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及照明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643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灯及照明器具,提供一种带灯口的灯,其包括封装着发光元件且同时形成着电线插通部的基板。在具有导热性的本体的一端部上形成着配设基板的支撑部,在该支撑部以与基板的电线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形成着从一端部贯穿到另一端部的贯穿孔。在本体的另一端部设置着收纳凹部。封装着构成发光元件的点灯电路的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配设在本体的收纳凹部。绝缘外壳以插在该电路基板与该本体的收纳凹部之间的方式而设置着。绝缘外壳包括保护构件,该保护构件插通至本体的贯穿孔及基板的电线插通部,并突出到至少电线插通部的内侧。对发光元件供给电力的电线的一端连接于点灯装置,另一端经由保护构件而引出到基板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及照明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带灯口的灯及照明器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正代替白炽灯(electric filament lamp)而采用一种使用了寿命长且耗 电少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灯泡。尤其在各种照明器具中采用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灯泡 型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灯等的带灯口的灯。在构成此种将发光二极 管作为光源的带灯口的灯时,当然要灵活运用发光二极管的优点来形成小型的灯,而且还 必须形成在成本方面也有利的灯。例如,日本专利申请案公开第2003-59330号(专利申请案(1))中公开了一种使 用着LED模块(module)的LED照明器具,所述LED照明器具在搭载着多个发光二极管的 大致平板状的LED模块上,设置着用以直接连接该LED模块的供电线的端子板(terminal block),从而容易进行电线的连接。此外,日本专利申请案公开第2006-313718号(专利申 请案(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外围构件、点状光源、灯口及透光性罩(cover)的灯泡型灯。然而,专利申请案(1)中所示的灯,是将发光二极管的供电线从基板的背侧缠绕 到外侧且布线在设置于基板表面的端子部。因此成为供电线向基板外周缘突出的形态,当 将LED模块安装到灯本体上时,为了获得与灯本体的电绝缘距离,而必需增大灯本体的外 径尺寸。因此无法形成小型的灯本体。此外,专利申请案⑵的尤其段落编号W032]及图4中表示了如下结构用以电 连接于点状光源的2条绝缘包覆电线穿过通孔,并通过焊接而连接于光源基板的图案层。 即,使发光二极管的供电线并非如专利申请案(1)那样缠绕到基板外侧而是贯穿基板来布 线。然而,一般而言,为了使发光二极管良好地散热,基板是由导热性良好的铝(aluminum) 等的金属板构成,在基板上隔着绝缘层形成布线图案后封装发光二极管。因此,在用以插通 电线的通孔内形成着尖锐的边缘(edge),从而有可能使电线的包覆受损。尤其是用以对发 光二极管供电的电线中会流经降压至24V左右的直流(direct current),为此使用2条较 细的包覆电线而容易受损。因此,也有对通孔进行倒角的方法,但由于基板的金属板是由薄 板而构成的,所以难以进行倒角。因而向通孔中插入保护管来对电线进行保护,但会产生因 零件个数的增加及作业工序的增加等而导致耗费成本的问题。此外,一般而言为了将保护 管定位在通孔中,会在保护管的两端部设置着卡止在通孔的开口缘的卡止片部,但在此情 况下,卡止片部插在基板与散热体(外围构件)之间,从而会妨碍基板与散热体的密接性, 而使得散热特性降低。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照明器具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 灯及照明器具,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照明器具,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 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照明器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灯及 照明器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容易对将电流供给至发光元件的电线进行 保护的带灯口的灯及照明器具,非常适于实用。现将参看随附图式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示性实例的具有金属环及照明装置 的灯具,在该等随附图式中,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数字贯穿若干视图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 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容易对将电流供给至发光元件的电线进行保护的带灯口的灯及照明 器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例,所述带灯口的灯包括基板,封装着发光元件且同时形成着 电线插通部;具有导热性的本体,在一端部形成着配设基板的支撑部,在支撑部以与基板的 电线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形成着从一端部贯穿到另一端部的贯穿孔,同时在另一端部形成 着收纳凹部;点灯装置,包括封装着构成发光元件的点灯电路的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且配 设在本体的收纳凹部;绝缘外壳,以插在电路基板与本体的收纳凹部之间的方式而设置着, 且形成着保护构件,该保护构件插通至本体的贯穿孔及基板的电线插通部,并突出到至少 电线插通部的内侧;电线,一端连接于点灯装置,另一端经由保护构件而引出到基板侧;以 及灯口构件,设置于本体的另一端部且连接于点灯装置。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灯及照明器具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 提供一种容易对将电流供给至发光元件的电线进行保护的带灯口的灯及照明器具,非常适 于实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灯及照明器具,提供一种带灯口的灯,其包括封装 着发光元件且同时形成着电线插通部的基板。在具有导热性的本体的一端部上形成着配设 基板的支撑部,在该支撑部以与基板的电线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形成着从一端部贯穿到另 一端部的贯穿孔。在本体的另一端部设置着收纳凹部。封装着构成发光元件的点灯电路的 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配设在本体的收纳凹部。绝缘外壳以插在该电路基板与该本体的收纳 凹部之间的方式而设置着。绝缘外壳包括保护构件,该保护构件插通至本体的贯穿孔及基 板的电线插通部,并突出到至少电线插通部的内侧。对发光元件供给电力的电线的一端连 接于点灯装置,另一端经由保护构件而引出到基板侧。与点灯装置电连接的灯口构件设置 在本体的另一端部。本专利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 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并入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随附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以及连同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上文所给定的普遍描述及下文给定的实例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图1A、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带灯口的灯,图IA是该灯的截面图,图IB是将该灯 的主要部分放大后所示的截面图。图2A、2B是表示所述带灯口的灯的基板的支撑部,图2A是表示支撑着基板的状态 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取下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带灯口的灯中所使用的点灯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安装着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带灯口的灯的照明器具设置在天花 板面上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A、5B是表示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带灯口的灯的第2实例,图5A是将第2实例中的基 板的支撑部加以放大后所示的截面图,图5B是表示第3实例中的基板的支撑部的立体图。图6A、6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带灯口的灯的第4实例,图6A是该灯的截面图,图6B是 切去绝缘外壳的一部分来表示保护构件的立体图。10:带灯口的灯11 发光元件12 基板12a:电线插通部12al:切口部12b:电连接部13 本体13a:直径较大的开口部13b:直径较小的开口部13c 收纳凹部13cl 底面13c2、13i:卡合槽13d 散热片13e:凹部13f 支撑部13g 贯穿孔13h 装饰部14:点灯装置14a:电路基板14b: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灯口的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封装着发光元件且同时形成着电线插通部;  具有导热性的本体,在一端部形成着配设所述基板的支撑部,在所述支撑部以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电线插通部相对应的方式形成着从所述一端部贯穿到另一端部侧的贯穿孔,同时在所述另一端部形成着收纳凹部;  点灯装置,包括封装着构成所述发光元件的点灯电路的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且配设在所述本体的所述收纳凹部;  绝缘外壳,以插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本体的所述收纳凹部之间的方式而设置着,且形成着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插通至所述本体的所述贯穿孔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电线插通部,并突出到至少所述电线插通部的内侧;  电线,一端连接于所述点灯装置,另一端经由所述保护构件而引出到所述基板侧;以及  灯口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另一端部侧且电连接于所述点灯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安武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