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墨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27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2
本技术涉及一种UV墨水过滤装置。它包括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第一过滤体上设有墨水回收口、第一滤芯以及与第二过滤体连通的流道,第二过滤体上设有两层滤芯、压力缓冲腔和墨水输出口,墨水回收口连接有回收流道和单向液阀,第一滤芯的顶部设有集气腔,集气腔的顶部连接有气道,气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气箱,集气箱上设有单向气阀,集气箱内部的顶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流道上设有可切换方向的水泵。墨水中的微小气泡会在第一滤芯的外壁上逐渐汇集变大,变大后的气泡受浮力作用会向上漂浮进集气腔,并沿着气道进入集气箱,而水泵反向驱动就能挤压气体从单向气阀排出,因此本技术可以自动除去内部的气泡,保证墨水流通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水过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uv墨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uv墨水喷码机利用静电感应原理来间接控制喷射出的墨点带电量的大小,带电量不同的墨点穿过高压静电场时受到的库仑力不同,会有不同的偏转量,从而实现了不同墨点在前方物品表面的不同位置的落点,形成喷印内容。而带电量为零的墨滴不发生偏转,直接射入喷嘴正前端的回收管内。回收管用于回收不带电墨水。

2、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由于墨水喷码机长时间的连续性从回收管吸入墨水时会夹带吸入大量的空气中的粉尘、水汽等杂质,长期运行下去后若不将吸入得杂质去除隔离,则会严重影响墨水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而影响墨水的充电参数和附着力,因而整个墨水系统需要有良好的过滤系统。为此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墨水喷码机过滤器(中国专利号:cn201610231727.x),包括壳体、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三滤芯及压力缓冲腔;第二滤芯设置于第三滤芯的外侧,压力缓冲腔由第二滤芯、第三滤芯与两者上方的壳体共同构成;可对墨水进行三级过滤,压力缓冲腔中的空气用于缓冲各级过滤产生的压力波动,提高了墨路中压力的稳定性。

3、不过回收的墨水中不仅仅包含固体杂质,还会有不少的气体,这些气体无法通过滤芯,因此细小的气泡会慢慢在滤芯处聚集并增大,气泡变大后会影响墨水的流通,而上述墨水喷码机过滤器无法处理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uv墨水过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处理过滤中产生的气泡影响墨水流通的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uv墨水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体和位于其上侧的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上设有墨水回收口、第一滤芯以及与所述第二过滤体连通的流道,所述第二过滤体上设有第二滤芯、第三滤芯、压力缓冲腔和墨水输出口,所述墨水回收口连接有回收流道,所述回收流道上设有单向液阀,所述第一滤芯的液体流入一侧顶部设有集气腔,所述集气腔的顶部连接有气道,所述气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气箱,所述集气箱上设有单向气阀,所述集气箱内部的顶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流道上设有可切换方向的水泵。

3、本技术开启水泵正向泵送时,第一过滤体会产生负压,进而抽取回收流道内的墨水流向第一过滤体,墨水经过第一滤芯过滤后,在水泵的泵送下流入第二过滤体,并在第二过滤体内依次经过第二滤芯、第三滤芯过滤,最终从墨水输出口输出。其中压力缓冲腔内充满空气,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质来缓冲各级过滤产生的压力波动。墨水中的微小气泡会被第一滤芯阻隔,并在第一滤芯的外壁上逐渐汇集变大,变大后的气泡受浮力作用会向上漂浮,最终进入集气腔,并沿着气道进入集气箱,当集气箱内的气体增多时,其内部的液面会下降,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液面低于设定值时,便会控制水泵反向驱动,此时第一过滤体内液压增大,回收流道在单向液阀的作用下,使得墨水只能向集气箱流动,并挤压气体从单向气阀排出。水泵反向驱动的时间固定,避免泵送量过多,使得墨水从单向气阀排出。

4、进一步的,所述液位传感器为超声波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适用于小型容器。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体内设有水泵安装腔,水泵安装腔内设有第一两通件和第二两通件,所述水泵上设有与第一两通件、第二两通件形成插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过滤体上还设有滤液排出口,所述第二过滤体的底部设有墨水输入口,所述流道依次连接滤液排出口与第一两通件、第二两通件与墨水输入口。本技术将水泵集成在第一过滤体内,使得整体更加紧凑,集成度更高。而且水泵与水泵安装腔为直插直拔安装方式,拆装方便快捷。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密封圈和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用于限位第一滤芯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滤芯为环形且环绕所述水泵安装腔设置;所述第二过滤体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密封圈和上盖,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和顶部分别卡固有下定位件和上定位件,所述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均为环形且同轴,所述上定位件与上盖之间形成了所述压力缓冲腔,所述上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压力缓冲腔贯通的贯口。滤芯为环形结构,因为环形的结构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其过滤面积更大,过滤效率更高。同时两个过滤体都为组装结构,可以随时拆解,便于替换滤芯。

7、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设有伸入所述压力缓冲腔内的排液管。排液管处设有阀门,打开后从其流出的墨水可用于黏度监测取样,此外,排液管常开时可以让压力缓冲腔直接接通大气,确保在本技术停止运行时外部空气可以与压力缓冲腔连通,保证每次开机时空腔中都有足够的空气用于缓冲压力的波动。

8、因此,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墨水中的微小气泡会在第一滤芯的外壁上逐渐汇集变大,变大后的气泡受浮力作用会向上漂浮进集气腔,并沿着气道进入集气箱,而水泵反向驱动就能挤压气体从单向气阀排出,因此本技术可以自动除去内部的气泡,保证墨水流通顺畅;2.本技术将水泵集成在第一过滤体内,使得整体更加紧凑,集成度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V墨水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体和位于其上侧的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上设有墨水回收口、第一滤芯以及与所述第二过滤体连通的流道,所述第二过滤体上设有第二滤芯、第三滤芯、压力缓冲腔和墨水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回收口连接有回收流道,所述回收流道上设有单向液阀,所述第一滤芯的液体流入一侧顶部设有集气腔,所述集气腔的顶部连接有气道,所述气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气箱,所述集气箱上设有单向气阀,所述集气箱内部的顶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流道上设有可切换方向的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为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体内设有水泵安装腔,水泵安装腔内设有第一两通件和第二两通件,所述水泵上设有与第一两通件、第二两通件形成插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过滤体上还设有滤液排出口,所述第二过滤体的底部设有墨水输入口,所述流道依次连接滤液排出口与第一两通件、第二两通件与墨水输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密封圈和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用于限位第一滤芯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滤芯为环形且环绕所述水泵安装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体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密封圈和上盖,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和顶部分别卡固有下定位件和上定位件,所述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均为环形且同轴,所述上定位件与上盖之间形成了所述压力缓冲腔,所述上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压力缓冲腔贯通的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体与第二过滤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柱,使两过滤体形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伸入所述压力缓冲腔内的排液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墨水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体和位于其上侧的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上设有墨水回收口、第一滤芯以及与所述第二过滤体连通的流道,所述第二过滤体上设有第二滤芯、第三滤芯、压力缓冲腔和墨水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回收口连接有回收流道,所述回收流道上设有单向液阀,所述第一滤芯的液体流入一侧顶部设有集气腔,所述集气腔的顶部连接有气道,所述气道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气箱,所述集气箱上设有单向气阀,所述集气箱内部的顶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流道上设有可切换方向的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为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体内设有水泵安装腔,水泵安装腔内设有第一两通件和第二两通件,所述水泵上设有与第一两通件、第二两通件形成插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过滤体上还设有滤液排出口,所述第二过滤体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柯宋陈廷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老虎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