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冷热回收系统及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冷热回收系统及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562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1
一种冷热回收系统,其具备:第1热交换器,由液化气向冷热用热介质传递冷能;冷热回收循环,包括设置于第1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冷热用泵;第2热交换器,由载热体向在冷热用泵与第1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冷热用热介质传递热能;气液分离器,设置于第1热交换器与冷热用泵之间,将冷热用热介质分离为气相和液相;液体返回管路,用于使液相冷热用热介质从冷热用泵与第2热交换器之间返回到气液分离器;及第3热交换器,向经由液体返回管路返回到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冷热用热介质、或存在于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的冷热用热介质传递液化气的冷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回收液化气的冷能的冷热回收系统及该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7月30日向日本专利厅申请的日本特愿2021-125923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1、液化气(例如,液化天然气)以输送和储藏为目的被液化,在向城市煤气和火力发电厂等供给目的地供给时,通过海水等热介质进行升温并使其气化。在使液化气气化时,有时不将液化气的冷能扔进海水中而是进行回收(例如,专利文献1)。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液化天然气的冷能作为电力回收的冷热发电循环。作为该冷热发电循环,已知二次介质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方式等(参考专利文献1)。二次介质朗肯循环方式是将在闭环内循环的二次介质在蒸发器中以海水为热源进行加热并使其蒸发,将该蒸汽导入到冷热发电用涡轮中获得动力之后,用液化天然气进行冷却、冷凝的方式。

3、由于确保土地等需要费用,因此设置与液化天然气的供给目的地分别对应的陆用lng基地比较困难。因此,有时将具备储藏液化天然气的lng储藏设备、再气化液化天然气的再气化设备的船舶停泊在海上,将由该船舶再气化的液化天然气经由管线输送到陆上供给目的地和海上的发电站(浮体式发电厂)等。

4、船舶与陆上设备相比缺乏扩展性,因此为了搭载冷热发电设备,冷热发电系统的小型化,尤其是热交换器的小型化非常重要。作为小型热交换器,例如可举出印刷电路热交换器(pche)和板式热交换器等。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598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2、若与一个热交换对象的凝固点相比,另一个热交换对象的凝固点的温度低,则在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中,有可能一个热交换对象会凝固,并且凝固的热交换对象附着于热交换器的表面而使热交换器堵塞。小型热交换器与大型热交换器(例如,壳管式热交换器)相比,热交换器的堵塞风险高,因此在可靠性方面存在课题。

3、在冷热发电循环中,当在热交换器中利用液化天然气冷却冷热发电循环中循环的二次介质时,有可能冻结热交换器。尤其,当启动在冷热发电循环中循环的二次介质的流量为小量的冷热发电循环时,与稳定运行时相比,二次介质的温度下降,因此热交换器冻结的可能性高。为了防止热交换器的冻结,可考虑设置预先加热供给至热交换器的液化天然气的加热管路,但这样的加热管路会导致具备冷热发电循环的系统的大型化或高价格化,因此并不优选。

4、并且,为了防止热交换器的冻结,可考虑在启动冷热发电循环时增加在冷热发电循环中循环的二次介质的流量。然而,在停止冷热发电循环时,由于来自周边空气的向冷热发电循环的热输入,在冷热发电循环中二次介质有时会气化。因此,在启动冷热发电循环时,与冷热发电循环稳定运行时相比,用于使二次介质循环的循环用泵中的气相二次介质所占的比例变大。若增加用于使二次介质循环的循环用泵的循环量,则存在当启动冷热发电循环时,由于循环用泵的气蚀而引起启动不良的可能性提高的问题。

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启动冷热回收系统时抑制热交换器的堵塞的冷热回收系统及该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

6、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热回收系统是设置于具有构成为储存液化气的液化气储存装置的船舶或浮体的冷热回收系统,其具备:

8、第1热交换器,构成为由从所述液化气储存装置抽出的所述液化气向冷热用热介质传递冷能;

9、冷热回收循环,构成为使所述冷热用热介质循环,且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用于输送所述冷热用热介质的冷热用泵;

10、第2热交换器,构成为由载热体向在所述冷热回收循环中的所述冷热用泵的下游侧且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上游侧流动的所述冷热用热介质传递热能;

11、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冷热回收循环中的所述第1热交换器与所述冷热用泵之间,构成为将所述冷热用热介质分离为气相冷热用热介质和液相冷热用热介质;

12、液体返回管路,用于使所述液相冷热用热介质从所述冷热回收循环中的所述冷热用泵的下游侧且所述第2热交换器的上游侧返回到所述气液分离器;及

13、第3热交换器,构成为向经由所述液体返回管路返回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所述液相冷热用热介质、或存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的所述冷热用热介质中的任一者传递从所述液化气储存装置抽出的所述液化气的冷能。

1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是设置于具有构成为储存液化气的液化气储存装置的船舶或浮体的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

15、所述冷热回收系统具备:

16、第1热交换器,构成为由从所述液化气储存装置抽出的所述液化气向冷热用热介质传递冷能;

17、冷热回收循环,构成为使所述冷热用热介质循环,且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用于输送所述冷热用热介质的冷热用泵;及

18、第2热交换器,构成为由载热体向在所述冷热回收循环中的所述冷热用泵的下游侧且所述第1热交换器的上游侧流动的所述冷热用热介质传递热能,

19、所述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气液分离步骤,由设置于所述冷热回收循环中的所述第1热交换器与所述冷热用泵之间的气液分离器将所述冷热用热介质分离为气相冷热用热介质和液相冷热用热介质;

21、循环步骤,驱动所述冷热用泵,使在所述气液分离步骤中分离的所述液相冷热用热介质经由液体返回管路返回到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液体返回管路连接所述冷热回收循环中的所述冷热用泵的下游侧且所述第2热交换器的上游侧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及

22、冷却步骤,向在所述循环步骤中经由所述液体返回管路返回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所述液相冷热用热介质、或存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的所述冷热用热介质中的任一者传递从所述液化气储存装置抽出的所述液化气的冷能并进行冷却。

23、专利技术效果

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启动冷热回收系统时抑制热交换器的堵塞的冷热回收系统及该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回收系统,其设置于具有构成为储存液化气的液化气储存装置的船舶或浮体,所述冷热回收系统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还具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还具备第1流量调整阀,所述第1流量调整阀设置于所述冷热回收循环中的和所述液体返回管路的上游端的连接部与所述第2热交换器之间,构成为能够对被引导至所述第2热交换器的所述液相冷热用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还具备:

8.一种冷热回收系统的启动方法,所述冷热回收系统设置于具有构成为储存液化气的液化气储存装置的船舶或浮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冷热回收系统,其设置于具有构成为储存液化气的液化气储存装置的船舶或浮体,所述冷热回收系统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回收系统,其还具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户拓磨高田亮斋藤英司川波晃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船用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