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44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包括壳体、电池和线路板,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电池的腔体,所述线路板位于腔体内邻近所述电池的正极帽的一侧,且线路板上设有凸起的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与正极帽相对应并电连接,所述接触电极与线路板之间安装有允许所述接触电极沿所述电池的轴向位移的缓冲元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灯具,通过在接触电极和线路板之间增加缓冲元件,为接触电极在受到冲击时提供缓冲,以避免直接连带撞击线路板导致线路板上电子元件松动甚至脱落,增强了整个灯具的抗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灯具。
技术介绍
干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它的正、负极分别位于其圆柱形主体的两端端面上,且 正极端面上装有凸起的具有一定高度的正极帽。在很多日常小电器上经常需要用到干电池 为其提供电力,如遥控器、手电筒等便携灯具、电动玩具等。如图1所示,在灯具中,常规的 安装干电池的结构是灯具壳体10内设置有容纳电池20的空腔,空腔一头装有弹簧或弹片 等弹力接触端子用于与电池20负极连接,空腔另一头装有线路板30,线路板30上固定安装 有凸起的接触电极40,接触电极40用于与正极帽201接触。线路板30上还装有其他相关 的电子元件,接触电极40与线路板30及这些电子元件之间电路连通,从而将电池20的电 力输出达到遥控、照明等目的。但是,由于接触电极40固定安装在线路板30上,当灯具在使用中不小心跌落时, 电池20受到瞬时冲击,正极帽201撞击到接触电极40从而直接冲击线路板30,导致线路 板30上电子元件松动甚至脱落失效,继而导致整个灯具功能失效,特别是线路板上的贴片 件电容等松动脱落现象较明显,另外,正极帽201后移现象也较明显。因此,现有技术的灯 具抗冲击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灯具抗冲击能力较差的缺陷,提 供一种抗冲击能力较好的灯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灯具,包括壳体、电池和线 路板,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电池的腔体,所述线路板位于腔体内邻近所述电池的正极帽的一 侧,且线路板上设有凸起的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与正极帽相对应并电连接,所述接触电 极与线路板之间安装有允许所述接触电极沿所述电池的轴向位移的缓冲元件。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中,所述缓冲元件为弹簧。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中,所述线路板具有轴向的阶梯形孔,所述接触电极前端穿 过所述阶梯形孔的口径小的一端而凸出于所述线路板,且所述接触电极具有抵在所述阶梯 形孔的轴肩上的裙边。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中,所述线路板上还具有盖在所述阶梯形孔口径大的一端端 面上的盖板,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盖板和接触电极后端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中,所述灯具还包括设置在电池与线路板之间的冲击转接 板,所述冲击转接板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端面面接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中,所述灯具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表面上的固定盘,所 述冲击转接板装在所述固定盘上并与之面接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中,所述冲击转接板具有轴向通孔,所述正极帽和所述接触电极分别位于所述通孔两端内。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灯具中,所述通孔的轴向长度小于凸起的正极帽的高度与接触电 极凸起于所述线路板的高度之和。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灯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接触电极和线路板之间增加缓冲 元件,为接触电极在受到冲击时提供缓冲,以避免直接连带撞击线路板导致线路板上电子 元件松动甚至脱落,增强了整个灯具的抗冲击能力,提高了电池连接的稳定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使用干电池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灯具包括形成主体的壳体1以及装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3、电 池2、连接电路和灯泡,连接电路将线路板3和灯泡电连接,电池2与线路板3上的接触电极 4接触而通电,通过连接电路为灯泡提供电源。