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465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装置。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包括:骨架部,其包括第1PCB部、第2PCB部及本体部,第1PCB部包括第1‑1线圈且一端形成有第1引脚插入孔,第2PCB部在与第1PCB部相隔且面对的位置上缠绕有第1‑2线圈,而且一端形成有第2引脚插入孔,本体部位于第1PCB部与第2PCB部之间且用于结合第1PCB部和第2PCB部,且外面缠绕有第2线圈;第1连接部件,其形成为插入第1引脚插入孔和第2引脚插入孔中,以使第1PCB部的第1‑1线圈和第2PCB部的第1‑2线圈相互连接;支架,其形成为包住第2PCB部的另一端;以及第2连接部件,其形成为一部分插入支架的一端而另一部从支架的一侧面向外部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变压装置


技术介绍

1、变压装置作为利用相互感应原理来提高或者降低交流电压的设备,其用于将电压转换为对应电子产品所需的电压。现实中,上述变压装置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另外,随着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变压装置小型化的各种方案也正在研究之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公开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可小型化的回扫(flyback)电路用变压装置。

3、此外,公开的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次级线圈的缠绕空间的变压装置。

4、【技术方案】

5、根据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包括:骨架部,其包括第1pcb部、第2pcb部及本体部,所述第1pcb部包括第1-1线圈且一端形成有第1引脚插入孔,所述第2pcb部包括位于与所述第1pcb部相隔且面对位置上的第1-2线圈,而且一端形成有第2引脚插入孔,所述本体部位于所述第1pcb部与第2pcb部之间且用于结合所述第1pcb部和第2pcb部,而且外面缠绕有第2线圈;第1连接部件,其形成于所述第1引脚插入孔和第2引脚插入孔中,以使所述第1pcb部的第1-1线圈和所述第2pcb部的第1-2线圈相互连接;支架,其与所述第2pcb部的另一端结合;以及第2连接部件,其形成为从所述支架的一侧面向外部凸出。

6、所述本体部可包括凸出于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1紧固部件、凸出于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2紧固部件、凸出于另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3紧固部件及凸出于另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4紧固部件。

7、所述第1pcb部可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1芯插入孔,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可分别与所述第1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8、所述第2pcb部可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2芯插入孔,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第4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可分别与所述第2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2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9、所述本体部可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3芯插入孔,可进一步包括:第1芯部,其形成为安置于所述第1pcb部一面,且一部分插入所述第1芯插入孔和第3芯插入孔;以及第2芯部,其形成为安置于所述第2pcb部一面,且一部分插入所述第2芯插入孔和第3芯插入孔。

10、所述第1芯部可安置为以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为基准分别与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所述第3紧固部件形成预设的相隔空间,所述第2芯部可安置为以所述第2pcb部的一面为基准分别与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所述第4紧固部件形成预设的相隔空间。

11、相较于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第4紧固部件的长度可朝下部方向形成得更长。

12、所述支架可形成有从另一侧面向内侧长度方向的pcb结合孔,所述pcb结合孔内侧的上面和下面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的pcb结合凸起。

13、在所述第2pcb部的一面和另一面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的pcb结合凸起对应的位置上可分别形成有支架结合孔,所述第2pcb部插入所述pcb结合孔并通过所述支架结合孔和所述pcb结合凸起的结合进行固定。

14、所述支架,其靠近所述第2pcb部另一面的另一侧面可为曲线状。

15、所述骨架部的所述第1pcb部、所述第2pcb部及所述本体部可分别以可分离的形状形成。

16、所述第1-1线圈和所述第1-2线圈可为初级线圈,所述第1pcb部和第2pcb部可分别为印刷电路基板,所述印刷电路基板包括形成于一面上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或者包括形成于两面上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或者包括形成为单层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或者包括形成为多层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

