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置活塞式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72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能够提高制造效率的对置活塞式钳体。该对置活塞式钳体(10)具备:在圆盘转子(16)的两侧配置的一对作用部(24a、24b);连结所述两作用部(24a、24b)的桥部(26a、26b);以及在两作用部(24a、24b)分别各形成有一个以上且供活塞(18a~18c)插入的气缸孔(28a~28c)。在两作用部(24a、24b)以在轴向不重合的方式形成气缸孔(28a~28c),并且在与一侧的作用部(24a、24b)侧的气缸孔(28a~28c)对置的另一侧的作用部(24b、24a)设置有贯通孔(30a~30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圆盘转子的两侧配置的一对作用部上分别形成有供活塞插入 的气缸孔的对置活塞式钳体
技术介绍
在四轮机动车等车辆中,搭载有具有制动钳的盘式制动器装置,所述制动钳采用 在钳体上设置的活塞的按压作用下,通过制动块夹持与车轮一体地旋转的圆盘转子的机 构。通常,制动钳由如下机构构成所述机构配置为通过由桥部连结的一对作用部来夹持圆 盘转子,并且通过在作用部配设的液压驱动活塞来按压制动块。作为这样的制动钳,虽然通常采用仅在一侧的作用部配置活塞,通过驱动所述活 塞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拉近另一侧的作用部的浮动式(筒夹式)制动钳,但是以进一步提高 制动力等为目的,在两侧的作用部分别配置有活塞的对置活塞式也被实用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对置活塞式盘式制动器,其将钳体以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成 型,并通过螺栓结合两部分钳体,在结合后的两个作用部中分别并列设置两个活塞。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2861217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中,为通过螺栓将以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成型 的钳体结合的结构,部件个数多。另外,在所述钳体的装配过程中,例如,使用螺栓将两钳体 固定后,需要从用于配置制动块的间隙将合计四根活塞配设到气缸孔内,其中该气缸孔在 作用部上形成,该活塞的组装性差。并且,在各钳体上对插入活塞用的气缸孔进行切削加工 时,由于钳体是分成两部分的形状,因此很难直接使用通常的浮动式切削装置或夹具等,切 削加工的作业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现有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置活塞式钳体,其 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能够提高制造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对置活塞式钳体具备在圆盘转子的两侧配置的一对作用部、连结所述两 作用部的桥部以及在所述两作用部分别各形成有一个以上且供活塞插入的气缸孔,所述对 置活塞式钳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作用部以在轴向上不重合的方式形成所述气缸孔,并 且在与一侧的所述作用部侧的所述气缸孔对置的另一侧的所述作用部设置有贯通孔。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两作用部以在轴向上不重合的方式设置各气缸孔,并且在与 各气缸孔对置的作用部设置有贯通孔,由此,例如在铸造该对置活塞式钳体时,能够经由各 贯通孔来配置使各气缸孔成型的模具。因此,钳体不需要以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成型,能够减 少部件个数。并且,也能够省略将分成两部分的钳体彼此结合的工序,制造效率也提高。并 且,能够利用各贯通孔而容易进行各气缸孔的切削加工,并且能够利用各贯通孔将各活塞 组装到气缸孔,能够提高切削作业和装配作业的效率。在该情况下,若使在所述两作用部设置的气缸孔的个数不同,并使一侧的所述气缸孔的总截面面积与另一侧的所述气缸孔的总截面面积相等,则虽然设置有所述贯通孔, 也能够使基于两侧的活塞的加压平衡大致均等。另外,若连通所述各气缸孔的液压管跨所述两作用部及所述桥部被铸入而成型为 一体,则在钳体成型后不需要加工液压路径等的工序,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并且,由于不需 要在将钳体以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成型时所需要的液压管连结部,因此能够尽可能抑制液压 管中的液体泄漏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圆盘转子的两侧配置的两作用部以在轴向不重合的方式设置有各 气缸孔,并在与各气缸孔对置的作用部设置贯通孔,由此,例如在铸造该对置活塞式钳体 时,能够经由各贯通孔来配置使各气缸孔成型的模具。