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机翼组件、机翼以及飞行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机翼组件、机翼以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30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翼组件、机翼和飞行器,机翼组件包括固定机翼部分、高升力装置和将高升力装置可移动地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使得高升力装置能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延伸位置之间移动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的第一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在第一端部部分处可旋转地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的第二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在第一端部部分处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第二连接元件包括布置在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一端部部分与第二端部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高升力装置的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中间部分,并且高升力装置的第二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翼组件、机翼和飞行器。


技术介绍

1、包括固定机翼部分、高升力装置和连接组件的机翼组件是已知的。连接组件将高升力装置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使得高升力装置能够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已知的高升力装置包括例如襟翼和缝翼。

2、通常期望提供一种机械坚固且重量轻的机翼组件,利用该机翼组件,可以使高升力装置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可以移动的路径的长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坚固且重量轻的机翼组件,利用该机翼组件,可以使高升力装置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可以移动的路径的长度增加。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如下的机翼组件来实现。机翼组件包括固定机翼部分、高升力装置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将高升力装置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使得高升力装置能够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一端部部分处,第一连接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以及第二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一端部部分处,第二连接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第二连接元件包括中间部分,中间部分布置在第一端部部分与第二端部部分之间。高升力装置的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中间部分,并且高升力装置的第二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

3、de 101 33 920b4中公开的机翼组件与本专利技术的机翼组件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和高升力装置的构型和这些部件如何彼此连接以及如何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高升力装置的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中间部分,并且高升力装置的第二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由于该构型,本专利技术的机翼组件不需要包括如de 101 33 920b4的图1中所示的导引杆40,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高升力装置的轨迹仍然可以被很好地限定。在机翼组件不包括导引杆40的情况下,可以使高升力装置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可以移动的路径的长度增加。例如,由于该构型,最大高升力装置角度或襟翼角度可以从约30°至37°增加至约40°至/或45°。特别地存在下述情况:因为本专利技术的构型不包括de 101 33920b4的导引杆40,并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高升力装置从不呈现亚稳定位置,在该亚稳定位置中,高升力装置不从伸出位置移回至缩回位置。另一示例是,由于该构型,高升力装置可以进一步定位到机翼的部件中以减小阻力、比如在高升力装置的缩回位置中减小阻力。

4、由于高升力装置的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中间部分,并且高升力装置的第二部分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因此载荷可以在高升力装置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两个分离部分上传递分布,这可以减小作用在各个部件上的弯曲载荷,并且可以使得机翼组件的重量减轻。优选地,高升力装置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在高升力装置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情况下,机翼组件提供机械坚固的组件,以用于将高升力装置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使得高升力装置能够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子组件为高升力装置的运动提供机械支承,并且确保高升力装置的轨迹被明确地限定。第一连接元件可以是杆,并且可以适于承受压缩载荷和拉伸载荷以及弯曲载荷。第二连接元件可以适于承受压缩载荷和拉伸载荷以及弯曲载荷。高升力装置能够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移动,即,高升力装置能够从缩回位置移动至至少一个伸出位置,并且能够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

5、总之,提供了一种机械坚固且重量轻的机翼组件,利用该机翼组件,可以使高升力装置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可以移动的路径的长度增加。

6、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机翼组件包括子组件,该子组件附接至固定机翼部分和第二连接元件,并且该子组件将第二连接元件导引成使得对于第一连接元件的每个位置而言,第二连接元件的位置均是预限定的。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机翼组件可以包括具有多种不同设计的子组件。

7、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子组件包括:第一子组件元件,该第一子组件元件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一端部部分处,第一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第二子组件元件,该第二子组件元件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一端部部分处,第二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一子组件元件的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二端部部分处,第二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一部分;以及第三子组件元件,该第三子组件元件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一端部部分处,第三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在第二端部部分处,第三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子组件元件的中间部分,其中,第二子组件元件的中间部分布置在第二子组件元件的第一端部部分与第二端部部分之间。该构型是机翼组件的子组件的示例。

