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23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其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前门翻边结构、前保翻边结构以及发舱盖翻边结构,翼子板本体内侧面的前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翼子板支架、第二翼子板支架以及第三翼子板支架,第一翼子板支架的上端与发舱盖翻边结构相连接、底边与第二翼子板支架之间不连接,第二翼子板支架底端与第三翼子板支架顶端相连接,第三翼子板支架底端与前保翻边结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不仅可以实现轻量化,还能提升翼子板配合精度,保证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配合要求,并降低装调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1、据估计,汽车自重每减轻10%,就能节约8%~10%的燃料,而塑料的低密度显然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以塑代钢的思想必将是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翼子板是遮盖前车轮的车身外板,其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溅到车辆的内部。传统的翼子板一般都是钣金冲压件,跟前车门、侧围a柱、前引擎盖、前大灯和前保杠都有搭接,安装配合关系复杂。翼子板作为外观覆盖件,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配合要求也非常高。从性能方面来看,翼子板不仅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能保证零部件不容易变形,同时为了保证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行人的安全,翼子板又不能过硬。另外,翼子板又要考虑维修方便性和经济性。这些要求综合起来,使得翼子板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钣金件的制造难度较大,模具费用不菲。

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及轻量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车身外覆盖件采用复合材料,尤其是翼子板使用复合材料后更容易实现造型复杂的曲面特征设计,从而广受主机厂青睐。塑料翼子板与金属翼子板相比,减重效果至少可达到40%以上,同时塑料材料良好的抗冲击性,可以在受到碰撞时更好的吸收能量,提高了行人保护性能。

3、金属翼子板需要跟白车身一起涂装,因此在焊装车间以车门为基准进行装配调试,后续在总装装配的大灯、前保险杠均以翼子板为基准进行装配调试,装调难度相对较小。塑料翼子板因为材质特性在生产和单独喷涂过程中,受热膨胀并在冷却后收缩,尺寸公差波动大,不易控制变形。而塑料翼子板在总装车间进行装配,需要同时兼顾其与前门、发舱盖盖、大灯、前保险杠的间隙面差配合,因此很难保证周边的间隙面差配合要求,装调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不仅可以实现轻量化,还能提升翼子板配合精度,保证与周边件的间隙面差配合要求,并降低装调难度。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包括:翼子板本体,其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前门翻边结构、前保翻边结构以及发舱盖翻边结构,翼子板本体内侧面的前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翼子板支架、第二翼子板支架以及第三翼子板支架,第一翼子板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发舱盖翻边结构相连接、底边与第二翼子板支架之间不连接,第二翼子板支架底端与第三翼子板支架顶端相连接,第三翼子板支架底端与前保翻边结构相连接。

4、优选地,前门翻边结构包括:三个x向定位面和两个y-z向主定位孔,三个所述x向定位面分别为第一x向定位面、第二x向定位面和第三x向定位面,所述y-z向主定位孔为第一y-z向主定位孔以及第二y-z向主定位孔,所述第一y-z向主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二x向定位面和所述第三x向定位面之间,所述第二y-z向主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x向定位面和所述第二x向定位面之间,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前门圆弧边位置与前门的间隙面差。

5、优选地,所述前保翻边结构包括:三个y向定位面、一个x-z向主定位孔和一个z向定位孔,三个所述y向定位面为第一y向定位面、第二y向定位面和第三y向定位面,所述x-z向主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二y向定位面上,所述z向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三y向定位面上,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前保圆弧边位置与前保的间隙面差。

6、优选地,所述发舱盖翻边结构包括:三个z向定位面、一个x-y向主定位孔和一个y向定位孔,三个所述z向定位面分别为第一z向定位面、第二z向定位面以及第三z向定位面,所述x-y向主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三z向定位面上,所述y向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z向定位面上,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发舱盖圆弧边位置与发舱盖盖的间隙面差。

7、优选地,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上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架z向定位面,第一支架x-y向主定位孔和第一支架y向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架x-y向主定位孔与所述x-y向主定位孔相对应,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所述x-y向主定位孔的位置精度。

8、优选地,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还包括三个安装过孔,所述安装过孔分别为第一安装过孔、第二安装过孔、第三安装过孔,所述安装过孔均为大孔位。

9、优选地,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上设置有三个第三支架y向定位面、第三支架x-z向主定位孔和第三支架y向定位孔,所述第三支架x-z向主定位孔和所述第三支架y向定位孔分别与所述x-z向主定位孔以及所述z向定位孔相对应,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所述x-z向主定位孔以及所述z向定位孔的位置精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过孔、第二安装过孔,二者均为大孔位且与白车身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在x-z向可调;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上与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连接的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也为大孔位,以使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在x-y向可调。

11、优选地,所述翼子板本体、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以及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的材质为塑料。

12、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减轻了翼子板重量,实现车身轻量化,有利于降低整车的油耗和电耗;

