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663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板、电池及用电装置。换热板包括板主体和支撑部件,板主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支撑部件连接于板主体,支撑部件包括凸出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凸筋和凸出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凸筋,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分别用于与位于板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电池单体抵接,以在板主体和电池单体之间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流道,第一凸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第二凸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不交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换热板、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上。

2、在电池中,换热板能够与电池单体进行换热,对电池单体的稳定可靠的运行至关重要,但是,换热板与电池单体接触也会容易损坏电池单体的表面。因此,如何有效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板、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板,换热板包括板主体和支撑部件,板主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支撑部件连接于板主体,支撑部件包括凸出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凸筋和凸出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凸筋,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分别用于与位于板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电池单体抵接,以在板主体和电池单体之间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流道,第一凸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第二凸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不交叠。

3、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凸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第二凸筋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不交叠,换言之,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相对于板主体所在的平面错位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无法相互为彼此提供沿第一方向的支撑力,能够减小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刚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

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板主体还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相对于第一表面凹陷,第一凸筋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一凹槽,且第一凸筋从第一凹槽的底面凸出。

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凹槽,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凸筋的刚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

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板主体还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相对于第二表面凹陷,第二凸筋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二凹槽,且第二凸筋从第二凹槽的底面凸出。

7、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凹槽,能够进一步减小二凸筋的刚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

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9、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刚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

1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筋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和/或,第二凸筋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

11、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能够共同对第一凸筋所在位置处的板主体进行减薄,从而使得第一凸筋所在位置处的板主体对第一凸筋的支撑力得以进一步减小,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凸筋刚度,从而进一步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以及,使得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能够共同对第二凸筋所在位置处的板主体进行减薄,从而使得第二凸筋所在位置处的板主体对第二凸筋的支撑力得以进一步减小,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凸筋的刚度,从而进一步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

12、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均沿第三方向延伸,且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l满足关系:0.3mm≤l≤1.5mm,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13、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沿第二方向上的间距l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减小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互为彼此提供的沿第一方向的支撑力,以使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刚度减小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之间所受到的电池单体的膨胀力的差异,以提高换热板整体的受力均衡性,从而提高换热板与电池单体之间的相对稳固性。

1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包括两个支撑部件,两个支撑部件分别设置于板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两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1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两个支撑部件分别设置于板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能够减小电池单体对支撑部件施加的膨胀力,同时,支撑部件对电池单体的支撑力也随之减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换热板对电池单体的损伤。

1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件与板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7、一方面,无需通过额外的连接工艺将支撑部件与板主体进行连接,简化了制作工艺流程。另一方面,相比于通过额外的连接工艺将支撑部件与板主体进行连接,呈一体式结构的支撑部件与板主体之间具有更高的连接牢固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板的结构强度。

1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筋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h1满足关系:0.5mm≤h1≤2mm;和/或,第二凸筋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h2满足关系:0.5mm≤h2≤2mm。

19、能够在满足第一凸筋和/或第二凸筋的刚度性能要求的同时,减小第一凸筋和/或第二凸筋对电池的空间占用率。

2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筋沿第一方向凸出第一表面的尺寸d1满足关系:0.1mm≤d1≤0.3mm;和/或,第二凸筋沿第一方向凸出第二表面的尺寸d2满足关系:0.1mm≤d2≤0.3mm。

21、能够在满足第一凸筋和/或第二凸筋的抵接可靠性的要求的同时,减小第一凸筋和/或第二凸筋对电池的空间占用率。

22、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段和第一缓冲段,第一缓冲段位于第一主体段沿第一方向远离板主体的一端。第二凸筋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主体段和第二缓冲段,第二缓冲段位于第二主体段沿第一方向远离板主体的一端。

23、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第一凸筋与电池单体接触时对电池单体的磨损,以及,能够减小第二凸筋与电池单体接触时对电池单体的磨损。

2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段和第二缓冲段均为弹性体。

25、一方面,弹性体受到电池单体的膨胀力时能够快速产生变形,以将膨胀力传导至第一凸筋或者第二凸筋上,从而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膨胀力的传递效率。另一方面,弹性体可以根据电池单体、第一凸筋以及第二凸筋的形状发生自适应的弹性形变,从而改善电池单体与第一凸筋之间,或者电池单体与第二凸筋之间受力的均匀性,减少挤压死角的产生。

2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板主体设有相对于第一表面凹陷的第一凹部和相对于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27、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换热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有换热介质流动,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换热效率的均匀性。

2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板主体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位于第一凹部内,且第一加强筋从第一凹部的底面凸出。第一加强筋能够提高第一凸部所在位置处的板主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板的可靠性;和/或,板主体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位于第二凹部内,且第二加强筋从第二凹部的底面凸出。第二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凹陷,所述第一凸筋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凸筋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凹陷,所述第二凸筋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凸筋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和/或,所述第二凸筋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均沿第三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L满足关系:0.3mm≤L≤1.5mm,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两个所述支撑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板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h1满足关系:0.5mm≤h1≤2mm;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沿所述第一方向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d1满足关系:0.1mm≤d1≤0.3mm;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段和第一缓冲段,所述第一缓冲段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段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板主体的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段和第二缓冲段均为弹性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设有相对于第一表面凹陷的第一凹部和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内,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凸出;和/或

1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6.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凹陷,所述第一凸筋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凸筋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凹陷,所述第二凸筋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凸筋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和/或,所述第二凸筋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均沿第三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l满足关系:0.3mm≤l≤1.5mm,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两个所述支撑部件,两个所述支撑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鑫张罗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