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路灯或监控等一些户外设备旁都有一块太阳能板加电池组,通过太阳能板吸收太阳光将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并存储在电池组内输出,但随着太阳光的强弱发生变化导致太阳能充电量减少或增减,电池组在太阳能充电和用电器耗电的共同作用下,电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夜晚,太阳能充电量几乎为零,电池组的电量减少导致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低于负载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而在白天阳光充足,在太阳能充电的作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组保持有较多的电量,其输出电压一般高于负载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当电池中的储电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其输出电压与负载所需的额定工作电压不符,容易造成负载不工作或直接烧掉;若是电池组电量不足则需要接入外部电源对负载进行供电,因此还要考虑如何实现电池供电与外部电源供电的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电池组输出电压浮动造成负载供电不安全以及如何实现电池组供电切换市电供电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2、浮动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包括:
3、直流升压电路,所述直流升压电路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直流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电压信号;
4、直流降压电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与所述直流升压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连接,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二电压信号;
5、前置
6、供电切换电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分别与第三外部电源、所述直流降压电路、所述前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外部电源被配置为向所述供电切换电路传输第三电压信号,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切换电路和第二切换电路;
8、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分别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向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切换输出。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切换电路为两组转换的八脚继电器;
10、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前置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一引脚共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八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一引脚通过线圈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十六引脚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九引脚、第三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四引脚和第十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控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光耦继电器、光耦驱动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驱动电路与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切换电路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耦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二极管;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阴极共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降压电路包括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二极管;
14、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五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四引脚共接;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切换电路的第十三引脚共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二引脚共接;所述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升压电路包括升压ic芯片、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三二极管;
16、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七引脚、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八引脚、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五引脚、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六引脚、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三引脚共接;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ic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共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部电源为电池组。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部电源为市电220v输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外部电源包括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二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和负载,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为所述负载供电。
21、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2、上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的各实施例中,包括直流升压电路、直流降压电路、前置控制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基于直流升压电路与直流降压电路连接,供电切换电路分别与直流降压电路、前置控制电路连接;直流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第一外部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第一电压信号;直流降压电路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包括:整流电路(31)、光耦继电器(32)、光耦驱动电路(33),所述整流电路(3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与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二极管(D1);所述整流电路(3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3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阴极共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2)包括降压型开关稳压器(2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和第二二极管(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升压电路(1)包括升压IC芯片(1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三二极管(D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部电源包括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二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中,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自动转换开关电路为所述负载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控制电路(3)包括:整流电路(31)、光耦继电器(32)、光耦驱动电路(33),所述整流电路(3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与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切换电路(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3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二极管(d1);所述整流电路(3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3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光耦继电器(32)的第二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阴极共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锡杨,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正之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