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0936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3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底板的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该底板包括基材层和固定设置在基材层之上的检测试剂层,其包含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包括:测试容器、光源装置、采集装置、检测装置以及处理装置。本文所述的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将部分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固定在底板上,排除了游离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的干扰,为开创高信噪比、高通量的长余辉均相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体外检测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和系统


技术介绍

1、长余辉均相检测是一种可用于免疫检测分析物的均相测定方法,它基于供体微球与受体微球之间能量传递的距离效应,以长余辉发光信号强度指示分析物的浓度信息。在cn202010347677.8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相关的试剂及方法,其中供体微球中包裹有敏化剂分子,受体微球中包裹有缓存剂和发光剂,受体微球通过免疫反应结合等方式接近供体微球。光源选择性地激发供体微球,然后通过能量传递过程激活受体微球,最终发射出长余辉发光信号,被光学检测器探测并用于结果分析。能量传递效率与距离呈负相关,在约100nm的距离尺度内属于有效作用范围,未通过免疫反应等方式结合的供受体微球因距离超出所述范围而发光较弱。从功能上划分,供体微球为敏化球而受体微球为发光球。通过对长余辉发光信号的强度检测,来判断待测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有无及其浓度信息。均相检测技术有效避免了洗脱、离心等繁琐步骤,通过与高亲和力的抗体配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孵育到检测等一系列步骤,在实现高灵敏检验的同时,降低了操作成本。

2、理想状态下,当敏化球和发光球在未免疫结合分析物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100nm,单线态的氧难以进行有效的传能,因此不会产生长余辉发光信号。而实际检测中,由于微球的自由扩散靠近,或者物理吸附结合等因素,会使敏化球和发光球之间的距离小于100nm,甚至零距离接触,同样会发生高效的长余辉发光,因此会产生伪信号。但是,在目前的均相检测方法中,复杂的背景信号或伪信号干扰难以有效地被去除,无法实现无背景的高信噪比检测。

3、另外,目前的均相检测普遍采用扫描式信号采集模式,需要按照空间时序对每个测试杯位上的样本进行逐个激发与信号收集。即便是借助全自动设备,也需要逐个测试杯位地进行光源激发和信号收集,概念上类似于对杯位逐个扫描测试。单次执行一个测试周期,只完成一个样本的测试,下一个样本测试还要等执行下一个周期。如此,当样本数量多的时候测试总耗费时间较长,这也等同于限制了通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及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本文所述的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将部分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固定在底板上,排除了游离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的干扰,解决均相检测背景干扰和通量受限的技术问题,实现高信噪比、高通量的长余辉均相检测。

2、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该测试容器包含底板。参考图11,底板包括基材层60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之上的检测试剂层602,该检测试剂层602包含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

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试剂层为薄膜,所述薄膜中的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通过化学键、生物结合、免疫结合的相互作用连接至所述基材层。

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试剂层为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的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掺杂在所述底板中。

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试剂层为无色透明薄膜,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掺杂在所述无色透明薄膜中。

6、在第二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包括:

7、测试容器,所述测试容器用于盛放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和取样的待测样本;

8、光源装置,所述光源装置用于输出激发含有长余辉均相检测体系的激发光以照射所述测试容器;

9、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来自所述测试容器的光;

10、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采集装置输出的光;以及

11、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被配置用于数据处理。

12、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容器为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测试容器。

13、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和图8,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还包括:

14、测试容器盘10,用于容纳至少两个测试容器;

15、以及,分离液加样盘12,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容器添加分离液;

16、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容器设置在所述测试容器盘10和所述分离液加样盘12之间,所述分离液加样盘包含与所述测试容器连通的分离液加样孔121。

17、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装置为点光源或面光源。

18、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电倍增管、硅光电池、摄像头、相机、手机、ccd、emccd中的一种。

19、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包括敏化球和发光球,所述敏化球表面连接有第一偶联物,且所述敏化球在光激发下产生单线态氧,且所述发光球表面连接有第二偶联物,且所述发光球与所述单线态氧反应产生长余辉发光信号。

20、在其它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长余辉均相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1、s1、提供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和取样的待测样本;

22、s2、将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预先附着在测试容器的底板上;

23、s3、将所述待测样本和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的剩余部分加入所述测试容器中进行孵育;

24、s4、注入分离液,将水相溶液分离至远离底板;

25、s5、用激发光照射分离后的检测液;

26、s6、通过检测器采集长余辉发光信号;

27、s7、根据所采集的长余辉发光信号值处理得到待测样本中目标分析物信息。

28、在本技术中,检测液为分离液与待测样本以及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作用后得到的液态。在用激发光照射分离后的检测液的步骤中,需要使用激光照射油相的所有液体。

29、在本技术中,经过均相溶液中的免疫反应或结合作用,长余辉免疫复合物最终形成并固定在底板上。首先,通过分离液注入的技术,有效地去除非免疫结合作用产生的干扰或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长余辉发光面成像信号采集技术,一方面能够实现无背景的高质量检测,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对多个样本进行便捷的快速检测。基于本技术的方法及系统,为开创高信噪比、高通量的长余辉均相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30、本技术长余辉发光面成像信号采集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样本进行便捷的快速检测。例如,当考虑对单个或多个样本进行测试时,固定与测试杯位相对应的激发光源和检测器,当激发光关闭后收集长余辉发光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激发光源为点光源或面光源,优选面光源;所述检测器为光电倍增管、硅光电池、摄像头、相机、手机、ccd、emccd,优选摄像头、相机、手机、ccd、emccd。

31、本技术也可兼容扫描式激发与信号采集,分离液注入的方法在该检测中仍然被使用,在去除非免疫结合作用产生的干扰并提高信噪比方面的显著优势得以保留。例如,当只考虑对单个样本进行测试时,固定与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该测试容器包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基材层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之上的检测试剂层,该检测试剂层包含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层为薄膜,所述薄膜中的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通过化学键、生物结合、免疫结合的相互作用连接至所述基材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层为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的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掺杂在所述底板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层为无色透明薄膜,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掺杂在所述无色透明薄膜中。

5.一种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容器为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容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为点光源或面光源。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电倍增管、硅光电池、摄像头、相机、手机、CCD、EMCCD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包括敏化球和发光球,所述敏化球表面连接有第一偶联物,且所述敏化球在光激发下产生单线态氧,且所述发光球表面连接有第二偶联物,且所述发光球与所述单线态氧反应产生长余辉发光信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该测试容器包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基材层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之上的检测试剂层,该检测试剂层包含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层为薄膜,所述薄膜中的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通过化学键、生物结合、免疫结合的相互作用连接至所述基材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层为掺杂层,所述掺杂层中的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掺杂在所述底板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余辉均相检测的测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层为无色透明薄膜,所述长余辉均相检测试剂组合物中的至少一部分掺杂在所述无色透明薄膜中。

5.一种长余辉均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友石梅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