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16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采用该平行流蒸发器的热泵空调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解决了传统热泵空调器中平行流换热器分流不均、换热效率低、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平行流蒸发器,包括竖向设置的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和横向水平设置于左、右集流管之间且连通左、右集流管的若干换热管,所述左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左上集流管和左下集流管,所述右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右上集流管、右中集液管和右下集流管;所述右上集流管和右下集流管通过管路互相连通,并且与蒸发器出口管相连;相邻换热管之间设置散热翅片。热泵空调器,包括平行流蒸发器和与该平行流蒸发器连通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设备中空调器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及采用该平行流蒸发器的热泵空调器。
技术介绍
平行流换热器也称为微通道换热器,平行流换热器采用扁管强化传热技术,是一 种多孔铝制扁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噪音低、质量轻等优点。其结构是在空 气侧采用百叶窗翅片;制冷剂侧采用小水利直径的多通道扁管,从而使空气侧和制冷剂侧 的换热得到强化。在家用空调器领域使用,有利于提高能效、降低制冷剂充注量和减轻机组 质量、降低空调器成本,与普通的铜管换热器相比,使家用空调器在性能、体积、质量、成本 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可是由于在制冷空调系统中,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混合物,通常分为 多路进入蒸发器中吸收热量,液相蒸发为气体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制冷剂两相流体,特别是 其中的液体,能否均勻的分配到每一路通道中进行换热,是蒸发器设计的关键。在实际复杂 的使用条件下,蒸发器中各个流路分液如果不均,会导致不同管内制冷剂流量不均勻,管内 流量较少的很快蒸发,管路出口的过热度较高;管内流量过多的蒸发不完,导致出口过热度 小,甚至含有液体;两种情况下都使得蒸发器换热面积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进入蒸 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占的体积较大,占据了大部分的蒸发器空间和换热面积,严重影响了蒸 发器换热效率。使得蒸发器不得不将体积做大,成本提高。鉴于上述原因,目前家用、商用的空调器中,平行流换热器只在单冷空调器上作冷 凝器使用,限制了其在商用、家用空调器的应用发展和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在热泵空调器中使用平行流换热器存在的上述 缺点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使用该平行流换热器的热泵空调器,解决传统热 泵空调器中平行流换热器分流不均、换热效率低、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的技术方案是—种平行流蒸发器,包括竖向设置的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和横向水平设置于左、右 集流管之间且连通左、右集流管的若干换热管,所述左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 开的左上集流管和左下集流管,所述右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右上集流 管、右中集液管和右下集流管;所述右上集流管和右下集流管通过管路互相连通,并且与蒸 发器出口管相连;相邻换热管之间设置散热翅片。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左上集流管和右上集流管之间、 左下集流管和右下集流管之间通过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左上集流管和右中集液管之间、 左下集流管右中集液管之间通过第二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通道孔径大于第一换热管的通道孔径。所述第二换热管为2至16条。一种采用上述平行流蒸发器的热泵空调器,包括平行流蒸发器和与该平行流蒸发 器连通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平行流蒸发器,包括竖向设置的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和横向水 平设置于左、右集流管之间且连通左、右集流管的若干换热管,所述左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 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左上集流管和左下集流管,所述右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 开的右上集流管、右中集液管和右下集流管;所述右上集流管和右下集流管通过管路互相 连通,并且与蒸发器出口管相连;相邻换热管之间设置散热翅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蒸发 器出口管之间设置单向阀,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端设气态出口管,下端设气液进口管和液态 出口管,所述气态出口管连接单向阀再通过连接管与蒸发器出口管相连,所述液态出口管 与右中集液管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与蒸发器出口管之间设置节流装置,节流装置可以为毛细管或其 他的节流装置。所述单向阀设于气液分离器与节流装置之间。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端口处设置过滤网。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气液进口管上设有回油孔。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集流管竖直设置于换热器的两侧,采用微通道扁管的换热管水平放 置,这样的结构形式,使得平行流换热器能够做成弯曲的形式,可以做得完全和目前的铜管 换热器形状相同,换热面积充分大,不需要改动室外机结构而直接替换,大大的节省替换成 本。2.本专利技术制热运行时采用先气液分离,相对温较高的气态冷媒直接返回空调压缩 机回气,低温制热时,能够显著提高低温制热性能。3.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液分离器顶部,设置有过滤网,可以使气液分离器进口管中喷出 的液滴、油滴滴回液态冷媒中,进一步提高了气液分离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出口管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制冷运行时避免 了气态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5.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出口管之间,设置有毛细管节流装置,制热运 行时,将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降压后再返回压缩机,避免了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 下制热运行时,因气液分离后气态制冷剂温度过高,返回压缩机回气后施压缩机回气温度、 排气温度过高,而导致压缩机过热保护。6.由于室外风扇的影响,室外机换热器中间的风量要小于换热器上部、下部的风 量,因此,中间的换热效率要低于上部和下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中间采用大孔 径扁管,里面流动的是液态制冷剂,主要通过换热器的上部和下部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结构简单、分流均勻,实现了平行流换热器应用于 热泵空调器,使得冷暖空调器的制热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室外机体积减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行流换热器局部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平行流换热器与气液 分离器的连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包括竖向设置的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和横向水平 设置于左、右集流管之间且连通左、右集流管的多条换热管,换热管采用微通道扁管;左集 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左上集流管1和左下集流管2,右集流管包括上下放 置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右上集流管5、右中集液管8和右下集流管9 ;其中右上集流管5和右 下集流管9通过管路互相连通,并且与蒸发器出口管13相连;相邻换热管之间设置V型散 热翅片4 ;左集流管、右集流管与换热管的连接处做成弯曲结构,如图2所示。这样本专利技术 的平行流蒸发器可以做得完全和目前的铜管换热器形状相同,换热面积充分大,不需要改 动室外机结构而直接替换,大大的节省替换成本。如图1和图3,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18,左上集流管1和右上集 流管5之间、左下集流管2和右下集流管9之间通过第一换热管3连通,左上集流管1和右 中集液管8之间、左下集流管2右中集液管8之间通过第二换热管18连通;第二换热管18 的通道孔径大于第一换热管3的通道孔径。大通道孔径的第二换热管18位于换热器的中 间,主要是流液态制冷剂,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可以根据制冷运行时左上集流管1和 左下集流管2的过热度、不同的空调机型、不同的冷媒流量,设置成2至16条。如图3、采用上述平行流蒸发器的热泵空调器,包括上述平行流蒸发器和与该平行 流蒸发器连通的气液分离器10 ;气液分离器10与蒸发器出口管13之间设置单向阀7和节 流装置6,节流装置6采用为毛细管或其他的节流装置;气液分离器10上端设气态出口管 17,下端设气液进口管11和液态出口管15,气态出口管17连接单向阀7通过连接管14再 经毛细管与蒸发器出口管13相连,液态出口管15与右中集液管8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包括竖向设置的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和横向水平设置于左、右集流管之间且连通左、右集流管的若干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左上集流管(1)和左下集流管(2),所述右集流管包括上下放置的、管路互相隔开的右上集流管(5)、右中集液管(8)和右下集流管(9);所述右上集流管(5)和右下集流管(9)通过管路互相连通,并且与蒸发器出口管(13)相连;相邻换热管之间设置散热翅片(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利峰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