17、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变压装置可包括骨架部,所述骨架部由第1pcb部、第2pcb部和本体部构成,所述第1pcb部包括贯穿中央部的一面与另一面并形成的第1芯插入孔;所述第2pcb部与所述第1pcb部相隔且面对,且包括贯穿中央部的一面与另一面并形成的第2芯插入孔;所述本体部位于所述第1pcb部与第2pcb部之间且用于结合所述第1pcb部与第2pcb部,而且外面缠绕有第2线圈,所述本体部包括:凸出于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1紧固部件、凸出于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2紧固部件、凸出于另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3紧固部件及凸出于另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4紧固部件。

18、所述第1pcb部可缠绕有第1-1线圈,且一端形成有第1引脚插入孔,所述第2pcb部可缠绕有第1-2线圈,且一端形成有第2引脚插入孔,可进一步包括:第1连接部件,其形成于所述第1引脚插入孔和第2引脚插入孔中,以使所述第1pcb部的第1-1线圈与所述第2pcb部的第1-2线圈相互连接;支架,其与所述第2pcb部的另一端结合;以及第2连接部件,其形成为从所述支架的一侧面向外部凸出。

19、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可分别与所述第1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20、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第4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可分别与所述第2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2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21、【有益效果】

22、根据公开的实施例,分别缠绕有第1线圈的第1pcb部和第2pcb部与缠绕有第2线圈的本体部结合,起到骨架作用,因此可根据设计规格灵活地确保缠绕空间以在本体部外面缠绕第2线圈。

23、此外,在公开的实施例中,第1线圈与第2线圈之间相互邻近,可具有相对较小的泄漏(leakage)值,因此可期待在泄漏值越小则效率增加的回扫电路中使用的效果。

24、此外,在公开的实施例中,与向外引出的第2线圈发生接触的支架的另一侧面为曲线状,因此可事先防止第2线圈的损坏。

25、此外,在公开的实施例中,将芯部安置于pcb部时,根据本体部上形成的紧固部件的放置位置以形成以pcb部的一面为基准的相隔空间,从而可引导芯部的安置状态的同时可防止芯部因紧固部件发生破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凸出于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1紧固部件、凸出于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2紧固部件、凸出于另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3紧固部件及凸出于另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4紧固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PCB部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1芯插入孔,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1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PCB部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2芯插入孔,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第4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2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2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3芯插入孔,进一步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芯部安置为以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为基准分别与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所述第3紧固部件形成预设的相隔空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较于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第4紧固部件的长度朝下部方向形成得更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有从另一侧面向内侧长度方向的PCB结合孔,所述PCB结合孔内侧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的PCB结合凸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PCB部的一面和另一面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的PCB结合凸起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支架结合孔,所述第2PCB部插入所述PCB结合孔并通过所述支架结合孔和所述PCB结合凸起的结合进行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其靠近所述第2PCB部另一面的另一侧面为曲线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部的所述第1PCB部、所述第2PCB部及所述本体部分别以可分离的形式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1线圈和所述第1-2线圈为初级线圈,所述第1PCB部和第2PCB部分别为印刷电路基板,所述印刷电路基板包括形成于一面上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或者包括形成于两面上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或者包括形成为单层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或者包括形成为多层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缠绕图案。

13.一种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部,所述骨架部由第1PCB部、第2PCB部和本体部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PCB部缠绕有第1-1线圈,且一端形成有第1引脚插入孔,所述第2PCB部缠绕有第1-2线圈,且一端形成有第2引脚插入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1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凸出于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1紧固部件、凸出于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2紧固部件、凸出于另一侧面上部形成的第3紧固部件及凸出于另一侧面下部形成的第4紧固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pcb部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1芯插入孔,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1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pcb部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2芯插入孔,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第4紧固部件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第2芯插入孔的内侧面接触并紧固,另一部分从所述第2pcb部的一面凸出并紧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形成有贯穿一面与另一面的第3芯插入孔,进一步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芯部安置为以所述第1pcb部的一面为基准分别与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所述第3紧固部件形成预设的相隔空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较于所述第1紧固部件和第3紧固部件,所述第2紧固部件和第4紧固部件的长度朝下部方向形成得更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有从另一侧面向内侧长度方向的pcb结合孔,所述pcb结合孔内侧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的pcb结合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宁珠李溱浩
申请(专利权)人:科辉碧陆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