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身后部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身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01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具备后底板、后板、后保险杠梁及多个底板加强部。后板在后底板的后部立起而配置。后保险杠梁在后板的后部的车宽方向中央区域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车宽方向的长度比后底板和后板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底板加强部分别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对后底板的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多个部位进行加强。底板加强部的后端部配置在比后保险杠梁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的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1、机动车的车身后部中,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后侧框架配置在车身的侧部,后底板架设于左右的后侧框架。并且,后板以向上方立起的方式配置于后底板的后部,在后板的后部配置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后保险杠梁。

2、后保险杠梁通常比后底板、后板向车宽方向外侧较长地延伸。然而,近年来,由于车辆设计的关系等,有时采用后保险杠梁的车宽方向的延伸长度比后底板、后板短的车身后部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22-43911号)。


技术实现思路

1、期望机动车的车身后部在被从车辆后方输入了冲击载荷时,通过使后侧框架、后底板发生压坏变形而能够充分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

2、因此,研究了如下方案:通过隔板(截面加强构件)、加强筋等底板加强部对后底板的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多个部位适度进行加强,从而提高冲击载荷输入时的能量吸收性能。

3、然而,在上述现有的车身后部结构中,若隔板、加强筋等底板加强部配置在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则担心根据冲击载荷对车辆后部输入的输入位置的不同而后板提早断裂。即,若向车辆后部的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输入冲击载荷,则冲击载荷在其输入位置与底板加强部的后端部之间对后板施加局部的剪切载荷,该剪切载荷可能会使后板断裂。并且,若在冲击载荷输入时后板提早断裂,则阻碍后底板的大范围内的压坏变形(能量吸收)。

4、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能够在来自车辆后方的冲击载荷输入时抑制后板的局部的断裂,通过后板和后底板来效率良好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进而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有助于可持续的输送系统的发展。

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6、(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车身后部结构具备:后底板,其配置在车辆后部;后板,其在所述后底板的后部立起而配置;后保险杠梁,其在所述后板的后部的车宽方向中央区域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车宽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后底板和所述后板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以及多个底板加强部,它们分别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对所述后底板的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多个部位进行加强,其中,所述底板加强部的后端部配置在比所述后保险杠梁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7、在上述的结构中,当从车辆后方向后保险杠梁输入冲击载荷时,该冲击载荷经由后板向后底板和底板加强部输入。此时,从后保险杠梁输入到后板的冲击载荷在使后板发生变形且使后底板和底板加强部压坏的同时被吸收能量。

8、当从车辆后方向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输入冲击载荷时,该冲击载荷在使后板发生变形且使后底板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区域压坏的同时被吸收能量。此时,由于后板的冲击载荷的输入部相对于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加强部的后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分离,因此不易在后板上局部地作用有大的剪切应力。因此,后板不会局部地断裂而在大范围内发生变形,将冲击载荷向后底板传递,以使后底板的大范围顺利地压坏。

9、(2)在上述方案(1)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底板加强部中的最靠车宽方向外侧配置的外侧底板加强部从后端部朝向车辆前方侧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

10、这种情况下,当从车辆后方向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输入冲击载荷时,在后板的变形的同时,后底板被压坏。此时,输入的冲击载荷沿着外侧底板加强部的倾斜而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由此,冲击载荷引起的车辆的损伤进一步减少。

11、(3)在上述方案(2)中,也可以是,后底板的至少后部区域由具有上部板和下部板的双层板结构体构成,所述外侧底板加强部由在所述双层板结构体的截面内结合的截面加强构件构成。

12、这种情况下,当从车辆后方向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输入冲击载荷时,在后板的变形的同时,双层板结构体被压坏,从而效率良好地吸收输入的冲击载荷的能量。此时,由于双层板结构体的上部板与下部板通过外侧底板加强部结合,因此双层板结构体在抑制了局部的折弯的状态下从后部侧顺利地发生压坏变形。因而,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冲击载荷输入时良好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

13、(4)在上述方案(3)中,也可以是,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具备:左右一对的后侧框架,它们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横梁,其将左右一对的所述后侧框架的后部之间连结,其中,在所述后横梁的截面内结合有对该后横梁的截面进行加强的梁截面加强构件,所述梁截面加强构件以与所述双层板结构体的所述截面加强构件呈直线状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截面加强构件的前端部与所述后侧框架之间。

14、这种情况下,通过后板输入到截面加强构件(外侧底板加强部)的冲击载荷经由后横梁内的梁截面加强构件而由后侧框架承挡。

15、在从车辆后方向后保险杠梁输入了冲击载荷时,在双层板结构体和截面加强构件(外侧底板加强部)以某种程度压坏之后,后侧框架压坏而能够充分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

16、在从车辆后方向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输入了冲击载荷时,通过前端部侧经由后横梁而刚性地支承于后侧框架的截面加强构件(外侧底板加强部)的倾斜,使冲击载荷可靠地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因而,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冲击载荷引起的车辆的损伤被进一步抑制。

17、(5)在上述方案(3)中,也可以是,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侧框架,所述外侧底板加强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后侧框架触抵。

18、这种情况下,通过后板输入到截面加强构件(外侧底板加强部)的冲击载荷由刚性高的后侧框架承挡。

19、在从车辆后方向后保险杠梁输入了冲击载荷时,在双层板结构体和截面加强构件(外侧底板加强部)以某种程度压坏之后,后侧框架被压坏而充分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

20、在从车辆后方向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输入了冲击载荷时,通过前端部侧刚性地支承于后侧框架的截面加强构件(外侧底板加强部)的倾斜,使冲击载荷可靠地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因而,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冲击载荷引起的车辆的损伤被进一步抑制。

21、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加强部的后端部配置在比后保险杠梁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向比后保险杠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区域输入了冲击载荷时,不易在后板的冲击载荷的输入部与底板加强部的后端部之间作用有局部的应力。因而,在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后板的局部的断裂,从而通过后板和后底板来效率良好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真康川边悟宫永启世渡边康哲铃木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