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0246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应用于河道底泥,包括生态修复板,生态修复板的周侧设置有高于生态修复板顶面的多个导流板,导流板背离生态修复板的一侧具有弧形的导流面,并由多个导流板在生态修复板顶部围合构成稳流区,稳流区内设有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流板的稳流隔板,稳流隔板将生态修复板顶部分隔出多个稳流格,每个稳流格内分别设有一生物放置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导流板在通过导流面可降低河道水体对生态修复板的扰动影响的同时,也能够在导流板的内侧形成利于稳流的稳流区,在稳流隔板的配合下,可使得每个生物放置区所在的稳流格内水体具有更为稳定的状态,从而可利于植被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1、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

2、在河流环境中,河床沉积底泥以推移和悬浮形式输送,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上覆水和沉积底泥的相互物理作用,河流有强力的自然环境,在河流系统中趋向有利于沉积底泥的解吸作用,从而将会影响上覆水的水质,污染物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可存留、积累和迁移在生物体中产生致毒致畸的危害,不仅危害河流的底栖生物,同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3、河道底泥修复与处理技术目前来说,河道底泥修复与处理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修复主要是对河道原位置的底泥进行修复处理,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提高河道水质。异位修复是目前应用频率较高的处理技术,首先将河道底泥挖出,之后再采用生物或是化学等方法对底泥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底泥需要进行填埋。异位修复可以将河道内受到污染的底泥进行有效清除,但是处理挖出后的底泥方法有很多种,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周围自然环境的平衡。

4、而原位修复的生物修复目前一般是通过将装有植被的生态修复板放于河道中,通过生物的分解转化达到修复的目的,而由于生物修复板没有较好的定位固定结构,使得生态修复板不稳定,导致生物根植不稳定,影响修复效果,并且生态修复板没有可对其顶部植被进行防护的结构,导致植被受水体流动或扰动的影响大,使得植被容易脱落,也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生态修复板不利于定位固定和其上植被生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应用于河道底泥,包括生态修复板,生态修复板的周侧设置有高于生态修复板顶面的多个导流板,导流板背离生态修复板的一侧具有弧形的导流面,并由多个导流板在生态修复板顶部围合构成稳流区,稳流区内设有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流板的稳流隔板,稳流隔板将生态修复板顶部分隔出多个稳流格,每个稳流格内分别设有一生物放置区;

4、所述生态修复板的至少一相对的两侧对称设有定位支撑组件,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与生态修复板对应侧平行的安装杆,安装杆通过至少一个弹性缓冲件与生态修复板转动连接,在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配重块,并在安装杆的中部设有定位座,定位座的底部具有一支撑面,在支撑面上均布有多个用于插入河道底泥的定位插杆。

5、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插杆包括底端具有尖端的杆体和沿杆体轴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呈倒置的环状锥形凸起。

6、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内伸缩杆和外伸缩筒,内伸缩杆的一端与生态修复板转动连接,内伸缩杆的另一端滑动配合在外伸缩筒的一端内,外伸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杆连接;所述外伸缩筒内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顶部抵于所述内伸缩杆的底部,缓冲弹簧的底部抵于外伸缩筒的内底部。

7、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态修复板对应每个所述弹性缓冲件分别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转轴,所述内伸缩杆连接有转动套且通过转动套与转轴转动连接。

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态修复板为长方形,在生态修复板的四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板,并在生态修复板的两个宽度侧分别设置所述定位支撑组件。

9、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态修复板的至少一侧设有气囊组件;

10、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具有收纳腔的收纳壳,收纳壳设有与收纳腔连通的收纳口,在收纳腔中设有充气囊,在收纳口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弧形盖板,两侧的弧形盖板对称设置且在转轴的外侧设有扭力弹簧,以使弧形盖板具有向内翻转的趋势;所述弧形盖板的内侧连接有弹力绳并通过弹力绳与充气囊的外表面连接。

1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气囊呈s形折叠于所述收纳腔中,且充气囊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充气口密封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连接有单向阀并通过单向阀连接有进气连接管,进气连接管用于连接充气装置。

