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试验电梯,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轿架包括多根轿架底梁、多根轿架侧立柱和轿架横梁,轿架底梁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多根轿架底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所述轿架底梁的连接端之间的连线以及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均垂直于轿架底梁,每根所述轿架底梁的连接端分别与一根轿架侧立柱的底端垂直连接成“L”型,且多根轿架侧立柱位于同一平面内,轿架侧立柱之间水平设置的轿架横梁上设有绳轮组件,轿厢位于轿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一部真实电梯的升降功能,同时具有降低电梯井道的高度,充分利用电梯井道的空间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涉及一种教学试验电梯。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电梯行业飞速发展,国内在用电梯保有量已超 过百万台,然而电梯专业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电梯市场需要。为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大专 院校设置电梯专业,培养电梯专业技术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大专院校都采用模型电 梯进行授课。模型电梯虽然具有体积小的优点,但采用模型电梯进行授课的缺点在于模型电梯 上的很多部件都采用模拟元件来代替真实部件,与真实电梯差别很大,教学效果不好,学生 对真实电梯的认识仍旧模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一部真实电梯全部功能且能减 少所占用的井道空间的教学试验电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试验电梯,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轿 架包括多根轿架底梁、多根轿架侧立柱和轿架横梁,所述轿架底梁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 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轿架底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所述多根轿架底 梁的连接端之间的连线及所述轿架底梁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均垂直于所述轿架底梁,每根 所述轿架底梁的连接端分别与一根轿架侧立柱的底端垂直连接成“L”型,并且所述多根轿 架侧立柱垂直于所述多根轿架底梁所在的平面,多根轿架侧立柱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轿 架侧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轿架横梁,所述轿架横梁上设有绳轮组件,所述轿厢位于 所述轿架内。为了使轿架侧立柱的结构更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多根轿架侧立柱的顶端之间还 连接有水平的轿架顶梁,所述轿架顶梁通过顶梁连接件与所述轿厢的顶端连接。为了使轿架的结构更稳定,作为优选,在所述多根轿架底梁的连接端之间还设有 第一底梁连接件。为了使轿架的结构更稳定,更进步一地,在所述轿架底梁的自由端之间还设有第 二底梁连接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每个轿架侧立柱的底端与轿架底梁的连接端分别对应 连接成“L”型的结构,能实现一部真实电梯功能;本使用新型还具有能降低电梯井道的高 度,充分利用电梯井道的空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教学试验电梯的实施例的轿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轿架底梁2轿架侧立柱 4第一底梁连接件5第二底梁连接件 6轿架横梁 7绳轮组件8顶梁连接件9轿架顶梁 10轿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教学试验电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 例的教学试验电梯包括轿厢10和轿架,其中轿架包括两根轿架底梁1、两根轿架侧立柱2和 轿架横梁6,轿架底梁1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两根轿架底梁1位于同 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所述两根轿架底梁1的连接端之间的连线及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均 垂直于所述轿架底梁1,两根轿架侧立柱2的底端分别与轿架底梁1的连接端一一对应连 接成“L”型;两根轿架侧立柱2位于垂直于所述轿架底梁1的同一平面内,且分别垂直于轿 架底梁1所在的平面。两轿架侧立柱2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轿架横梁6,所述轿架横梁6 上设有绳轮组件7,轿厢10位于两根轿架底梁1、两根轿架侧立柱2及轿架横梁6组成的双 “L”形的轿架内。设置在电梯井道上方或下方的曳引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绳轮组件7带动电 梯升降。与现有的围绕轿厢的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一周的“口”字形轿架结构相比, 本技术的轿架由两根轿架侧立柱2和两根轿架底梁1对应连接组成的双“L”形结构只 设置在轿厢的一个侧面和底面,可以节省井道的占地面积;与在轿架的上方设置绳轮组件 的结构相比,在把绳轮组件7布置在轿架的侧面,可以降低井道的高度。如图1、图2、图3所示,为了使轿架侧立柱部分的结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轿架侧 立柱2的顶端还连接有轿架顶梁9,轿架侧立柱2和轿架顶梁9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轿架顶 梁9通过顶梁连接件8与轿厢10的顶端连接,本实施例中顶梁连接件8为角铁,分别与顶 梁连接件8和轿厢10的顶部铆接。如图2所示,为了使轿架底梁的结构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在两根轿架底梁1的 连接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底梁连接件4,第一底梁连接件4在连接两个轿架底梁1的同时也起 到连接轿架侧立柱2的作用,使轿架侧立柱2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如图2所示,为了使轿架底梁的结构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轿架底梁1的 自由端之间还设有第二底梁连接件5。所述的第一底梁连接件4、第二底梁连接件5可以为 钢板,分别与两个轿架底梁1通过螺钉连接,大大增加了底梁结构的稳定性。当然,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教学试验电梯,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轿架包括多根轿架底梁、多根轿架侧立柱和轿架横梁,所述轿架底梁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轿架底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所述多根轿架底梁的连接端之间的连线及所述轿架底梁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均垂直于所述轿架底梁,每根所述轿架底梁的连接端分别与一根轿架侧立柱的底端垂直连接成“L”型,并且所述多根轿架侧立柱垂直于所述多根轿架底梁所在的平面,且多根轿架侧立柱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轿架侧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轿架横梁,所述轿架横梁上设有绳轮组件,所述轿厢位于所述轿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试验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轿架侧立柱的顶端之间 还连接有水平的轿架顶梁,所述轿架顶梁通过顶梁连接件与所述轿厢的顶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教学试验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轿架底梁的连接端之 间还设有第一底梁连接件。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教学试验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架底梁的自由端之间还 设有第二底梁连接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试验电梯,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轿架包括多根轿架底梁、多根轿架侧立柱和轿架横梁,轿架底梁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多根轿架底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所述轿架底梁的连接端之间的连线以及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均垂直于轿架底梁,每根所述轿架底梁的连接端分别与一根轿架侧立柱的底端垂直连接成“L”型,且多根轿架侧立柱位于同一平面内,轿架侧立柱之间水平设置的轿架横梁上设有绳轮组件,轿厢位于轿架内。本技术可实现一部真实电梯的升降功能,同时具有降低电梯井道的高度,充分利用电梯井道的空间的有益效果。文档编号G09B25/02GK201741319SQ201020208659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李守伟 申请人:中山市诺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学试验电梯,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轿架包括多根轿架底梁、多根轿架侧立柱和轿架横梁,所述轿架底梁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轿架底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平行,所述多根轿架底梁的连接端之间的连线及所述轿架底梁的自由端之间的连线均垂直于所述轿架底梁,每根所述轿架底梁的连接端分别与一根轿架侧立柱的底端垂直连接成“L”型,并且所述多根轿架侧立柱垂直于所述多根轿架底梁所在的平面,且多根轿架侧立柱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轿架侧立柱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轿架横梁,所述轿架横梁上设有绳轮组件,所述轿厢位于所述轿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诺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