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发热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寒冷季节,室内通常会采用取暖设备制热,以保持室内环境温度适宜。但是,由于在使用取暖设备的过程中,门窗通常处于关闭状态,从而空气不易流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往往较差,如室内空气中包含有污染物,则极容易对室内人员的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热装置,包括:
3、发热部;
4、催化部,用于靠近于发热部布置,催化部用于催化空气中的vocs(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分解;
5、其中,催化部具有多孔结构。
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催化部包括:
7、多个支架粒子,用于靠近于发热部布置,多个支架粒子相连接以形成多孔结构;
8、催化粒子,附着于支架粒子的表面,催化粒子的粒度小于支架粒子的粒度,每个支架粒子的表面至少附着有一个催化粒子。
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支架粒子的粒度大于或等于30μm且小于或等于80μm,催化粒子的粒度大于或等于500nm且小于或等于3μm。
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支架粒子为氧化铝粒子或氧化硅粒子;
11、催化粒子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粒子、稀土金属氧化物粒子和贵金属氧化物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催化部的孔隙率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或等于35%。
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催化部还包括:
15、第一粘接层,发热部形成有第一负载侧,第一粘接层粘接于第一负载侧,支架粒子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于第一负载侧;
16、其中,至少部分的支架粒子暴露于外部环境。
1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发热部包括:
18、发热件;
19、散热件,设置于发热件,散热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20、其中,第一负载侧形成于发热件和/或散热件。
2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架粒子覆盖第一负载侧的面积与第一负载侧总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90%。
2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还包括:
23、机壳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和通风口,容置空间连通于通风口,发热部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24、承载部,设置于机壳部,承载部靠近于发热部布置,且位于通风口与发热部之间;
25、其中,催化部设置于承载部。
2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催化部还包括:
27、第二粘接层,承载部形成有第二负载侧,第二粘接层粘接于第二负载侧,支架粒子通过第二粘接层连接于第二负载侧;
28、其中,至少部分的支架粒子暴露于外部环境。
2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架粒子覆盖第二负载侧的面积与第二负载侧总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90%。
3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还包括:
31、送风部,设置于机壳,用于向发热部送风,发热部位于送风部与通风口之间。
3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热装置包括有发热部和催化部,在实际应用中,前述发热装置可以作为取暖设备的发热部件或作为取暖设备使用,其中,发热部可以用于释放热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部可以提高所处环境的温度,以便于用户取暖;催化部具有多孔结构并用于催化空气中的vocs分解,从而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并且在发热部运行时能够引起附近区域的空气对流,以提高发热部附近区域空气的流动性,在催化部靠近于发热部设置的情况下,发热部附近区域的至少部分空气能够流经催化部,进而随着发热部的运行,发热装置可以利用催化部持续净化所处环境的空气,降低环境中vocs的数量,在提高发热装置所处环境的温度的同时,改善前述环境的空气质量;同时,催化部具有多孔结构,从而催化部可以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进而能够增大催化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催化部的催化性能提升,有利于增强发热装置对vocs的催化效率,并提升发热装置的空气净化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部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部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部还包括: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旭,杨卫星,杨忠,邬鹏,曹达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