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4032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包括塑壳断路器,所述塑壳断路器的侧部设有操作手柄面和柜门侧,且二者通过合页相活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面设有延长杆,所述柜门侧对应延长杆的位置处设有L型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呈倾斜设置,其折弯处与柜门侧呈平行状,其与柜门侧上方之间的夹角呈20‑40度,所述引导板的正上方设有手柄凹槽。本技术通过在操作手柄面向断路器一侧下方安装带倾角的引导板,受自身重力导致下垂的操作机构连杆在柜门关合过程中先碰到引导板,顺着引导板的角度滑动后,操作机构连杆被迫抬升至水平,从而克服重力导致的下垂,精确插入旋转手柄的凹槽中,避免了柜门关合时操作机构连杆无法插入旋转手柄定位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气工程,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固定分隔式低压开关柜或者其他利用可开合的柜门上的旋转手柄操作断路器分合闸的场合中,旋转操作手柄安装在门面上,而安装于断路器本体上的操作机构距离门面有一定距离,需要通过连杆进行传动。连杆的一端插在操作机构的凹槽内,用顶丝固定使其不脱落。另一端悬空,待柜门关合时插入旋转手柄的凹槽内,形成传动装置,确保操作人员在柜门关闭的情况下自外部通过旋转操作手柄进行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但是由于连杆为钢制实芯,在自重的作用下悬空的那端下坠,因此在柜门关合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插入旋转操作手柄的凹槽中。从而需要在门快关上的时候手工托举,以便插入旋转手柄凹槽。一般情况下,在连杆悬空一端即将插入旋转手柄凹槽时,门处于即将关闭的状态,此时门的开和角度极小,托举连杆非常困难,因此操作人员不得不频繁快速关门,试图使连杆挤入旋转手柄凹槽。上述情况为操作人员带来极大不便,频繁强行关门试图挤入操作杆会导致机构过早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以解决了现有柜门关合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插入旋转操作手柄凹槽的问题。

2、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包括塑壳断路器(7),所述塑壳断路器(7)的侧部设有操作手柄面(6)和柜门侧(4),且二者通过合页相活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面(6)设有延长杆(2),所述柜门侧(4)对应延长杆(2)的位置处设有l型引导板(1),所述引导板(1)呈倾斜设置,其折弯处与柜门侧(4)呈平行状,其与柜门侧(4)上方之间的夹角呈20-40度,所述引导板(1)的正上方设有手柄凹槽(3)。

4、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杆(2)在初始状态下受自身重力影响,其端部呈下垂状。

5、进一步地,所述柜门侧(4)的另一侧设有操作手柄(5)。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7、本技术通过在操作手柄面向断路器一侧下方安装带倾角的引导板,受自身重力导致下垂的操作机构连杆在柜门关合过程中先碰到引导板,顺着引导板的角度滑动后,操作机构连杆被迫抬升至水平,从而克服重力导致的下垂,精确插入旋转手柄的凹槽中,避免了柜门关合时操作机构连杆无法插入旋转手柄定位槽的问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装配便捷、成本低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壳断路器(7),所述塑壳断路器(7)的侧部设有操作手柄面(6)和柜门侧(4),且二者通过合页相活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面(6)设有延长杆(2),所述柜门侧(4)对应延长杆(2)的位置处设有L型引导板(1),所述引导板(1)呈倾斜设置,其折弯处与柜门侧(4)呈平行状,其与柜门侧(4)上方之间的夹角呈20-40度,所述引导板(1)的正上方设有手柄凹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2)在初始状态下受自身重力影响,其端部呈下垂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侧(4)的另一侧设有操作手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壳断路器(7),所述塑壳断路器(7)的侧部设有操作手柄面(6)和柜门侧(4),且二者通过合页相活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面(6)设有延长杆(2),所述柜门侧(4)对应延长杆(2)的位置处设有l型引导板(1),所述引导板(1)呈倾斜设置,其折弯处与柜门侧(4)呈平行状,其与柜门侧(4)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民杨永杰黄磊梁丽武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信息与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