8、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子组件包括:第二子组件元件,该第二子组件元件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一端部部分处,第二子组件元件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在第二端部部分处,第二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连接元件的一部分;以及第三子组件元件,该第三子组件元件从第一端部部分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在第一端部部分处,第三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机翼部分,在第二端部部分处,第三子组件元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子组件元件的中间部分,其中,第二子组件元件的中间部分布置在第二子组件元件的第一端部部分与第二端部部分之间。该构型是机翼组件的子组件的另一示例。

9、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机翼组件包括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构造成驱动第一连接元件相对于固定机翼部分旋转。当第一连接元件相对于固定机翼部分的旋转由驱动单元驱动时,高升力装置在缩回位置与至少一个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可以由驱动单元经由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驱动。

10、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驱动单元包括旋转驱动单元。该构型是驱动单元的示例。

11、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驱动单元包括线性驱动单元。该构型是驱动单元的另一示例。

12、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高升力装置是缝翼。在高升力装置是缝翼的情况下,缝翼可以进一步定位到机翼的部件中以减小阻力,比如在缝翼的缩回位置中减小阻力。

13、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高升力装置是襟翼。在高升力装置是襟翼的情况下,最大襟翼角度可以增加,例如从约30°至37°增加至约40°至/或45°。

14、根据机翼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高升力装置是扰流板。在高升力装置是扰流板的情况下,扰流板可以进一步定位到机翼的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翼组件(5),包括: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机翼组件(5)包括子组件(35),所述子组件(35)附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并且所述子组件(35)将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导引成使得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3)的每个位置而言,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的位置均是预限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子组件(35)包括:第一子组件元件(39),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39)从第一端部部分(45)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47),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45)处,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39)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第二子组件元件(41),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从第一端部部分(49)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51),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49)处,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39)的第二端部部分(47),在所述第二端部部分(51)处,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的一部分;以及第三子组件元件(43),所述第三子组件元件(43)从第一端部部分(53)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55),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53)处,所述第三子组件元件(43)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在所述第二端部部分(55)处,所述第三子组件元件(43)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的中间部分(57),其中,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的中间部分(57)布置在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的第一端部部分(49)与第二端部部分(5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子组件(35)包括:第一子组件元件(59),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59)从第一端部部分(63)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65),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63)处,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59)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在所述第二端部部分(65)处,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59)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子组件元件(61),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61)从第一端部部分(67)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69),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67)处,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6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在所述第二端部部分(69)处,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6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59)的中间部分(71),其中,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59)的中间部分(71)布置在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59)的第一端部部分(63)与第二端部部分(65)之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机翼组件(5)包括驱动单元(31),所述驱动单元(31)构造成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3)相对于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包括旋转驱动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驱动单元(31)包括线性驱动单元。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高升力装置(9)为襟翼。

9.一种机翼(3),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机翼组件(5)。

10.一种飞行器(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翼(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翼组件(5),包括: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机翼组件(5)包括子组件(35),所述子组件(35)附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和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并且所述子组件(35)将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导引成使得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3)的每个位置而言,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的位置均是预限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翼组件(5),其中,所述子组件(35)包括:第一子组件元件(39),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39)从第一端部部分(45)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47),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45)处,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39)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第二子组件元件(41),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从第一端部部分(49)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51),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49)处,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子组件元件(39)的第二端部部分(47),在所述第二端部部分(51)处,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元件(15)的一部分;以及第三子组件元件(43),所述第三子组件元件(43)从第一端部部分(53)延伸至第二端部部分(55),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53)处,所述第三子组件元件(43)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固定机翼部分(7),在所述第二端部部分(55)处,所述第三子组件元件(43)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的中间部分(57),其中,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的中间部分(57)布置在所述第二子组件元件(41)的第一端部部分(49)与第二端部部分(5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尼斯·克赖伯恩哈德·施利普夫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