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4045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8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涉及油田开发模拟实验领域,其驱替泵管路连接至细管进口,且两者的连接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油活塞管和注气管路,细管出口依次管路连接有观察窗、回压阀、分离器、气量计,所述细管为多组细管段可拆卸连接组成,其中,细管段为包含前端和后端两部分的管状结构,前端和后端为能够相互配合的结构,并通过穿入螺栓孔和螺栓槽的固定螺栓进行固定,细管段以相邻管体的前端和后端交替配合的形式组成细管;细管由多个可拆卸地短细管段连接而成,便于分段填砂和拆卸清洗,保证重复实验的效果,可根据实验需要调节灵活连接的细管段长度,相较于固定长度的细管模型能够模拟的范围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开发模拟实验领域,具体为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1、低渗油藏的注气开发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注气开采的驱替效率往往取决于注入压力,当注入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minimummiscibilitypressure,mmp)时,注入气与原油的接触才能够达到无限混溶的状态,大幅提升驱油效率,可以看到,准确评价mmp对注气驱油至关重要。

2、目前常见的测量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主要有细管法和界面张力法,其中,细管实验法采用的是在细管中填砂的方式形成细管模型并进行气体驱替实验,实验还可以根据驱替气体类型的不同,向细管中注入不同类型的气体,如分别注入空气和co2等,由于细管法与油气驱替的过程特征符合程度较高,使其成为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实验方法。

3、然而,目前常用的细管结构往往为直径小、距离长的整体细管,这种结构的细管一方面因为管体较长,使得填砂压实过程中管口与管尾的受压强度不同,容易导致填砂不均匀,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彻底的清洗,重复实验时容易受到残留堵塞的影响,此外,整体结构的细管为固定长度,不便于灵活地针对细管长度与驱替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其细管部分通过多组细管段可拆卸地组装而成,保证了细管的填砂效果,并便于对其进行拆卸,同时还能够灵活调整实验长度,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扩大了应用范围。

2、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

3、包括驱替泵、油活塞管、注气管路、细管、观察窗、回压阀、分离器、气量计,驱替泵管路连接至细管进口,且两者的连接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油活塞管和注气管路,细管出口依次管路连接有观察窗、回压阀、分离器、气量计,所述细管为多组细管段可拆卸连接组成,其中,细管段为包含前端和后端两部分的管状结构,前端和后端为能够相互配合的结构,前端上设置有螺栓孔,后端上设置有螺栓槽,当前端和后端配合时,螺栓孔与螺栓槽保持正对,并通过穿入螺栓孔和螺栓槽的固定螺栓进行固定,细管段以相邻管体的前端和后端交替配合的形式组成细管。

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注气管路包括空气活塞管和二氧化碳活塞管,注气管路进口分别并联至空气活塞管和二氧化碳活塞管的进口上,空气活塞管和二氧化碳活塞管的出口出均连接有分支管路,两者各自的一个分支均连接至气体混合器上,再由气体混合器连接至细管中,两者各自的另一个分支则均直接连接至细管上。

5、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细管段的后端上能够配合设置填砂封堵器,填砂封堵器通过固定螺栓穿入螺栓槽的方式而被固定在后端上,且完全封闭后端处的细管段的管体。

6、进一步的,所述细管段的前端上能够配合设置配套接头,配套接头通过固定螺栓穿入螺栓孔的方式而被固定在前端上,配套接头上能够可拆卸地设置能够伸入细管段管体的挤压头。

7、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前端和后端配合后,处于配合位置的管体内径与细管段其余位置的管体内径相同。

8、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细管为可挠金属管。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细管由多个可拆卸地短细管段连接而成,便于分段填砂和拆卸清洗,保证重复实验的效果。

11、2、可根据实验需要调节灵活连接的细管段长度,相较于固定长度的细管模型能够模拟的范围更广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包括驱替泵(1)、油活塞管(2)、注气管路(3)、细管(4)、观察窗(5)、回压阀(6)、分离器(7)、气量计(8),驱替泵(1)管路连接至细管(4)进口,且两者的连接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油活塞管(2)和注气管路(3),细管(4)出口依次管路连接有观察窗(5)、回压阀(6)、分离器(7)、气量计(8),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4)为多组细管段(41)可拆卸连接组成,其中,细管段(41)为包含前端(42)和后端(43)两部分的管状结构,前端(42)和后端(43)为能够相互配合的结构,前端(42)上设置有螺栓孔(44),后端(43)上设置有螺栓槽(45),当前端(42)和后端(43)配合时,螺栓孔(44)与螺栓槽(45)保持正对,并通过穿入螺栓孔(44)和螺栓槽(45)的固定螺栓(46)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管路(3)包括空气活塞管(31)和二氧化碳活塞管(32),注气管路(3)进口分别并联至空气活塞管(31)和二氧化碳活塞管(32)的进口上,空气活塞管(31)和二氧化碳活塞管(32)的出口出均连接有分支管路,两者各自的一个分支均连接至气体混合器(33)上,再由气体混合器(33)连接至细管(4)中,两者各自的另一个分支则均直接连接至细管(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段(41)的后端(43)上能够配合设置填砂封堵器(47),填砂封堵器(47)通过固定螺栓(46)穿入螺栓槽(45)的方式而被固定在后端(43)上,且完全封闭后端(43)处的细管段(41)的管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段(41)的前端(42)上能够配合设置配套接头(48),配套接头(48)通过固定螺栓(46)穿入螺栓孔(44)的方式而被固定在前端(42)上,配套接头(48)上能够可拆卸地设置能够伸入细管段(41)管体的挤压头(4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42)和后端(43)配合后,处于配合位置的管体内径与细管段(41)其余位置的管体内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4)为可挠金属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包括驱替泵(1)、油活塞管(2)、注气管路(3)、细管(4)、观察窗(5)、回压阀(6)、分离器(7)、气量计(8),驱替泵(1)管路连接至细管(4)进口,且两者的连接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油活塞管(2)和注气管路(3),细管(4)出口依次管路连接有观察窗(5)、回压阀(6)、分离器(7)、气量计(8),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4)为多组细管段(41)可拆卸连接组成,其中,细管段(41)为包含前端(42)和后端(43)两部分的管状结构,前端(42)和后端(43)为能够相互配合的结构,前端(42)上设置有螺栓孔(44),后端(43)上设置有螺栓槽(45),当前端(42)和后端(43)配合时,螺栓孔(44)与螺栓槽(45)保持正对,并通过穿入螺栓孔(44)和螺栓槽(45)的固定螺栓(46)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混合气体细管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管路(3)包括空气活塞管(31)和二氧化碳活塞管(32),注气管路(3)进口分别并联至空气活塞管(31)和二氧化碳活塞管(32)的进口上,空气活塞管(31)和二氧化碳活塞管(32)的出口出均连接有分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婷婷金发田张渊李文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霖睿佳德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