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96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0
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外角构件,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包括第一外角构件,第一外角构件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外角构件,第一外角构件内部与第二外角构件内部分别开设有安装孔,第二外角构件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块。本技术提供的建筑模板外角构件解决了现有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在使用时,由于外角构件基体采用直角的方式,使得当建筑模板外角大于或小于直角时,该外角构件不便于对其使用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外角构件不适用于外角大于或小于直角的建筑模板,进而使得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导致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实用性得到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具体为一种建筑模板外角构件


技术介绍

1、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主要有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2、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6406139u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外角构件,该外角构件能够用于与建筑模板相连并压紧,实现墙体外角处与建筑模板相连,外角构件基体采用直角的方向上的建筑模板组合连接方式,具有广泛的通用性,能够与大多数使用的建筑模板相连接,然而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在使用时,由于外角构件基体采用直角的方式,使得当建筑模板外角大于或小于直角时,该外角构件不便于对其使用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外角构件不适用于外角大于或小于直角的建筑模板,进而使得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导致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的实用性得到降低。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模板外角构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使用角度调节自如的建筑模板外角构件。

2、本技术提供的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包括第一外角构件,所述第一外角构件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外角构件,所述第一外角构件内部与第二外角构件内部分别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外角构件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

3、为了达到对外角构件的使用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提供建筑模板外角构件,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块,所述第一外角构件通过开设的转动槽与转动块外壁连接,所述转动块内部开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延伸出第一活动槽外壁与第一外角构件内部开设的固定槽内壁连接。

4、为了达到固定杆在第一活动槽内伸缩自如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提供建筑模板外角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槽内部、位于固定杆一端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远离固定杆一侧外壁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槽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槽内部、位于固定杆外表面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外壁与第一活动槽内壁连接。

5、为了达到对固定杆进行限位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提供建筑模板外角构件,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内部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部设置有弧形块,所述第一外角构件在固定槽内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块延伸出第二活动槽外壁与弧形槽外壁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槽内部、位于弧形块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端与第二活动槽内底壁连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7、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通过将转动块两侧的固定杆插入第一外角构件开设的固定槽内,使得可将第一外角构件与第二外角构件组装在一起,当建筑模板角度大于或小于直角时,通过转动块与固定杆的配合,可对第一外角构件与第二外角构件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外角构件与第二外角构件的使用角度与建筑模板的外角相适配,以提高该外角构件的适用范围与实用性,解决了现有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在使用时,由于外角构件基体采用直角的方式,使得当建筑模板外角大于或小于直角时,该外角构件不便于对其使用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外角构件不适用于外角大于或小于直角的建筑模板,进而使得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导致该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实用性得到降低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角构件(1),所述第一外角构件(1)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外角构件(2),所述第一外角构件(1)内部与第二外角构件(2)内部分别开设有安装孔(3),所述第二外角构件(2)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外角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角构件(1),所述第一外角构件(1)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外角构件(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耿张秀俊石林
申请(专利权)人:金瀚建设有限公司北湖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