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线束及其处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线束及其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597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线束,包括第一子线束和第二子线束;所述第一子线束包括第一芯线和包裹所述第一芯线的第一外被,所述第一芯线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为连接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外预留有M1段所述第一外被;所述第二子线束包括第二芯线和包裹所述第二芯线的第二外被,所述第二外被的颜色与所述第一外被的颜色相同,所述第二芯线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为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外预留有N1段所述第二外被,M1的数值与N1的数值不同,如下设置,方便作业人员快速区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线束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及其处理方法,属于线束。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用产品至少包含了1根stp线和2根电源线,分别为电源线1和电源线2,并且电源线1和电源线2的外被颜色均为红色;同时,该产品还包括3个电路板,分别为p1、p2、p3,p1连接2根电源线的一端,p2连接其中一根电源线的另一端,p3连接另一根电源线的另一端;实际作业的过程中,会将2根电源线按照既定顺序同时作业到一块载具上以实现制程工站的精简,但由于2根电源线的颜色相同,作业人员无法进行区分电源线1和电源线2。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及其处理方法,方便作业人员快速区分。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线束,包括:

4、至少两个子线束,至少两个所述子线束包括第一子线束和第二子线束;

5、所述第一子线束包括第一芯线和包裹所述第一芯线的第一外被,所述第一芯线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为连接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外预留有m1段所述第一外被;

6、所述第二子线束包括第二芯线和包裹所述第二芯线的第二外被,所述第二外被的颜色与所述第一外被的颜色相同,所述第二芯线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为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外预留有n1段所述第二外被,m1的数值与n1的数值不同。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m1=1,n1=2;或者,m1=0,n1=1。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被包括第一主体外被和预留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预留外被,所述第一预留外被与所述第一主体外被间隔设置;

9、所述第二外被包括第二主体外被和预留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第二预留外被,两个第二预留外被与所述第二主体外被间隔设置。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预留外被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预留外被的长度,所述第一预留外被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预留外被的长度之和。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芯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外也预留有m1段所述第一外被;

12、所述第二芯线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外也预留有n1段所述第一外被;

13、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三连接部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四连接部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三电路板。

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束还包括第三子线束和第四子线束;

15、所述第三子线束包括第三芯线和包裹所述第三芯线的第三外被,所述第三芯线的一端设有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五连接部外预留有m2段所述第三外被;

16、所述第四子线束包括第四芯线和包裹所述第四芯线的第四外被,所述第四芯线的一端设有第六连接部,所述第六连接部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六连接部外预留有n2段所述第四外被,m2的数值与n2的数值不同;

17、所述第四外被的颜色与所述第三外被的颜色相同,所述第一外被和所述第二外被的颜色与所述第三外被和所述第四外被的颜色不同。

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m2=0,n2=1;或者,m2=1,n2=2。

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芯线相对于所述第五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七连接部,所述第七连接部外预留有m2段所述第三外被;

20、所述第四芯线相对于所述第六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第八连接部,所述第八连接部外预留有n2段所述第四外被;

21、所述第七连接部和所述第八连接部均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

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子线束和所述第二子线束均为电源线,所述第三子线束和所述第四子线束均为utp线。

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4、一种线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提供线束,所述线束包括第一子线束和第二子线束;

26、剥离所述第一子线束端部的所述第一外被,同时预留m1段所述第一外被在所述第一子线束的端部;

27、剥离所述第二子线束端部的所述第二外被,同时预留n1段所述第二外被在所述第二子线束的端部,m1的数值与n1不同。

2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子线束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子线束的第二连接部分别预留不同段数的外被,以方便作业人员快速区分,提高组装效率,产品组装不易出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M1=1,N1=2;或者,M1=0,N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外被(1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预留外被(222)的长度,所述第一预留外被(122)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预留外被(222)的长度之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还包括第三子线束(3)和第四子线束(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M2=0,N2=1;或者,M2=1,N2=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线束(1)和所述第二子线束(2)均为电源线,所述第三子线束(3)和所述第四子线束(4)均为UTP线。

10.一种线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m1=1,n1=2;或者,m1=0,n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外被(1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预留外被(222)的长度,所述第一预留外被(122)的长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预留外被(222)的长度之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全根吴自强陈晨潘桂池郭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