玉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