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能源网运行优化的,尤其一种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
技术介绍
1、全球电动汽车规模在经历了近十年低总量、高增长率的增长后,逐渐接近了市场爆发的关口。中国是汽车大国、能源消费大国,也是全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领先国家。对中国而言,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有重要的环保减碳作用。新能源产业的两端,一端是能源、资源的供给,一端是能源、资源的消费。在供给端,一方面要大幅度消减化石能源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供应。在消费端,一方面要大幅度消减化石能源的消费,另一方面要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消减和增加平衡、供应和消费平衡,才能保证能源系统正常运转,才能既减少碳排放又能如期实现目标。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汽车排放约占7.5%。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既要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也要实现高水平的消纳利用。
2、目前,新能源充电站具有减轻快速充电对配电网造成的负担、参与削峰填谷辅助服务等诸多优势。特别是随着v2g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分布式能源的电动汽车资源的调度和引导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然而,目前的研究在优化引导算法的最优性、不确定性和实时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对考虑车网互动的可调度柔性负载的研究较为欠缺,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处理负荷高峰和平抑功率波动的问题。因此,考虑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新能源充电站的分布式资源减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s1、结合公共快充场站电动汽车的驻留特性、充电特性和车网互动技术(v2g)原理,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约束条件;
4、步骤s2、考虑新能源充电站的运行模式和能量平衡,建立集中储能充放电约束条件;
5、步骤s3、考虑最大化光伏发电消纳的减碳效果和参与配电网削峰填谷辅助服务,建立充电站第一阶段减碳充电引导策略;
6、步骤s4、考虑新能源电站的运行要求和储能系统的健康运行,提出平抑充电站并网点功率波动的第二阶段充电引导方法;
7、步骤s5、考虑电动汽车到达和离开时间的随机性,实现优化区间内光伏出力和电动汽车负荷数据的更新,建立充电站实时滚动优化框架。
8、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9、步骤s11、对电动汽车负荷进行分类。
10、表2滚动优化周期内电动汽车分类
11、
12、步骤s12、电动汽车充放电状态的建立及功率约束。
13、
14、
15、
16、
17、
18、式(1)表示电动汽车的充放电状态。电动汽车v2g技术是指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的技术,在考虑v2g技术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只能处于充电或放电的其中一种状态。i表示车辆序号,t表示当前时刻,t(k)表示第k个优化周期的时间集合,n(k)第k个优化周期的车辆集合。和为辅助0-1变量,表示电动汽车处于充电状态,表示电动汽车处于放电状态。
19、式(2)-(3)为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限额约束。表示电动汽车i的充电功率,表示电动汽车i的放电功率,分别表示电动汽车i的充电功率上限,表示电动汽车i的放电功率上限。对于不支持进行充放电引导的电动汽车,即其对应的和均为0。
20、式(4)表示电动汽车i在相邻时间段(sock,ev(i,t+1)和sock,ev(i,t))的电池soc关系,和为电动汽车i的充电和放电效率系数,sev(i)为电动汽车i的电池容量。
21、式(5)为电动汽车电池的容量约束。为电动汽车i的soc的上限值,为电动汽车i的soc的下限值。
22、步骤s13、电动汽车充电满足率约束。
23、
24、式(6)为电动汽车充电满足率约束。其中,soct,ev(i)为电动汽车i的车主设定的目标soc。若目标为充满电,那么sock-1,ev(i,k)为电动汽车i在第k个优化周期的初始soc值,对于ev ii和eviii,其初始soc可以从第k-1个优化周期的调度结果中得到;对于ev iv和ev v,其初始soc由充电桩对电动汽车的信息收集获得。以ev iv为例,若电动汽车停留时间给充/放电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式(6)确保了最终电动汽车在第k个优化周期内能达到其设定的soc目标(即sock,ev(iv,λ+1)=soct,ev(iv))。假如电动汽车停留的时间不足以使其达到设定的soc目标,那么在整个停留期间,电动汽车均以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充电。
25、步骤s14、电动汽车群聚合等效充放电功率。
26、
27、式(7)表示在充电站充电的电动汽车群聚合等效的充放电功率,pk,ev(t)为该时间段电动汽车总的等效功率。
28、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29、步骤s21、新能源充电站配备集中储能,作为电动汽车充放电的缓冲,同时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其运行约束为:
30、
31、
32、
33、
34、
35、soces(1)=soces(λ+1) (13)
36、式(8)表示集中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和为辅助0-1变量,表示集中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状态,表示集中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状态。
37、式(9)-(10)为集中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限额约束。分别表示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表示储能系统的放电功率,表示储能系统的最大充电功率,表示储能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
38、式(11)表示集中储能系统在相邻时间段(sock,es(t+1)和sock,es(t))的电池soc关系,ses是储能容量,和是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
39、式(12)为集中储能系统的容量约束。和为集中储能系统的soc的上限值,为集中储能系统的soc的下限值。
40、式(13)表示储能系统在优化起始时刻和优化结束时刻的soc是统一的。λ为优化调度时间段的总数。
41、步骤s22、集中储能系统等效出力。
42、
43、pk,es(t)为集中储能系统的等效出力,放电时为正,充电时为负。
44、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45、步骤s31、本专利所研究新能源充电站具有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其新能源(光伏)消纳的能力决定了其在现代电力系统领域重要的发电减碳价值,新能源发电的使用可以有效替代煤耗,同时集中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具有抑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步骤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步骤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计及v2g技术的新能源充电站减碳充电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步骤如下: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宇,沈冰,冯冬涵,时珊珊,占书河,吴丹,周云,方陈,李汶龙,伊尹,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