因此,钳体不需要以分成两部分的方 式成型,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并且,也能够省略将分成两部分的钳体彼此结合的工序,制造 效率也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对置活塞式钳体的制动钳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制动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钳的液压系统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对置活塞式钳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5是将具备图1所示的对置活塞式钳体的制动钳安装于车身状态的示意说明 图。符号说明10对置活塞式钳体12制动钳14a、14b 制动块16圆盘转子18a 18c 活塞24a、24b 作用部26a、26b 桥部28a 28c气缸孔30a 30c贯通孔32液压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对置活塞式钳体,通过该对置活塞式钳体与适用了该对置活 塞式钳体的制动钳之间的关系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对置活塞式钳体10的制动钳12的立体 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制动钳12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钳12的 液压系统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制动钳12是夹持与机动车等的车轮一同旋转的圆盘转子而进4行制动的制动机构,其具备对置活塞式钳体10(以下也称为“钳体10”);在该钳体10内 配置的一对制动块14a、14b ;以及将该制动块14a、14b向圆盘转子16(参照图5)压紧的多 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活塞18a 18c。钳体10具有分别配置在圆盘转子16两侧的一对作用部24a、24b和分别连结两作 用部24a、24b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一对桥部26a、26b,上述作用部24a、24b和桥部26a、26b例 如通过铸造被一体地成型。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侧的作用部24a配设的活塞18a的直径大于在另一侧的作 用部24b配设的两个活塞18b、18c的直径。在一侧的作用部24a形成有供大径的活塞18a 插入的大径的气缸孔28a,在另一侧的作用部24b形成有分别供小径的活塞18b、18c插入的 一对小径的气缸孔28b、28c。上述气缸孔28a 28c被设置成在沿两作用部24a、24b的对置方向的轴向上相互 不重合(也参照图4),并且在与各气缸孔28a 28c对置的各作用部24a、24b上形成有与 各气缸孔28a 28c直径相同或比各气缸孔28a 28c直径略大的贯通孔30a、30b、30c。 大径的贯通孔30a与气缸孔28a同轴且形成于气缸孔28a的相反侧的作用部24b,同样,小 径的贯通孔30b、30c与气缸孔28b、28c同轴且形成于气缸孔28b、28c的相反侧的作用部 24a。如图3所示,与各气缸孔28a 28c连通的液压管32跨作用部24a、24b及桥部26a 而埋入钳体10。液压管32是将从图中未示出的主气缸等向一端侧的入口 32a供给的制动 液等的液压(油压)施加到气缸孔28a 28c内(活塞18a 18c的背压侧)的路径。图 3中的参照符号32b是堵塞液压管32的入口 32a的相反侧端部的密封部。如图1和图2所示,制动块1如、1413在由作用部24£1、2413及桥部26£1、2613包围的 钳体10中央的开口 36内配置。S卩,开口 36为圆盘转子16插入并进行旋转的部分(参照 图5)。制动块14a、14b通过一对销40、40并经各安装孔42a、42a及42b、42b被固定于钳 体10,一对销40、40嵌插于在作用部24a、24b上形成的一对安装孔38a、38a及38b、38b中。 安装孔38a、38b分别同轴地并列设在图2中作用部24a、24b的上部,安装孔42a、42b也并 列设在图2中制动块14a、14b的上方。并且,通过夹设在各制动块14a、14b的上部与销40 之间的板簧状的止动器('J r-t )(制动块压紧构件)44在开口 36内支承各制动块14a、 14b。因此,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置活塞式钳体,其具备在圆盘转子的两侧配置的一对作用部、连结所述两作用部的桥部以及在所述两作用部分别各形成有一个以上且供活塞插入的气缸孔,所述对置活塞式钳体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作用部以在轴向上不重合的方式形成所述气缸孔,并且在与一侧的所述作用部侧的所述气缸孔对置的另一侧的所述作用部设置有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则彦小池明彦川上洋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