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30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3
本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主动进气格栅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叶片全部打开,叶片厚度仍覆盖部分进风区域,不能达到100%有效进风,并且叶片通过自身旋转的方式进行打开或关闭,驱动器的输出扭矩大、成本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技术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叶片驱动机构和进气格栅,进气格栅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叶片和下叶片,叶片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上叶片和下叶片作上下直线运动,以使进气格栅能够处于关闭状态或完全打开状态。本技术通过叶片驱动机构驱动上叶片和下叶片作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了进气格栅完全打开以达到100%有效进风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动进气格栅是豪华汽车的标志配置,它可以根据热管理需求主动打开和关闭,以达到前舱的最佳工作温度状态。当车辆处于寒冷状态时,关闭格栅有利于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或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快速进入较好的温度状态,当格栅打开时,可以散热,减少空气阻力,从而提高经济性。

2、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叶片全部打开,其叶片厚度仍覆盖部分进风区域,不能达到100%的有效进风,并且叶片通过自身旋转的方式进行打开或关闭,驱动器的输出扭矩大,成本高,噪音也大。

3、因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及车辆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主动进气格栅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叶片全部打开,其叶片厚度仍覆盖部分进风区域,不能达到100%有效进风,并且叶片通过自身旋转的方式进行打开或关闭,驱动器的输出扭矩大,成本高,噪音也大的问题。

2、为此目的,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框架、叶片驱动机构和进气格栅,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和所述进气格栅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进气格栅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叶片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作上下直线运动,以使进气格栅能够处于关闭状态或完全打开状态。

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通过叶片驱动机构驱动上叶片和下叶片作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上下直线运动,实现了进气格栅关闭或打开的目的,由于进气格栅打开时,上叶片和下叶片作相互远离运动,即上叶片向上运动,下叶片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进气格栅完全打开以达到100%进风的目的,避免因叶片厚度覆盖部分进风区域而不能达到100%的有效进风,使车辆的前端冷却模块处于最佳的温度状态;并且上叶片和下叶片自身进行上下直接运动而不是旋转运动,直线运动使叶片所受的进风压力相对于旋转运动所受的进风压力小,从而使驱动器的输出扭矩小,噪音低,有利于节约整车成本,提升整车感知质量。

4、在上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连接,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将所述驱动器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上下直线运动。

5、在上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的个数为两个,每个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一个所述上叶片和一个所述下叶片;并且/或者

6、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驱动器的两侧,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的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位于所述传动机构远离所述驱动器的一侧。

7、在上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上连杆、传动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中心部位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有上连杆,所述上连杆与所述上叶片铰接,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与所述下叶片铰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传动连杆旋转以使所述上连杆带动上叶片和所述下连杆带动下叶片作上下直线运动。

8、在上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还包括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支架上设有导向轨道,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沿所述导向轨道的轨迹作上下直线运动。

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导向支架的设置,使上叶片和下叶片按照特定的导向轨道的轨迹运动,对上叶片和下叶片起到限制作用,从而保证了上叶片和下叶片能够顺利进行上下直线运动以使进气格栅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

10、在上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支架位于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两侧,所述导向轨道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上叶片沿所述上轨道的轨迹运动,所述下叶片沿所述下轨道的轨迹运动。

11、在上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上叶片的导向轮位于相邻的所述上轨道内并相对其能够滚动,所述下叶片的导向轮位于相邻的所述下轨道内并相对其能够滚动。

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上叶片和下叶片的端部设置导向轮,导向轮在上叶片和下叶片运动过程中滚动,降低了上叶片与上轨道以及下叶片与下轨道之间的摩擦,有利于降低驱动器的输出扭矩。

13、在上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对接使所述进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时存在部分重叠。

1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叶片和下叶片在对接后存在部分重叠,延长了进风路径,即在进气格栅关闭状态下增大了进风阻力,在车辆处于寒冷状态时有利于使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或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快速进入较好的温度状态。

15、在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16、在上述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包括前保险杠蒙皮,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上叶片和下叶片在完全打开状态下隐藏在所述前保险杠蒙皮的后侧。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进气格栅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上叶片和下叶片隐藏在前保险杠蒙皮内,不需要额外增加用于隐藏叶片的空间,不影响车辆整体外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框架、叶片驱动机构和进气格栅,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和所述进气格栅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进气格栅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叶片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作上下直线运动,以使进气格栅能够处于关闭状态或完全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连接,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将所述驱动器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上下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个数为两个,每个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一个所述上叶片和一个所述下叶片;并且/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上连杆、传动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中心部位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有上连杆,所述上连杆与所述上叶片铰接,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与所述下叶片铰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传动连杆旋转以使所述上连杆带动上叶片和所述下连杆带动下叶片作上下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还包括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支架上设有导向轨道,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沿所述导向轨道的轨迹作上下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架位于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两侧,所述导向轨道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上叶片沿所述上轨道的轨迹运动,所述下叶片沿所述下轨道的轨迹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上叶片的导向轮位于相邻的所述上轨道内并相对其能够滚动,所述下叶片的导向轮位于相邻的所述下轨道内并相对其能够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对接使所述进气格栅处于关闭状态时存在部分重叠。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前保险杠蒙皮,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上叶片和下叶片在完全打开状态下隐藏在所述前保险杠蒙皮的后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框架、叶片驱动机构和进气格栅,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和所述进气格栅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进气格栅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叶片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作上下直线运动,以使进气格栅能够处于关闭状态或完全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连接,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将所述驱动器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的上下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个数为两个,每个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一个所述上叶片和一个所述下叶片;并且/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上连杆、传动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中心部位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铰接有上连杆,所述上连杆与所述上叶片铰接,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与所述下叶片铰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传动连杆旋转以使所述上连杆带动上叶片和所述下连杆带动下叶片作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