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62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2
本技术涉及教室顶部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包括教室和顶部平台,顶部平台沿着教室的顶部固定环绕布置;安装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安装透风窗的安装位以及多个安装音箱的固定位,顶部平台的底部设有多个喇叭孔;安装端面的中部上设有多个安装照明灯的照明孔;通过顶部平台将教室上空封隔,便于让各种智能设备安装以及布置在顶部平台上,顶部平台通过安装位供透风窗安装或拆卸,顶部平台通过固定位安装或拆卸音箱,而音箱可以利用喇叭孔对音箱声音进行扩充播放,顶部平台利用多个照明孔方便照明灯的安装与拆卸,解决了顶部的平台结构存在后续安装各种智能设备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教室顶部结构的,具体而言,涉及智慧教室顶部结构


技术介绍

1、高校教学楼是师生教学及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但不少教学楼行为活动区域通风不畅、采光不良、使用不便等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对高校教学楼建筑改造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改造主要针对建筑功能、建筑造型等具体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缺乏对教学楼建筑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的系统性的改造方案与建议和对建筑中人的需求的重视,没有全面考虑建筑中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

2、智慧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新型教室。

3、现有的教室顶部设置有全覆盖的顶部平台结构,而后需要在平台结构的侧壁上安装各种智能设备,由于平台结构本身都已经提前固定在顶部区域,所以在进行施工时,会特别麻烦,并且还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而施工的噪音也会影响隔壁教室的学习,因此,顶部的平台结构存在后续安装各种智能设备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慧教室顶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顶部的平台结构存在后续安装各种智能设备不便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包括教室和顶部平台,所述教室的顶部具有封闭布置的封闭区域,所述顶部平台位于封闭区域中,且所述顶部平台沿着教室的顶部固定环绕布置,且所述顶部平台与教室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部平台具有朝向封闭区域的安装端面,所述安装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安装透风窗的安装位以及多个安装音箱的固定位,多个所述固定位和多个所述安装位分别沿着安装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安装位贯穿顶部平台,所述顶部平台的底部设有多个喇叭孔,所述喇叭孔位于固定位的下方,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安装端面的中部上设有多个安装照明灯的照明孔,多个所述照明孔沿着安装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照明孔贯穿顶部平台。

3、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分别具有倾斜布置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沿着顶部平台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侧壁板的内端与顶部平台的连接处呈弯曲状布置,所述安装位和固定位分别位于侧壁板上。

4、进一步的,所述侧壁板背离顶部平台自上而下倾斜布置。

5、进一步的,所述侧壁板的外端具有背离顶部平台呈水平朝外延伸布置的安装段,所述安装段沿着侧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段的内端与侧壁板连接,所述安装段的外端抵接在教室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段位于顶部平台的下方。

7、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平台包括多个支撑条以及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相邻的所述支撑条上,所述支撑条与安装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8、相邻的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沿着支撑条滑动定位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将相邻的支撑条连接;所述安装位、固定位以及照明孔分别位于相邻的支撑条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的两侧分别具有外侧开口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沿着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条的夹持槽之间呈相对布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条与相邻的所述定位条围合形成夹持安装板的安装区域,所述安装位、固定位以及照明孔分别位于安装区域中。

10、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槽的内侧壁之间覆盖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沿着夹持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上具有安装于教室的顶部的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两侧分别具有朝外延伸布置的顶部夹持条,两个所述顶部夹持条之间间隔相对布置;所述横梁的底部两侧分别具有朝外延伸布置的底部夹持条,两个所述底部夹持条之间间隔相对布置,所述底部夹持条与横梁以及顶部夹持条之间依次相连形成外侧开口的所述夹持槽。

12、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夹持条上设有多个朝下活动翻摆且用于夹持安装板的扣合条,多个所述扣合条沿着底部夹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扣合条与横梁之间通过铰接连接;

