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584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9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包括基底层及增强防水层,所述基底层包括屋面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屋面层上的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采用沥青防水材料;所述增强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所述增强防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增强层及第二防水层。本技术通过直接在原有的第一防水层上加设增强防水层,重新构建了屋面防水层结构,提高了屋面整体的防水性能,并且,通过设置增强层分隔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避免了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又无需去除屋面原有的第一防水层,降低了屋面防水结构修复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施工,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1、屋面的防水性能是衡量房屋整体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年限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屋面投入使用之前,施工人员会在屋面上设立系统的防水层,其中,沥青防水材料因其优异的延展性、基层自适应性及施工便利性在屋面防水系统的施工实际中被广泛使用,根据屋面的不同类型,系统防水层一般采用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两大类,其中卷材防水就是通过将在旧屋面上粘贴防水卷材,使其具备良好防水、防腐的效果,目前常规采用的防水卷材类型为丁基胶条、sbs改性沥青卷材、pvc或tpo等高分子卷材等。

2、但沥青防水材料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首先是沥青材料容易在温度及光照的影响下老化或出现裂纹等,对于沥青防水材料的养护、修护比较麻烦;其次是沥青防水材料用于屋面时,不仅需要多块材料进行拼接,材料相互搭接处的粘结难度较大,难以做到绝对的密封,因此在防水材料搭接处、在屋面的屋脊部位、天沟部位以及金属屋面上彩钢板接缝、锁边部位等地方都容易形成防水薄弱点,在屋面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腐蚀或使用的防水材料老化等原因,防水薄弱点处比较容易出现漏水隐患。因此,为了维持屋面的防水性能,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就需要对屋面防水层进行系统防水层的修复。通常,在对屋面上使用沥青防水材料的防水层进行修复或改造时会采取将旧沥青防水层完全去除的方式,但去除旧沥青防水层的施工的难度较大,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在防水层刮除后,留存在基面上的沥青物质也很难完全清除,在此之上再粘接新的防水材料时,残留的沥青材料也会影响新防水材料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在需修复的屋面上原有的沥青防水层上做进一步的防水结构设计,无需去除屋面原有的沥青防水材料,提高了屋面整体的防水性能、降低了施工难度,也避免了屋面上残余沥青防水材料影响新防水材料的性能。

2、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包括基底层及增强防水层,所述基底层包括屋面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屋面层上的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采用沥青防水材料;所述增强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所述增强防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增强层及第二防水层。

3、在本技术方案中,基底层包括屋面层和原先已经存在的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采用沥青防水材料,通过在原有的第一防水层上加设增强防水层,重新构建了屋面防水层结构,提高了屋面整体的防水性能;同时,又无需去除原有的第一防水层,大大降低了屋面防水结构修复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其中,基于屋面原有沥青防水材料进行防水性能修复的防水结构设计时,为了方便后续第二防水层的粘接、提升屋面防水层结构的防水性能,在原有的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还加设了增强层,既实现了对原有的第一防水层表面进行改性、修复、找平等预处理,又增进了第二防水层引入屋面整体防水系统的整体性、提高了屋面整体防水系统的强度。同时,增强防水层可在原有的第一防水层上引入,第二防水层由增强层与原有的第一防水层隔离开,令原有的第一防水层不影响新设立的第二防水层的防水性能,进一步保证了屋面防水结构修复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4、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层包括涂料层及胎体增强层,所述涂料层包裹所述胎体增强层;进一步地,所述胎体增强层采用纤维增强材料;所述涂料层采用水性防水涂料。

5、在本技术方案中,增强层结合使用涂料层及胎体增强层,涂料层覆盖所述基底层的整体表面,既实现了对原有的第一防水层表面进行改性、修复、找平等预处理过程,又通过与胎体增强层结合,提高了涂料层的设置厚度,更好地阻隔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同时,胎体增强层的引入还可以增强防水涂料层的结构强度,胎体增强层由防水涂料包裹,不仅保留了防水涂料的优势,在基底层上形成一层整体的防水材料层,还改善了防水涂料单独固化后易开裂产生细小裂纹的缺陷,提高了屋面上防水结构修复后整体防水系统的强度。

