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冷却,具体涉及一种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1、大气中冲压空气和飞行器所运载的燃油是飞行器飞行过程中主要热沉,其中燃油作为热沉需要量极大,燃油能够高效地为飞机液压油、冷却液、滑油进行降温,但是燃油作为热沉温升过高会导致氧化、热分解、蒸发,导致生产不溶性沉积物,不溶性物质会毒蛇喷嘴、管路、注射器及泵等组件;而大气中的空气取之不尽,因此在飞机中大量使用大气空气作为空气循环最终热沉,但随着对飞行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直接使用冲压空气将产生大量的高温空气,会明显影响飞行器性能。
2、目前降温所使用的方法是以燃油降温为主,同时空气制冷循环相结合的方法。在飞机上单独配套有燃油-冷却液散热器、空气-燃油散热器、燃油-液压油散热器、燃油-滑油散热器、空气-滑油散热器等多种形式的散热器。当飞机执行任务时,利用燃油-滑油散热器、燃油-液压油散热器、燃油-冷却液散热器为滑油、液压油、冷却液散热器,当执行完任务飞回安全区域时,通过空气-滑油散热器、空气-燃油散热器、空气-冷却液散热器进行散热器散热,这种结构导致整个飞机系统中增加了大量的散热器和相应的管路、控制活门、控制器,飞机整体重量大幅上升,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三种流体根据飞行器飞行区域、飞行状态及任务执行情况间歇、轮动换热,降低飞机系统冗余、减少整机重量,提高系统可靠性。
2、本专利
3、前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中,各层波纹翅片ⅱ上排布的介质流道沿“s”型依次首尾连通。
4、前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中,介质流道整体呈扁管结构,扁管结构内并排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通道。
5、前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中,每层波纹翅片ⅰ、ⅱ的侧壁均设有封条。
6、前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中,两相邻的波纹翅片ⅰ、ⅱ间设有隔板。
7、前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中,介质ⅰ沿波纹翅片ⅰ的一个开放端进入后,从另一开放端流出;介质ⅱ沿一个开放端进入后,从另一开放端流出;介质ⅲ由第一个介质流道的头/尾端流入后,从最后一个介质流道尾/头端流出。
8、前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中,介质ⅰ为空气,介质ⅱ为燃油,介质ⅲ为冷却液或滑油。
9、前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中,波纹翅片ⅰ、ⅱ、介质流道间通过钎焊连接。
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将介质1空气、介质2燃油、介质3冷却液,三种介质集成在同一散热器中,根据飞行器飞行不同任务阶段、不同时机实现介质1燃油与介质2冷却液、介质2燃油与介质3空气、介质1空气与介质3冷却液之间间歇、轮动换热,充分利用冲压空气的同时,降低整个飞机燃油、环控系统的冗余,增加系统可靠性。
11、本专利技术通过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方法,实现飞机特定飞行区域的无引气设计需求。
12、与传统燃油箱相比,本专利技术能降低燃油箱内燃油热沉使用量,进而降低整机燃油载重。
1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燃油-冷却液散热器、燃油-空气散热器、空气—冷却液散热器整合,实现一项产品多种功能的高度集成化,去除了复杂连接管路,将重量降低为原重30%。
14、本专利技术还降低了机电系统管路及检测系统的复杂度,实现可靠性提升3倍以上。
15、本专利技术可以两两之间间歇、轮动换热,且实施过程中无需设置活门对其介质流道进行调节、转换,产品使用过程中可以达到与飞机同寿,使用过程无需更换非金属件,无需维护,同时减少系统中流向活门设计,通过去除控制件,提高整体可靠性。
16、本专利技术突破传统波纹翅片依靠加强筋、增厚以增加强度的方式,采用双腔体、复合波纹翅片结构通过钎焊方式与介质流道连接,通过介质流道牵制波纹翅片变形的方式增加强度,无需内设加强筋等结构,在大幅度增加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波纹翅片重量。
17、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3种介质流体之间流动及换热形式,均可实现叉流结构,避免顺流换热所带来的效率低问题。
1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任意介质均可以替换为相变材料,实现多种介质热量不同阶段以相变材料为中间介质,两两换热,使用更加灵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封装有散热芯体;散热芯体包括开放端交错层叠的波纹翅片Ⅰ(2)和波纹翅片Ⅱ(3),波纹翅片Ⅱ(3)沿波纹方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贯通波纹翅片Ⅱ(3)两开放端的空腔结构(4),空腔结构(4)内放置有两端贯通并伸出波纹翅片Ⅱ(3)两开放端的介质流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各层波纹翅片Ⅱ(3)上排布的介质流道(5)沿“S”型依次首尾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介质流道(5)整体呈扁管结构,扁管结构内并排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每层波纹翅片Ⅰ、Ⅱ的侧壁均设有封条(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两相邻的波纹翅片Ⅰ、Ⅱ间设有隔板(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介质Ⅰ沿波纹翅片Ⅰ(2)的一个开放端进入后,从另一开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介质Ⅰ为空气,介质Ⅱ为燃油,介质Ⅲ为冷却液或滑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波纹翅片Ⅰ、Ⅱ、介质流道(5)间通过钎焊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封装有散热芯体;散热芯体包括开放端交错层叠的波纹翅片ⅰ(2)和波纹翅片ⅱ(3),波纹翅片ⅱ(3)沿波纹方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贯通波纹翅片ⅱ(3)两开放端的空腔结构(4),空腔结构(4)内放置有两端贯通并伸出波纹翅片ⅱ(3)两开放端的介质流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各层波纹翅片ⅱ(3)上排布的介质流道(5)沿“s”型依次首尾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于,介质流道(5)整体呈扁管结构,扁管结构内并排设置有一条以上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间歇、轮动温度控制结构,其特正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飞,周小康,付守霞,郭静芳,焦鹏程,徐映楠,张笑坤,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