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4549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罩,所述电机罩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内部设有驱动杆,所述底座内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底座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移动机构,通过移动机构、驱动电机、驱动杆和传动杆配合使用,可以保证四个万向轮的同步移动,防止充电柱倾斜,将装置支撑起来,便于使用者通过手推杆移动充电桩本体,使用时,反向旋转驱动电机即可将万向轮收纳到支撑筒中,此时支撑筒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1、汽车充电桩可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2、经检索,如公告号为cn21413827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固定装置,移动底座、螺纹套、丝杆、把手、滑杆、支撑板、伸缩杆、缓冲弹簧、支撑脚,通过移动该装置对充电桩进行移动时,在通过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充电桩在静止时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充电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3、上述专利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把手带动丝杆旋转,使支撑板下移,通过支撑脚对其进行固定,提高了充电桩的稳定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充电桩自身存在一定的重量,通过手动转动把手十分的吃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不能同时使两侧的把手一同转动,单独调节一侧的把手时很容易造成充电柱倾斜,导致充电柱倒地而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充电桩本体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罩,所述电机罩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内部设有驱动杆,所述底座内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底座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底部拐角处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筒内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活动板内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部固定连接有输入杆。

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底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与传动杆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一传动连接,且所述传动杆与输入杆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二传动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与活动板和支撑杆内部开设的内螺纹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活动板通过左右两侧设置的限位块与支撑筒左右两侧内壁开设的限位槽滑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板。

7、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板的大小和位置与充电桩本体上开设的卡接槽的大小和位置相对应。

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后侧固定连接有手推杆。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移动机构、驱动电机、驱动杆和传动杆配合使用,可以保证四个万向轮的同步移动,防止充电柱倾斜,将装置支撑起来,便于使用者通过手推杆移动充电桩本体,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时,反向旋转驱动电机即可将万向轮收纳到支撑筒中,此时支撑筒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充电桩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充电桩本体(2),所述充电桩本体(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01),所述充电桩本体(2)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接槽(202),所述底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罩(105),所述电机罩(105)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6),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驱动杆(107),所述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传动杆(108),所述底座(1)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底部拐角处的支撑筒(301),所述支撑筒(301)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302),所述支撑筒(301)内部设有活动板(303),所述活动板(303)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4),所述活动板(303)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05),所述支撑杆(305)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06),所述活动板(303)内部设有螺纹杆(308),所述螺纹杆(308)顶部固定连接有输入杆(3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07)底部与驱动电机(1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07)与传动杆(108)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一(109)传动连接,且所述传动杆(108)与输入杆(30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二(110)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308)与活动板(303)和支撑杆(305)内部开设的内螺纹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活动板(303)通过左右两侧设置的限位块(304)与支撑筒(301)左右两侧内壁开设的限位槽(30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2),所述固定板(102)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03),所述液压杆(103)远离固定板(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板(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104)的大小和位置与充电桩本体(2)上开设的卡接槽(202)的大小和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后侧固定连接有手推杆(1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充电桩本体(2),所述充电桩本体(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01),所述充电桩本体(2)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卡接槽(202),所述底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罩(105),所述电机罩(105)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6),所述底座(1)内部设有驱动杆(107),所述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传动杆(108),所述底座(1)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底部拐角处的支撑筒(301),所述支撑筒(301)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302),所述支撑筒(301)内部设有活动板(303),所述活动板(303)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4),所述活动板(303)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05),所述支撑杆(305)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06),所述活动板(303)内部设有螺纹杆(308),所述螺纹杆(308)顶部固定连接有输入杆(3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07)底部与驱动电机(10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双岐吴尚恒吴琨汪浩伍泽宇伍双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柏汉永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