13、所述扣合条上设有将扣合条固定或偏离于底部夹持条上的插销,所述插销显露于底部夹持条的下方;相邻的所述扣合条之间的具有支撑段;

14、当所述插销插入于支撑段时,所述扣合条与底部夹持条之间呈水平布置;当所述插销偏离于支撑段时,所述扣合条偏离于底部夹持条朝下摆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通过顶部平台将教室上空封隔,便于让各种智能设备安装以及布置在顶部平台上,顶部平台通过安装位供透风窗安装或拆卸,利用透风窗连接空调可以对教室内进行吹风制冷或制热,也可以通过透风窗连接空气净化器,通过空气净化器对教室内的空气进行置换杀菌,顶部平台通过固定位安装或拆卸音箱,而音箱可以利用喇叭孔对音箱声音进行扩充播放,顶部平台利用多个照明孔方便照明灯的安装与拆卸,解决了顶部的平台结构存在后续安装各种智能设备不便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室和顶部平台,所述教室的顶部具有封闭布置的封闭区域,所述顶部平台位于封闭区域中,且所述顶部平台沿着教室的顶部固定环绕布置,且所述顶部平台与教室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部平台具有朝向封闭区域的安装端面,所述安装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安装透风窗的安装位以及多个安装音箱的固定位,多个所述固定位和多个所述安装位分别沿着安装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安装位贯穿顶部平台,所述顶部平台的底部设有多个喇叭孔,所述喇叭孔位于固定位的下方,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安装端面的中部上设有多个安装照明灯的照明孔,多个所述照明孔沿着安装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照明孔贯穿顶部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分别具有倾斜布置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沿着顶部平台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侧壁板的内端与顶部平台的连接处呈弯曲状布置,所述安装位和固定位分别位于侧壁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背离顶部平台自上而下倾斜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的外端具有背离顶部平台呈水平朝外延伸布置的安装段,所述安装段沿着侧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的内端与侧壁板连接,所述安装段的外端抵接在教室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段位于顶部平台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平台包括多个支撑条以及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相邻的所述支撑条上,所述支撑条与安装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两侧分别具有外侧开口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沿着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条的夹持槽之间呈相对布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条与相邻的所述定位条围合形成夹持安装板的安装区域,所述安装位、固定位以及照明孔分别位于安装区域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的内侧壁之间覆盖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沿着夹持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上具有安装于教室的顶部的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两侧分别具有朝外延伸布置的顶部夹持条,两个所述顶部夹持条之间间隔相对布置;所述横梁的底部两侧分别具有朝外延伸布置的底部夹持条,两个所述底部夹持条之间间隔相对布置,所述底部夹持条与横梁以及顶部夹持条之间依次相连形成外侧开口的所述夹持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夹持条上设有多个朝下活动翻摆且用于夹持安装板的扣合条,多个所述扣合条沿着底部夹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扣合条与横梁之间通过铰接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室和顶部平台,所述教室的顶部具有封闭布置的封闭区域,所述顶部平台位于封闭区域中,且所述顶部平台沿着教室的顶部固定环绕布置,且所述顶部平台与教室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部平台具有朝向封闭区域的安装端面,所述安装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安装透风窗的安装位以及多个安装音箱的固定位,多个所述固定位和多个所述安装位分别沿着安装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安装位贯穿顶部平台,所述顶部平台的底部设有多个喇叭孔,所述喇叭孔位于固定位的下方,且两者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安装端面的中部上设有多个安装照明灯的照明孔,多个所述照明孔沿着安装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照明孔贯穿顶部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分别具有倾斜布置的侧壁板,所述侧壁板沿着顶部平台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侧壁板的内端与顶部平台的连接处呈弯曲状布置,所述安装位和固定位分别位于侧壁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背离顶部平台自上而下倾斜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的外端具有背离顶部平台呈水平朝外延伸布置的安装段,所述安装段沿着侧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教室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的内端与侧壁板连接,所述安装段的外端抵接在教室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成才智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