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25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包括基座、把手组件、驱动组件、弹出组件和解锁组件;基座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把手组件包括把手本体;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弹出组件包括壳体、限位件和弹性件;壳体的外壁与基座内壁固接;弹性件穿设在壳体内,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挡板抵接;限位件穿设在壳体内,并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限位件的第一端与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限位件的第二端包括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第一斜面位于靠近驱动件的一侧,第一斜面部与x方向夹角的范围为5~25度,第二斜面部与x反方向夹角的范围为40~75度。本申请隐藏把手中的弹出组件实现了隐藏把手在发生碰撞时的自动半开,方便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用户对汽车智能化需求越来越高,其中隐藏式把手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应用越来越多,把手能够自动弹出或缩回,提升了用车体验感和降低了风阻。现有的隐藏式把手中,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ecu在截取到来自bcm碰撞传感器的信号后,向隐藏式把手的驱动电机发送弹出指令,然后驱动电机驱动隐藏把手弹出,使救援人员通过弹出的把手实施救援。但是,这一过程会持续1~2s。而在高速碰撞极端的情况下,bcm的供电可能仅有50ms左右,对于把手的驱动电机而言,没有足够时间驱动把手弹出,这会导致外部救援的不便。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隐藏式把手内额外配置一块电容用于储存一定电量,当安全气囊系统展开任何气囊或监测到碰撞信号时该电容将被激活,在断电情况下额外为驱动电机提供约1~2s的电能驱动把手弹出,但是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2、专利技术专利内容

3、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包括基座、把手组件、驱动组件、弹出组件和解锁组件;基座内部为空腔结构;基座第一侧面上开设有开口;基座侧壁上开设有的弧形滑道,弧形滑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沿着x方向延伸,第二段沿着y方向延伸,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圆滑过渡;基座内部靠近第一侧面处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侧面平行的挡板,挡板沿着x方向的两端均与基座内壁之间留有安装空间;把手组件包括把手本体;把手本体的尺寸与开口的尺寸相匹配,把手本体第二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的尺寸和第二固定座的尺寸分别与挡板两端的安装空间的尺寸相匹配,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与挡板沿着x方向延伸的尺寸相匹配,第一固定座与基座铰接,且铰接处安装有第一扭簧;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驱动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杆与基座内壁滑动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位于弧形滑道的第一段内,并与弧形滑道第一段滑动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位于弧形滑道内,与弧形滑道滑动连接,并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抵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弹出组件包括壳体、限位件和弹性件;壳体的外壁与基座沿着z方向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弹性件沿着y方向设置,弹性件穿设在壳体内,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挡板抵接;限位件穿设在壳体内,并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限位件的第一端与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限位件的第二端包括第一斜面部和第二斜面部,第一斜面位于靠近驱动件的一侧,第一斜面部与x方向夹角的范围为5~25度,第二斜面部与x反方向夹角的范围为40~75度;解锁组件包括平衡块,平衡块包括连接座和连接条;连接座与基座转动连接,连接座上连接有拉线,拉线用于与门锁连接;连接条的第一端与连接座固定连接,连接条在第二连杆内移动。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把手正常使用时,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推动第二连杆在弧形滑道内滑动,且第一连杆抵住限位件,使得弹性件被压缩,支撑把手本体的第二端伸出;再通过转动把手本体第二端,利用平衡块上的拉线实现车门解锁,此过程中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沿着弧形滑道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逐渐远离;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沿着弧形滑道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逐渐靠近直至抵接;当给车门控制器关门信号时,例如通过门锁关闭给车门控制器信号,车门控制器会控制驱动件拉回第一连杆,此过程中第一连杆对限位件的支撑力逐渐变小,且帮助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越过限位件的第二斜面部,使得把手本体回缩至基座内。当发生碰撞且车门断电情况下,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沿着第一斜面部跃至第二斜面部,但是由于第二斜面部的倾斜角度较大、弹性件的弹力大于第一扭簧的弹力且没有第一连杆的帮助,导致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无法跃过第二斜面部,使得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支撑把手本体的第二端翘起,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并且救援人员通过旋转把手本体的第二端即可实现解锁。本申请隐藏把手中的弹出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了隐藏把手在发生碰撞时的自动半开,方便救援。

5、优选地,所述第二斜面部与x反方向夹角的范围为45~60度。由于既要保证发生碰撞时,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会沿着第二斜面部跃至第一斜面部造成把手回缩,所以夹角不宜过小;又要实现救援结束后,在合适的外力作用下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会沿着第二斜面部跃至第一斜面部使得把手回缩,所以夹角不宜过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斜面部与x反方向的夹角范围优选在45~60度,既保证了发生碰撞时,把手保持在半开状态,又有助于救援结束后恢复把手的外力适宜。