其中,壳体1内设有容置电池2的腔体。所安装的电池2的正、负极中心连线的方 向即为腔体的轴线方向。腔体沿轴向的两端,其中一端装有弹力接触端子,与电池2的负极 端面接触通电,另一端装有线路板3,线路板3通过位于其背面的固定盘6而固定安装在壳 体1内。线路板3位于腔体内邻近所述电池2的正极帽200的一侧,线路板3上正对着正 极帽200的位置装有接触电极4。连接电路将弹力接触端子、接触电极4与灯泡电连接起 来,并且与电池2形成回路,通过电池2供电使灯泡点亮提供照明。本专利技术的接触电极4与线路板3之间安装有缓冲元件,以允许接触电极4沿轴向 位移。在正常使用时,接触电极4的正面直接与正极帽200接触;而在灯具受到冲击如突然 跌落时,正极帽200向接触电极4撞去,此时缓冲元件允许接触电极4沿轴向随正极帽200 移动,使得电池2不至于直接刚性撞击到线路板3,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这种实现缓冲的缓冲元件有很多种,机械结构中常见的不受外力时可保持定位、 受到突然外力时可起缓冲作用的元件均可用作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元件,如橡胶圈、弹簧、弹簧垫 圈等。本优选实施例中,缓冲元件采用弹簧,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一端与接触电极4的背面连接,另一端与线路板3连接,接触电极4 受冲击按压弹簧,则弹簧压缩吸收部分冲击力从而起到缓冲作用。为了优化结构,本实施例 中,线路板3具有轴向的阶梯形孔,接触电极4前端的直径与阶梯形孔口径小的一端的内径 相当,末端具有外翻的裙边。当接触电极4自阶梯形孔穿过并从口径小的一端穿出时,裙边 抵在阶梯形孔内壁的大、小径之间形成的轴肩上。阶梯形孔口径大的一端端面用盖板盖住,弹簧位于盖板和接触电极4之间的阶梯 形孔内,且弹簧两端分别抵在盖板和接触电极4上并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当灯具正常使用 时,弹簧将接触电极4推出阶梯形孔直至裙边抵在轴肩上;当灯具跌落尤其是电池负极一 侧先着地受到撞击时,正极帽200相对向接触电极4运动,推动接触电极4并进一步压缩弹簧,使裙边离开轴肩,接触电极4受到的冲击力被弹簧部分吸收转为弹性势能,从而起到缓 冲作用。接触电极4的运动相对线路板3是独立的,不会影响到线路板3,因而所受的冲击 也不会直接转嫁到线路板3上,从而有效保护了线路板3。无论在灯具正常使用或者受到撞击时,电池2的正极帽200始终按压接触电极4, 使弹簧保持压缩状态,从而保证正极帽200与接触电极4 二者的良好接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电池2与线路板3之间的冲击转接 板5,冲击转接板5与电池2的正极端面面接触,可对线路板3起到第二重保护作用。如图2、图3所示,冲击转接板5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电池2与线路板3之间,其对 应正极帽200的位置开设有沿轴向的通孔,通孔的内径大于正极帽200和接触电极4的垂 直于轴向的横截面直径,则接触电极4和正极帽200可分别从通孔两端自由进入通孔内,使 得冲击转接板5正面直接与电池2的正极端面面接触。由图3可知,通孔的轴向长度等于 凸起的正极帽200的高度与接触电极4凸起于线路板3的高度之和。在正常使用状态,受弹簧推力作用,接触电极4与正极帽200接触导通,冲击转接 板5与电池2的正极端面面接触而不具有相互的作用力。而当灯具因跌落或其他原因受到 冲击时,电池2向接触电极4移动却受到冲击转接板5的阻拦,冲击转接板5与电池2的正 极端面面接触而具有较大的抗冲击能力,能够吸收一定的冲击能力。如图2、图3所示,固定盘6 —面中部下凹以容纳并定位安装线路板3,其边缘的环 形面则与冲击转接板5面接触。冲击转接板5固定安装在固定盘6上,而固定盘6与灯具 的壳体1内表面紧固,则当冲击转接板5受到来自电池2的正极端面的冲击时,除部分吸收 外,将余下的冲击力直接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固定盘6上,保护冲击后方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包括壳体(1)、电池(2)和线路板(3),所述壳体(1)具有容置电池(2)的腔体,所述线路板(3)位于腔体内邻近所述电池(2)的正极帽(200)的一侧,且线路板(3)上设有凸起的接触电极(4),所述接触电极(4)与正极帽(200)相对应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4)与线路板(3)之间安装有允许所述接触电极(4)沿所述电池(2)的轴向位移的缓冲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雷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