14、2、提升翼子板与周边件的配合精度;

15、3、降低包括翼子板在内的前脸装调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本体(1),其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前门翻边结构、前保翻边结构以及发舱盖翻边结构,所述翼子板本体(1)内侧面的前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翼子板支架(2)、第二翼子板支架(3)以及第三翼子板支架(4),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2)的上端与所述发舱盖翻边结构相连接、底边与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之间不连接,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底端与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底端与所述前保翻边结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翻边结构包括:三个X向定位面和两个Y-Z向主定位孔,三个所述X向定位面分别为第一X向定位面(22)、第二X向定位面(23)和第三X向定位面(24),所述Y-Z向主定位孔为第一Y-Z向主定位孔(25)以及第二Y-Z向主定位孔(26),所述第一Y-Z向主定位孔(25)设置于所述第二X向定位面(23)和所述第三X向定位面(24)之间,所述第二Y-Z向主定位孔(26)设置于所述第一X向定位面(22)和所述第二X向定位面(23)之间,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前门圆弧边(21)位置与前门的间隙面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翻边结构包括:三个Y向定位面、一个X-Z向主定位孔(35)和一个Z向定位孔(36),三个所述Y向定位面为第一Y向定位面(32)、第二Y向定位面(33)和第三Y向定位面(34),所述X-Z向主定位孔(35)设置于所述第二Y向定位面(33)上,所述Z向定位孔(36)设置于所述第三Y向定位面(34)上,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前保圆弧边(31)位置与前保的间隙面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舱盖翻边结构包括:三个Z向定位面、一个X-Y向主定位孔(45)和一个Y向定位孔(46),三个所述Z向定位面分别为第一Z向定位面(42)、第二Z向定位面(43)以及第三Z向定位面(44),所述X-Y向主定位孔(45)设置于所述第三Z向定位面(44)上,所述Y向定位孔(46)设置于所述第一Z向定位面(42)上,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发舱盖圆弧边(41)位置与发舱盖盖的间隙面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2)上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架Z向定位面,第一支架X-Y向主定位孔(55)和第一支架Y向定位孔(54),所述第一支架X-Y向主定位孔(55)与所述X-Y向主定位孔(45)相对应,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2)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所述X-Y向主定位孔(45)的位置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2)还包括三个安装过孔,所述安装过孔分别为第一安装过孔(56)、第二安装过孔(57)、第三安装过孔(58),所述安装过孔均为大孔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上设置有三个第三支架Y向定位面、第三支架X-Z向主定位孔(64)和第三支架Y向定位孔(65),所述第三支架X-Z向主定位孔(64)和所述第三支架Y向定位孔(65)分别与所述X-Z向主定位孔(35)以及所述Z向定位孔(36)相对应,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所述X-Z向主定位孔(35)以及所述Z向定位孔(36)的位置精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过孔(66)、第二安装过孔(67),二者均为大孔位且与白车身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在X-Z向可调;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上与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连接的第一安装点(68)和第二安装点(69)也为大孔位,以使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在X-Y向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本体(1)、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2)、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以及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的材质为塑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本体(1),其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前门翻边结构、前保翻边结构以及发舱盖翻边结构,所述翼子板本体(1)内侧面的前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翼子板支架(2)、第二翼子板支架(3)以及第三翼子板支架(4),所述第一翼子板支架(2)的上端与所述发舱盖翻边结构相连接、底边与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之间不连接,所述第二翼子板支架(3)底端与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翼子板支架(4)底端与所述前保翻边结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翻边结构包括:三个x向定位面和两个y-z向主定位孔,三个所述x向定位面分别为第一x向定位面(22)、第二x向定位面(23)和第三x向定位面(24),所述y-z向主定位孔为第一y-z向主定位孔(25)以及第二y-z向主定位孔(26),所述第一y-z向主定位孔(25)设置于所述第二x向定位面(23)和所述第三x向定位面(24)之间,所述第二y-z向主定位孔(26)设置于所述第一x向定位面(22)和所述第二x向定位面(23)之间,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前门圆弧边(21)位置与前门的间隙面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翻边结构包括:三个y向定位面、一个x-z向主定位孔(35)和一个z向定位孔(36),三个所述y向定位面为第一y向定位面(32)、第二y向定位面(33)和第三y向定位面(34),所述x-z向主定位孔(35)设置于所述第二y向定位面(33)上,所述z向定位孔(36)设置于所述第三y向定位面(34)上,所述翻边结构限制平行移动和转动6个自由度,保证翼子板前保圆弧边(31)位置与前保的间隙面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翼子板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舱盖翻边结构包括:三个z向定位面、一个x-y向主定位孔(45)和一个y向定位孔(46),三个所述z向定位面分别为第一z向定位面(42)、第二z向定位面(43)以及第三z向定位面(44),所述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春香欧阳俊珩郁焕敬吴根忠张朋伟戴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