6、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部与x方向夹角的范围为5~15度。由于既要保证发生碰撞时,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以沿着第一斜面部跃至第二斜面部,和正常使用但车门没电情况下,乘客按压把手本体第一侧面的第一端,使得把手本体的第二端翘起,乘客继续拉动把手本体的第二端过程中,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也可以沿着第一斜面部跃至第二斜面部,因此夹角不宜过大;又要使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沿着第一斜面运动的路径尺寸合适,以及与其他结构的尺寸配合合适,因此夹角不宜过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斜面部与x方向夹角的范围优选为5~15度,既保证了发生碰撞时,把手保持在半开状态,又有助于本申请把手的结构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小。

7、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移动座和限位块;移动座外壁的尺寸与壳体内部的尺寸匹配,移动座穿设在壳体内部,并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移动座的第一端与弹性件抵接;限位块为三棱柱结构,限位块包括第一斜面部、第二斜面部和第三斜面部,第三斜面部与移动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限位件的具体结构,随着弹性件的压缩和恢复,移动座在壳体内沿着弹性件的运动方向滑动,带动限位块沿着弹性件的运动方向运动,实现了正常情况下,在第一连杆的作用下,第二连杆稳定从第一斜面部跃至第二斜面部使把手伸出,以及从第二斜面部跃至第一斜面部使把手缩回的效果,和碰撞情况下对第二连杆的限位作用,使得把手处于半开状态。

8、优选地,所述平衡块还包括卡槽,卡槽开设在连接座上;卡槽附近设置有惯性锁,惯性锁包括固定轴、固定座、第二扭簧和卡条;固定轴固定在基座上;固定座套设在固定轴上,并与固定轴转动连接;第二扭簧套设在固定轴上,第二扭簧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卡条一端的尺寸与卡槽的尺寸相匹配,另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门发生碰撞时,惯性锁的惯性力大于第二扭簧的弹力,使得惯性锁发生转动,卡条伸进平衡块的卡槽内,并与卡槽卡接,阻止平衡块旋转,防止碰撞过程中门锁解锁、车门打开的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9、优选地,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安装在连接座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微动开关在连接座上,在正常使用且车门有电情况下,在旋转把手第二端时,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带动平衡块旋转,微动开关检测到平衡块的旋转信息后,会向车门控制器发送电信号,车门控制器接到电信号后控制门锁解锁,采用微动开关的解锁方式更加灵敏。

10、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把手组件、驱动组件、弹出组件(15)和解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部(17)与x反方向夹角的范围为45~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部(16)与x方向夹角的范围为5~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移动座(152)和限位块(153);移动座(152)外壁的尺寸与壳体(151)内部的尺寸匹配,移动座(152)穿设在壳体(151)内部,并与壳体(151)内壁滑动连接,移动座(152)的第一端与弹性件抵接;限位块(153)为三棱柱结构,限位块(153)包括第一斜面部(16)、第二斜面部(17)和第三斜面部,第三斜面部与移动座(15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块(6)还包括卡槽(64),卡槽(64)开设在连接座(62)上;卡槽(64)附近设置有惯性锁(7),惯性锁(7)包括固定轴(71)、固定座(72)、第二扭簧(73)和卡条(74);固定轴(71)固定在基座(1)上;固定座(72)套设在固定轴(71)上,并与固定轴(71)转动连接;第二扭簧(73)套设在固定轴(71)上,第二扭簧(73)的一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72)固定连接;卡条(74)一端的尺寸与卡槽(64)的尺寸相匹配,另一端与固定座(7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微动开关(8),微动开关(8)安装在连接座(6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2)第一端呈梯形;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杆(34),第三连杆(34)包括凸出部(342),凸出部(342)与第一连杆(32)第一端的平面或斜面抵接,第三连杆(34)的第一端与基座(1)内壁铰接,第三连杆(34)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座(211)铰接;第三连杆(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铰接轴上均设置有第一扭簧(3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感应件和把手外盖(23);感应件安装在把手本体(21)内部,把手外盖(23)覆盖在把手本体(21)的第一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为电容传感器或NFC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21)内设置有LED模块(5),LED模块(5)与把手本体(21)卡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把手组件、驱动组件、弹出组件(15)和解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部(17)与x反方向夹角的范围为45~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部(16)与x方向夹角的范围为5~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移动座(152)和限位块(153);移动座(152)外壁的尺寸与壳体(151)内部的尺寸匹配,移动座(152)穿设在壳体(151)内部,并与壳体(151)内壁滑动连接,移动座(152)的第一端与弹性件抵接;限位块(153)为三棱柱结构,限位块(153)包括第一斜面部(16)、第二斜面部(17)和第三斜面部,第三斜面部与移动座(15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弹出功能的隐藏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块(6)还包括卡槽(64),卡槽(64)开设在连接座(62)上;卡槽(64)附近设置有惯性锁(7),惯性锁(7)包括固定轴(71)、固定座(72)、第二扭簧(73)和卡条(74);固定轴(71)固定在基座(1)上;固定座(72)套设在固定轴(71)上,并与固定轴(71)转动连接;第二扭簧(73)套设在固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国胡良辉龚磊邓国辉郝照冰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