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686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施工领域,本装置包括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顶部钢板、底部钢板、横向钢板、纵向钢板、加劲肋以及主龙骨钢板;砼梁侧钢板靠近砼梁竖直设置,钢梁侧钢板靠近钢梁竖直设置;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形成侧面开口的半封闭梯形结构。方法采用加劲肋+预埋光圆钢筋网+浇筑混凝土进行固定,增强了连接处的强度,且浇筑混凝土的固结连接方式能够更好地将砼梁受到的内力通过混凝土和加劲肋均匀地传递到本装置,消除连接处的变形突变和应力集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混凝土梁与钢梁间普遍通过预埋钢板和连接螺栓进行连接,由于混凝土梁和钢梁的材质不同,则两者的强度和刚度也不相同,所以在两者完成连接受到上部荷载作用时,相比之下混凝土梁刚度大变形小,钢梁刚度小变形大,导致两者连接处变形不协调,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影响结构使用的安全性能。

2、为弥补以上技术缺陷,所以现阶段亟需一种设置在砼梁与钢梁间能够协调变形的连接装置,使混凝土梁与钢梁连接后的承载变形在连接处可以逐渐过渡,消除常规技术导致的连接处变形突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混凝土梁与钢梁间的连接处变形突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包括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顶部钢板、底部钢板、横向钢板、纵向钢板、加劲肋以及主龙骨钢板;

3、砼梁侧钢板靠近砼梁竖直设置,钢梁侧钢板靠近钢梁竖直设置,二者平行设置;

4、砼梁侧钢板的上端与钢梁侧钢板的上端通过顶部钢板连接;砼梁侧钢板的下端与钢梁侧钢板的下端通过底部钢板连接;

5、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形成侧面开口的半封闭梯形结构;

6、所述半封闭梯形结构内部竖直设置有主龙骨钢板,主龙骨钢板与砼梁侧钢板和钢梁侧钢板垂直;

7、主龙骨钢板的前后侧均有横向钢板和纵向钢板,横向钢板和纵向钢板设置在所述半封闭梯形结构内部,横向钢板和纵向钢板横纵交织成网格结构;

8、加劲肋连接在砼梁侧钢板上靠近砼梁的一侧。

9、进一步的,主龙骨钢板的左右端分别与砼梁侧钢板及钢梁侧钢板连接,主龙骨钢板的上下端分别与顶部钢板及底部钢板连接。

10、进一步的,纵向钢板的两端分别与砼梁侧钢板及钢梁侧钢板连接,纵向钢板与主龙骨钢板垂直,横向钢板设置在纵向钢板之间、顶部钢板与纵向钢板之间或者纵向钢板与底部钢板之间,横向钢板与砼梁侧钢板和钢梁侧钢板平行。

11、进一步的,砼梁侧钢板的高度尺寸大于钢梁侧钢板的高度尺寸。

12、进一步的,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和加劲肋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13、进一步的,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均包括平行部和倾斜部,平行部与水平面平行,倾斜部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利用上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s1:在砼梁施工前,将加劲肋提前临时固定至砼梁浇筑区内,将加劲肋与多根第一预埋钢筋进行安装;

16、步骤s2:在砼梁浇筑区的梁顶和梁底区分别安装第二预埋钢筋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17、步骤s3:待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养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将第二预埋钢筋与砼梁侧钢板进行连接固定,完成砼梁与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连接施工;

18、步骤s4:对钢梁进行加工处理,采用插嵌方式将钢梁与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安装在一起。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通过钢筋绑扎将加劲肋提前临时固定至砼梁浇筑区内。

20、进一步的,第一预埋钢筋为预埋光圆钢筋。

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加劲肋与多根第一预埋钢筋的安装方式为:将部分第一预埋钢筋竖直设置,且每根第一预埋钢筋贯穿多个加劲肋的连接孔;将部分第一预埋钢筋水平安装在多个加劲肋的顶部,第一预埋钢筋与加劲肋的长度方向垂直,形成预埋光圆钢筋网。

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第二预埋钢筋具有螺纹的部分设置在砼梁浇筑区的外部。

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利用螺母将第二预埋钢筋与砼梁侧钢板进行连接固定。

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对钢梁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在钢梁的腹板两侧分别焊接钢梁钢板,钢梁钢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对钢梁上下翼板进行斜切处理,使之与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的倾斜部相配。

