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203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再生混凝土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水泥385~400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硅灰65~75份,河砂660~680份,二代再生粗骨料900~920份,玄武岩纤维5~7份,水130~150份,减水剂2.3份、消泡剂0.02份和引气剂0.02~0.0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废弃的再生混凝土破碎成二代再生粗骨料再用于混凝土中,有效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减少碳排放,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联合使用纳米二氧化硅和硅灰,协同增强了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配合添加玄武岩纤维,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整体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化热导致的裂纹,改善了二代再生粗骨料的明显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设计,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再生混凝土制备技术的发展,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我国最早一批使用再生混凝土建造的结构已经达到寿命使用年限或失效,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这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将废弃的再生混凝土破碎成二代再生粗骨料再用于混凝土中,不仅能缓解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减少碳排放,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2、与一代再生粗骨料相比,二代再生粗骨料具有明显缺陷,包括多界面过渡区、多孔洞、多裂纹等。由于引气剂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中的使用,导致二代再生粗骨料表面粘附砂浆存在更多有害的毛细孔、连通孔隙和弱界面过渡区。这些严重缺陷导致二代再生粗骨料难以再应用于抗冻的结构混凝土。

3、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多种抗冻混凝土,如公开号为cn115321914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抗冻融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先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再结合水、水泥、天然砂子、玄武岩纤维和减水剂,可经受200次的冻融循环,强度可达35.61mpa。公开号为cn109574567a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抗冻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将水泥、粗骨料、再生粗骨料、细骨料、粉煤灰、矿渣粉、硅微粉、再生胶粉、引气剂、减水剂、改性聚丙烯纤维、木质素纤维以及水混合制得,可经受335次的冻融循环,强度可达35.5mpa。上述专利中的再生粗骨料均是一代再生粗骨料,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远不及50mpa,且难以在严寒地区使用50年,即经受400次冻融循环。p>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原料组分包括,

5、水泥385~400份,纳米二氧化硅5~10份,硅灰65~75份,河砂660~680份,二代再生粗骨料900~920份,玄武岩纤维5~7份,水130~150份,减水剂2.3份、消泡剂0.02份和引气剂0.02~0.04份。

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泥的组分包括cao、sio2、fe2o3、al2o3。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50nm,比表面积>300000m2/kg。

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硅灰的平均粒径为2.54μm,二氧化硅的含量>96%。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二代再生粗骨料的组分包括caco3、ca(oh)2、sio2。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引气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引气剂。

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对二代再生粗骨料进行预处理;

14、将减水剂、引气剂、消泡剂和水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溶液;

15、将水泥、纳米二氧化硅、硅灰和2/3的混合溶液倒入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形成混合浆液;

16、将预处理后的二代再生粗骨料倒入搅拌机中搅拌,直至被混合浆液完全裹覆;

17、将河砂、玄武岩纤维和剩余1/3的混合溶液倒入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倒入模具,养护得到混凝土。

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用自来水洗去二代再生粗骨料表面残留的粉末,并将洗净的二代再生粗骨料放于水中浸泡24h至饱和状态。

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养护条件为温度70~80℃的高温水养箱内养护5d,之后在其表面喷涂一层硅烷浸渍剂,并用保鲜膜覆盖在试件表面,再次养护5d后取出。

2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废弃的再生混凝土破碎成二代再生粗骨料再用于混凝土中,有效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减少碳排放,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联合使用纳米二氧化硅和硅灰,协同增强了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配合添加玄武岩纤维,硅灰和纳米二氧化硅可吸附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并发生二次水化反应。二次水化产生的高强度c-s-h凝胶裹覆在玄武岩纤维周围,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整体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化热导致的裂纹,改善了二代再生粗骨料的明显缺陷。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到53.4mpa,同时能经受434次的冻融循环,可在严寒地区服役50年。二代再生粗骨料的有效利用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助于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原料组分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的组分包括CaO、SiO2、Fe2O3、Al2O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50nm,比表面积>300000m2/k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灰的平均粒径为2.54μm,二氧化硅的含量>9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代再生粗骨料的组分包括CaCO3、Ca(OH)2、SiO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引气剂。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用自来水洗去二代再生粗骨料表面残留的粉末,并将洗净的二代再生粗骨料放于水中浸泡24h至饱和状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条件为温度70~80℃的高温水养箱内养护5d,之后在其表面喷涂一层硅烷浸渍剂,并用保鲜膜覆盖在试件表面,再次养护5d后取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原料组分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的组分包括cao、sio2、fe2o3、al2o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50nm,比表面积>300000m2/k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灰的平均粒径为2.54μm,二氧化硅的含量>9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代再生粗骨料的组分包括caco3、ca(oh)2、sio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严寒地区的c50二代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平华王华宇严先翠杨磊祝磊王新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