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822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6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包括核心模块下壳,所述核心模块下壳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控制板、一号电推杆和二号电推杆,所述核心模块下壳的顶部卡接有核心模块上壳,所述核心模块上壳的顶部设置有多块转轴连接的活动板,所述核心模块上壳的顶部粘贴覆盖有电阻式压力传感膜。通过将枕头区域分为颈部区和头部区,在使用的时候,因为头部和颈部不同高度,造成对枕头各区域压力不同,同步带动核心模块上壳的活动板,最终实现相关区域的高度变化,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将枕头分为仰卧区和侧卧区的方式,更能够有效贴合人体睡姿时颈部姿态,整体舒适度较高,同时,真正起到了保护颈椎的作用,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颈枕,具体为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


技术介绍

1、现代人颈椎问题较为普遍,不良的睡姿状态是导致此类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不合适的枕头,比如太高、太矮、太软、太硬等原因,造成枕头无法对颈椎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支撑,是造成睡姿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使人睡眠中出现半爬、全爬、身体过度扭曲、颈部过度弯曲等现象,长期积累造成颈椎结构改变、颈椎两侧肌肉张力不平衡,最终成为病态,引发各种症状,因此符合人体工学结构的枕头,是预防和治疗此类颈椎问题的重要手段。

2、因为人体结构的原因,主要是单侧肩膀到颈部的距离,和背部与颈部之间距离,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人仰卧时,完全贴合颈椎正常曲线所需的枕头高度,与人体侧卧时,支撑颈部所需要的枕头高度不一致,从人体结构可以发现,侧卧时,一侧肩膀到颈部的距离(即侧卧时需要枕头支撑的颈部下方空隙),要大于仰卧时,颈部到后背的距离(即仰卧时需要枕头支撑的颈部下方空隙),从该数据可看出,统一高度的枕头,是无法在不同睡姿时提供合适支撑的,所有市面上据称能护颈的枕头,如果高度是统一的,那如果仰卧时合适,侧卧时枕头就会太矮,造成侧卧时颈部无法得到枕头的有效支撑,造成颈椎侧弯;如果侧卧时合适,仰卧时枕头就会太高,造成颈椎的过度弯曲,都会加重颈椎问题,所以护颈枕需要在用户侧卧和仰卧时提供不同的支撑高度,市面上有产品的做法是对枕头表面进行分区,分为仰卧区、左右侧卧区(左右侧卧区结构上互为镜像关系),不同区域的枕头高度不同,侧卧区高度会高于仰卧区,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往往会在睡眠状态下翻转切换各种睡姿,让这种状态下的用户找到枕头上的睡眠区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这类枕头并没有太大实际用途,无法更有效的贴合人体睡姿时颈部姿态,舒适度低,无法真正起到保护颈椎,改善睡眠的作用,故而提出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具备可自适应高度等优点,解决了无法更有效的贴合人体睡姿时颈部姿态,舒适度低,无法真正起到保护颈椎,改善睡眠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包括核心模块下壳,所述核心模块下壳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控制板、一号电推杆和二号电推杆,所述核心模块下壳的顶部卡接有核心模块上壳,所述核心模块上壳的顶部设置有多块转轴连接的活动板,所述核心模块上壳的顶部粘贴覆盖有电阻式压力传感膜。

3、进一步,所述核心模块上壳的外表面设置有乳胶套,所述乳胶套的形状与尺寸均与核心模块上壳相匹配。

4、进一步,所述一号电推杆对应着使用者的头部区,所述二号电推杆对应着使用者的颈部区。

5、进一步,所述一号电推杆和二号电推杆的侧面与电阻式压力传感膜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7、该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通过将枕头区域分为颈部区和头部区,在使用的时候,因为头部和颈部不同高度,造成对枕头各区域压力不同,不同的压力作用在电阻式压力感应膜,造成电阻式压力感应膜相对应区域的电阻不同,相关阻值信号传送到控制板上,控制板自动控制一号电推杆和二号电推杆做伸缩动作,同步带动核心模块上壳的活动板,最终实现相关区域的高度变化,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将枕头分为仰卧区和侧卧区的方式,更能够有效贴合人体睡姿时颈部姿态,整体舒适度较高,同时,真正起到了保护颈椎的作用,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包括核心模块下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模块下壳(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控制板(2)、一号电推杆(3)和二号电推杆(4),所述核心模块下壳(1)的顶部卡接有核心模块上壳(5),所述核心模块上壳(5)的顶部设置有多块转轴连接的活动板(6),所述核心模块上壳(5)的顶部粘贴覆盖有电阻式压力传感膜(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模块上壳(5)的外表面设置有乳胶套(8),所述乳胶套(8)的形状与尺寸均与核心模块上壳(5)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推杆(3)对应着使用者的头部区,所述二号电推杆(4)对应着使用者的颈部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推杆(3)和二号电推杆(4)的侧面与电阻式压力传感膜(7)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接线(9),所述连接线(9)与控制板(2)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包括核心模块下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模块下壳(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控制板(2)、一号电推杆(3)和二号电推杆(4),所述核心模块下壳(1)的顶部卡接有核心模块上壳(5),所述核心模块上壳(5)的顶部设置有多块转轴连接的活动板(6),所述核心模块上壳(5)的顶部粘贴覆盖有电阻式压力传感膜(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适应的护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模块上壳(5)的外表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侃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八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