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钢梁加工完毕后,利用吊装设备将钢梁插嵌至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钢梁侧,钢梁的翼板的斜切口与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接触处贴合,然后利用连接螺栓将钢梁侧钢板和钢梁钢板进行固定,最后在顶部钢板、底部钢板与钢梁的翼板接触处进行焊接加强固定,完成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安装施工。

26、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为半封闭梯形结构,短边(钢梁侧钢板)与钢梁通过插嵌方式贴合,且使用高强螺栓+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使两者的连接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增大,增强了钢梁与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连接质量,协调变形连接装置作为两种不同结构梁的连接媒介,从而提高混凝土梁和钢梁连接的整体性,更好的发挥了协调变形连接装置传递应力应变的作用。由于协调变形装置是梯形的渐变钢结构,能够很好地将砼梁与钢梁承载时产生的不同变形分别过渡至协调变形装置,依据梯形结构的强度渐变原理,将不协调变形在本装置上进行逐渐过渡消减,使混凝土梁和钢梁的变形协调,提高建筑结构使用的安全性。

27、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采用加劲肋+预埋光圆钢筋网+浇筑混凝土进行固定,增强了连接处的强度,且浇筑混凝土的固结连接方式,能够更好地将砼梁受到的内力通过混凝土和加劲肋均匀地传递到协调变形装置,消除连接处的变形突变和应力集中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顶部钢板、底部钢板、横向钢板、纵向钢板、加劲肋以及主龙骨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主龙骨钢板的左右端分别与砼梁侧钢板及钢梁侧钢板连接,主龙骨钢板的上下端分别与顶部钢板及底部钢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钢板的两端分别与砼梁侧钢板及钢梁侧钢板连接,纵向钢板与主龙骨钢板垂直,横向钢板设置在纵向钢板之间、顶部钢板与纵向钢板之间或者纵向钢板与底部钢板之间,横向钢板与砼梁侧钢板和钢梁侧钢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砼梁侧钢板的高度尺寸大于钢梁侧钢板的高度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和加劲肋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均包括平行部和倾斜部,平行部与水平面平行,倾斜部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7.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钢筋绑扎将加劲肋提前临时固定至砼梁浇筑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埋钢筋为预埋光圆钢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加劲肋与多根第一预埋钢筋的安装方式为:将部分第一预埋钢筋竖直设置,且每根第一预埋钢筋贯穿多个加劲肋的连接孔;将部分第一预埋钢筋水平安装在多个加劲肋的顶部,第一预埋钢筋与加劲肋的长度方向垂直,形成预埋光圆钢筋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第二预埋钢筋具有螺纹的部分设置在砼梁浇筑区的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利用螺母将第二预埋钢筋与砼梁侧钢板进行连接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对钢梁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在钢梁的腹板两侧分别焊接钢梁钢板,钢梁钢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对钢梁上下翼板进行斜切处理,使之与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的倾斜部相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钢梁加工完毕后,利用吊装设备将钢梁插嵌至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钢梁侧,钢梁的翼板的斜切口与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接触处贴合,然后利用连接螺栓将钢梁侧钢板和钢梁钢板进行固定,最后在顶部钢板、底部钢板与钢梁的翼板接触处进行焊接加强固定,完成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安装施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顶部钢板、底部钢板、横向钢板、纵向钢板、加劲肋以及主龙骨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主龙骨钢板的左右端分别与砼梁侧钢板及钢梁侧钢板连接,主龙骨钢板的上下端分别与顶部钢板及底部钢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钢板的两端分别与砼梁侧钢板及钢梁侧钢板连接,纵向钢板与主龙骨钢板垂直,横向钢板设置在纵向钢板之间、顶部钢板与纵向钢板之间或者纵向钢板与底部钢板之间,横向钢板与砼梁侧钢板和钢梁侧钢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砼梁侧钢板的高度尺寸大于钢梁侧钢板的高度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砼梁侧钢板、钢梁侧钢板和加劲肋上均开设有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部钢板和底部钢板均包括平行部和倾斜部,平行部与水平面平行,倾斜部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7.一种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砼梁与钢梁间的协调变形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钢筋绑扎将加劲肋提前临时固定至砼梁浇筑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张力文胡书龙方东源邓远新朱海江张文洁邹智维吕俊张洛川张子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