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7879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7
本技术属于轴套润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端固接有丝杆,且所述丝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轴套外侧壁固接;所述丝杆丝杠螺母副设有滑动框架;本技术通过转轴正反转动进行联动丝杆转动,使得滑动框架丝杠螺母副滑动框架往复移动,滑动框架进而拉动滑板在滑槽箱内部滑动,当滑槽箱与滑板上开设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时,油液通过通孔流入到第二输油管内部,达到间歇自动润滑的目的,降低轴套内部出现长期未添加润滑油造成的轴套生锈、轴内摩擦力增大产生的高温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轴套润滑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轴套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工程机械等领域中,轴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机械零部件,主用用于减少转轴与座之间的摩擦力及固定等作用,轴套在使用时传递载荷较大,使得轴套与轴之间需要进行润滑,以保证轴套能够长期使用及保证轴套的正常工作。

2、轴套内部一般会设置有润滑结构,目前在对轴套进行润滑时,一般需要将润滑油加入到轴套润滑结构内部,以降低轴套套圈内部缺油,造成的生锈及摩擦力增大产生高温等现象。

3、目前轴套内部一般需要定期进行添加润滑油,不便于自动对轴套内部添加润滑油,使得当轴套内部长期未添加润滑油时,可能会出现轴套生锈、轴内摩擦力增大产生的高温等现象,影响轴套的正常运行。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轴套润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轴套润滑装置。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接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一端固接有丝杆,且所述丝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轴套外侧壁固接;所述丝杆丝杠螺母副设有滑动框架,且所述滑动框架一端与所述轴套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轴套外侧壁一端固接有滑槽箱,且所述滑槽箱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两端贯穿所述滑槽箱内部,且所述滑板一端与所述滑动框架固接;所述滑板与所述滑槽箱内部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滑槽箱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且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与所述滑槽箱内部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第一输油管一端连通有输油机构,且所述输油机构与所述轴套固接;所述第二输油管一端与所述轴套内部相连通;通过转轴正反转动进行联动丝杆转动,使得滑动框架丝杠螺母副滑动框架往复移动,滑动框架进而拉动滑板在滑槽箱内部滑动,当滑槽箱与滑板上开设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时,油液通过通孔流入到第二输油管内部,达到间歇自动润滑的目的,降低轴套内部出现长期未添加润滑油造成的轴套生锈、轴内摩擦力增大产生的高温等现象。

3、优选的,所述轴套内部连通有u型输油管,且所述第二输油管一端与所述u型输油管相连通;所述轴套内部底侧开设有储油腔,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输油机构内部均开通有相对应的回油孔;所述轴套内侧壁开通有多组漏油孔,且多组所述漏油孔均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润滑油通过u型输油管流入到轴套内侧壁,最终多余的润滑油通过漏油孔流入到储油腔内部,再经回油孔回流到输油机构内部,降低多余润滑油造成的浪费。

4、优选的,所述轴套一端开设有螺纹端,且所述螺纹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一端固接有海绵环,且所述海绵环内侧与所述转轴一端亲密贴合;通过海绵环可以对被转轴转动运送到轴套后端的润滑油进行清洁,降低出现转轴一端外部出现堆积油垢的现象。

5、优选的,转轴一端固接有散热片,且所述散热片为多组环绕设置;通过散热片可以对转轴一端外部进行散热,以提高转轴及轴套的使用寿命。

6、优选的,所述滑板一端固接有限位板;通过限位板可以降低滑槽箱出现脱离滑动框架的现象,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

7、优选的,所述u型输油管外侧壁连通有分油管,且所述分油管为多组对称设置;通过分油管可以增加润滑油进入到轴套的区域,提高润滑效果,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9、本技术提供一种轴套润滑装置,通过转轴正反转动进行联动丝杆转动,使得滑动框架丝杠螺母副滑动框架往复移动,滑动框架进而拉动滑板在滑槽箱内部滑动,当滑槽箱与滑板上开设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时,油液通过通孔流入到第二输油管内部,达到间歇自动润滑的目的,降低轴套内部出现长期未添加润滑油造成的轴套生锈、轴内摩擦力增大产生的高温等现象。

10、本技术提供一种轴套润滑装置,润滑油通过u型输油管流入到轴套内侧壁,最终多余的润滑油通过漏油孔流入到储油腔内部,再经回油孔回流到输油机构内部,降低多余润滑油造成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1);所述轴套(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一端固接有第一齿轮(3),且所述第一齿轮(3)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4);所述第二齿轮(4)一端固接有丝杆(5),且所述丝杆(5)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一端与所述轴套(1)外侧壁固接;所述丝杆(5)丝杠螺母副设有滑动框架(7),且所述滑动框架(7)一端与所述轴套(1)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轴套(1)外侧壁一端固接有滑槽箱(8),且所述滑槽箱(8)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9);所述滑板(9)两端贯穿所述滑槽箱(8)内部,且所述滑板(9)一端与所述滑动框架(7)固接;所述滑板(9)与所述滑槽箱(8)内部对应开设有通孔(10);所述滑槽箱(8)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输油管(11)与第二输油管(13),且所述第一输油管(11)、所述第二输油管(13)与所述滑槽箱(8)内部所述通孔(10)位置相对应;第一输油管(11)一端连通有输油机构(12),且所述输油机构(12)与所述轴套(1)固接;所述第二输油管(13)一端与所述轴套(1)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内部连通有U型输油管(14),且所述第二输油管(13)一端与所述U型输油管(14)相连通;所述轴套(1)内部底侧开设有储油腔(15),且所述储油腔(15)与所述输油机构(12)内部均开通有相对应的回油孔(17);所述轴套(1)内侧壁开通有多组漏油孔(16),且多组所述漏油孔(16)均与所述储油腔(1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一端开设有螺纹端(18),且所述螺纹端(18)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9);所述螺纹环(19)一端固接有海绵环(20),且所述海绵环(20)内侧与所述转轴(2)一端亲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2)一端固接有散热片(21),且所述散热片(21)为多组环绕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9)一端固接有限位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输油管(14)外侧壁连通有分油管(23),且所述分油管(23)为多组对称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套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1);所述轴套(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一端固接有第一齿轮(3),且所述第一齿轮(3)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4);所述第二齿轮(4)一端固接有丝杆(5),且所述丝杆(5)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一端与所述轴套(1)外侧壁固接;所述丝杆(5)丝杠螺母副设有滑动框架(7),且所述滑动框架(7)一端与所述轴套(1)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轴套(1)外侧壁一端固接有滑槽箱(8),且所述滑槽箱(8)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9);所述滑板(9)两端贯穿所述滑槽箱(8)内部,且所述滑板(9)一端与所述滑动框架(7)固接;所述滑板(9)与所述滑槽箱(8)内部对应开设有通孔(10);所述滑槽箱(8)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输油管(11)与第二输油管(13),且所述第一输油管(11)、所述第二输油管(13)与所述滑槽箱(8)内部所述通孔(10)位置相对应;第一输油管(11)一端连通有输油机构(12),且所述输油机构(12)与所述轴套(1)固接;所述第二输油管(13)一端与所述轴套(1)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五靳锦锦张宏利秦维娜梁星吴宗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涵翔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