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温湿度控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库,配电房等对室内温度、湿度均有要求,随着要求温湿度控制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方面的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因此降低空间环境运营维护能耗具有很大的潜力,是建筑节能中的有效措施之一。
2、目前对室内环境控制方案有两类,精密空调控制,设置通风系统控制,但精密空调对于中小型项目而言,造价、运营成本过高,无法适配。而仅通过通风系统,对室内环境控制和调节能力有限,难以达到室内温湿度要求,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解决中小型配电房、数据库等含持续热源设备的建筑,设置精密空调维护成本过高、仅配备机械或自然通风系统室内环境调节能力有限的问题,能够更加节能的控制和调节室内温湿度;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包括:热源设备,设置于室内,工作时持续发热;下部空气通道,连通室内下部与室外,所述下部空气通道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装置;上部空气通道,连通室内上部与室外,所述上部空气通道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装置、除湿器和显热交换器,所述除湿器与所述显热交换器连接;再生介质存储装置,通过再生介质通道与所述除湿器连接,所述显热交换器通过冷凝水通道与所述再生介质通道连通;所述下部空气通道与所述上部空气通道之间通过混合通道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空气通道的室外端连接有第一空气驱动器,所述上部空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连接处的室外侧;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上部空气通道连接处的室外侧。
5、进一步地,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之间通过空气混合装置连接。
6、进一步地,室内设有温湿度检测器。
7、进一步地,所述再生介质存储装置设置在室内底部,并可与室内空间进行空气交换。
8、进一步地,室内底部分布有沟渠,所述下部空气通道的室内端与所述沟渠连通,热源设备放置在所述沟渠上方,所述再生介质存储装置设置在所述沟渠下方。
9、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空气通道上还设有第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连接处的室内侧。
10、进一步地,室内上部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一侧连接在室内壁上,所述遮挡板的另一侧与室内壁形成空气流道。
11、进一步地,所述遮挡板倾斜设置,所述遮挡板从远离空气流道的一侧向空气流道方向上斜。
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根据不同室外空气参数调整不同的运行模式:
13、①在室外空气温度较高的白天或夏季,利用室内热空气密度差收集热量,使用除湿器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并通过显热交换器完成除湿轮再生;
14、②而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的夜晚或冬季,则利用室外冷空气替换室内热空气,并且通过热源设备干燥气体,干燥后的气体经过再生介质存储装置并将水分送出室外,完成再生介质的干燥;
15、③通过第一流量控制装置、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和混合通道,可调节各温湿度空气的混合比例,得到符合要求的温湿度环境。
16、从而,本系统可以达到降低室内温度,解决含有热源设备的室内温度过高问题,并可控制调节室内温湿度。且本专利技术中空气的流动、除湿器再生过程、热量的转移及控温控湿过程均未使用电力等外部能源,适用于被动式建筑的新风控温控湿的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的室外端连接有第一空气驱动器,所述上部空气通道的室内端连接有第二空气驱动器,所述上部空气通道的室外端连接有第三空气驱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连接处的室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之间通过空气混合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设有温湿度检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介质存储装置设置在室内底部,并可与室内空间进行空气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底部分布有沟渠,所述下部空气通道的室内端与所述沟渠连通,热源设备放置在所述沟渠上方,所述再生介质存储装置设置在所述沟渠下方。
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上部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一侧连接在室内壁上,所述遮挡板的另一侧与室内壁形成空气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倾斜设置,所述遮挡板从远离空气流道的一侧向空气流道方向上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的室外端连接有第一空气驱动器,所述上部空气通道的室内端连接有第二空气驱动器,所述上部空气通道的室外端连接有第三空气驱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连接处的室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通道与所述下部空气通道之间通过空气混合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室内设有温湿度检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被动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介质存储装置设置在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世友,冯劲梅,李奇男,李陈,张欣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