6、其中,涂料层采用水性防水涂料,水性防水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及耐老化性,且延展性好,可适应局部有起伏或不平整的基层,在基底层上全面覆盖水性涂料层,不仅可以通过涂覆防水涂料减小基层上的起伏差异,令基底层的面层更为平整,便于后续胎体增强层及第二防水层的铺设粘接,还能深入第一防水层上的细小裂缝等缺陷中修复,提升第一防水层的防水性能。但是,防水涂料虽然能与基底层完美粘接,但在屋面不平整或形变较大的情况下,仅使用防水涂料施工时,所形成的涂膜防水层强度不足,容易撕裂而导致漏水,因此需要结合胎体增强层提升涂膜防水层的厚度及强度。优选地,令胎体增强层采用纤维增强材料,胎体增强层依据所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可分为化纤无纺布、玻璃纤维网布等,纤维增强材料具有网孔,防水涂料能够很好地渗透纤维增强材料地网孔并将涂料层及胎体增强层结合起来;并且纤维增强材料本身具有柔软、延展性较好、内部强度无方向性等的特点,不仅可以提高防水涂料涂膜厚度的均匀性,保持增强层的整体平整度,便于第二防水层的粘接,同时还能分散内部应力,避免涂膜防水层因拉伸、老化等内部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等倾斜,从而加强了整体防水系统的强度、抗拉裂性能;更进一步地,为了令防水涂料与胎体增强层更好地结合作用,应尽量采用纤维强度较好、克重较低的纤维增强材料,保证纤维增强材料具备更多与防水材料结合的网孔,在保证防水材料对纤维增强材料的渗透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结合强度;优选地,胎体增强层采用克重在70-150g左右的无纺聚酯纤维布。

7、进一步地,所述涂料层包括第一涂料层及第二涂料层,所述第一涂料层涂覆在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整体表面上,所述第二涂料层设置在第一涂料层之上,且所述第二涂料层包裹所述胎体增强层。

8、进一步地,所述涂料层的厚度不小于1.0mm。

9、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防水层整体表面上涂覆第一涂料层,不仅进一步在第一防水层上构建了一个整体的涂膜防水层,提升了整体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同时也为后续胎体增强层的粘接提供了底涂层。由于基底层之上需要整体铺设胎体增强层与防水涂料,大面积地使用纤维增强材料及防水涂料时,需要先在第一防水层上整体涂覆第一涂料层,再将胎体增强层平整铺设在第一涂料层之上,再在胎体增强层上整体使用防水涂料,令防水涂料充分渗透胎体增强层,形成完整的增强层。为实现防水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的结合作用,彻底隔绝第一防水层对第二防水层的影响,令整体涂料层的涂覆厚度不小于1.0mm,由此,防水涂料层可以完全渗透并包裹胎体增强层,从而令防水涂料及胎体增强层可以完美地结合作用,进一步提升整体防水系统的强度及防水性能,因此防水涂料不仅需要摊涂均匀,还应当保持足够的涂覆厚度,保证纤维增强材料被防水涂料浸渍透且不露白,保障第二防水层的粘结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水层至少包括一层防水卷材,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为高分子防水卷材;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卷材平行铺贴,且所述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及增强防水层,所述基底层包括屋面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屋面层上的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采用沥青防水材料;所述增强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所述增强防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增强层及第二防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增强层采用纤维增强材料;所述涂料层采用水性防水涂料。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层的厚度不小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至少包括一层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平行铺贴,且所述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小于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料层涂覆包裹所述前处理层的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及增强防水层,所述基底层包括屋面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屋面层上的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采用沥青防水材料;所述增强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所述增强防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增强层及第二防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增强层采用纤维增强材料;所述涂料层采用水性防水涂料。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面沥青防水层修复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层的厚度不小于1.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桃叶吉马海建王泰雄杨琛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顺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