12、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态修复板的两侧均设有气囊组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的河道生态修复装置,通过在生态修复板的周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在通过导流面可降低河道水体对生态修复板的扰动影响的同时,也能够在导流板的内侧形成利于稳流的稳流区,在稳流隔板的配合下,可使得每个生物放置区所在的稳流格内水体具有更为稳定的状态,从而可利于植被生长,也避免了植被容易脱落和影响生长的问题。

15、而且,通过在生态修复板的两侧设置定位支撑组件,定位支撑组件可转动并设置有配重块,这样既便于在生态修复板在下沉时以及在修复过程中姿态的稳定,使其顶面始终朝上,也能够通过定位座的多个定位插杆插入到底泥中进而更好的定位,在水体流速较大时也更为稳定,安装座具有的支撑面也能够起到防止定位支撑组件陷入底泥中而无法有效支撑的问题,并且通过多个弹性缓冲件的弹性支撑和弹性伸缩,可使得生态修复板能够更好的应对水体对其多角度、多方向的扰动,提供缓冲作用,使得生态修复板能够姿态能够基本维持稳定,从而很好的利于植被的生态修复。

16、此外,生态修复板设有的气囊组件,既便于充气囊的收纳,也便于充气囊在充气后的膨胀展开,通过充气囊可便于通过控制气压大小,可使得生态修复板可上升或下降,更为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应用于河道底泥,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修复板(1),生态修复板(1)的周侧设置有高于生态修复板(1)顶面的多个导流板(2),导流板(2)背离生态修复板(1)的一侧具有弧形的导流面(21),并由多个导流板(2)在生态修复板(1)顶部围合构成稳流区,稳流区内设有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流板(2)的稳流隔板(3),稳流隔板(3)将生态修复板(1)顶部分隔出多个稳流格,每个稳流格内分别设有一生物放置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杆(57)包括底端具有尖端的杆体(571)和沿杆体(571)轴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呈倒置的环状锥形凸起(5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52)包括内伸缩杆(521)和外伸缩筒(522),内伸缩杆(521)的一端与生态修复板(1)转动连接,内伸缩杆(521)的另一端滑动配合在外伸缩筒(522)的一端内,外伸缩筒(52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杆(51)连接;所述外伸缩筒(522)内设有缓冲弹簧(523),缓冲弹簧(523)的顶部抵于所述内伸缩杆(521)的底部,缓冲弹簧(523)的底部抵于外伸缩筒(522)的内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板(1)对应每个所述弹性缓冲件(52)分别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转轴,所述内伸缩杆(521)连接有转动套(53)且通过转动套(53)与转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板(1)为长方形,在生态修复板(1)的四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板(2),并在生态修复板(1)的两个宽度侧分别设置所述定位支撑组件(5)。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板(1)的至少一侧设有气囊组件(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63)呈S形折叠于所述收纳腔(62)中,且充气囊(63)具有充气口(66)和排气口,充气口(66)密封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连接有单向阀并通过单向阀连接有进气连接管,进气连接管用于连接充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板(1)的两侧均设有气囊组件(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应用于河道底泥,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修复板(1),生态修复板(1)的周侧设置有高于生态修复板(1)顶面的多个导流板(2),导流板(2)背离生态修复板(1)的一侧具有弧形的导流面(21),并由多个导流板(2)在生态修复板(1)顶部围合构成稳流区,稳流区内设有高度小于或等于导流板(2)的稳流隔板(3),稳流隔板(3)将生态修复板(1)顶部分隔出多个稳流格,每个稳流格内分别设有一生物放置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杆(57)包括底端具有尖端的杆体(571)和沿杆体(571)轴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呈倒置的环状锥形凸起(5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52)包括内伸缩杆(521)和外伸缩筒(522),内伸缩杆(521)的一端与生态修复板(1)转动连接,内伸缩杆(521)的另一端滑动配合在外伸缩筒(522)的一端内,外伸缩筒(52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杆(51)连接;所述外伸缩筒(522)内设有缓冲弹簧(523),缓冲弹簧(523)的顶部抵于所述内伸缩杆(521)的底部,缓冲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彦良王世岩樊皓陆小仙李存武王孟刘畅韩祯赵仕霖马旭刘伟王亮李亚娟周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