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半桥驱动电路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半桥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35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桥驱动电路,包括半桥电路模块、自举电路模块以及充电控制模块;半桥电路模块包括上管单元、下管单元、上管控制端、下管控制端以及输出端;自举电路模块包括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6;充电控制模块包括交替工作的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在第一控制单元工作时,电源为电感L1充电,第二电容C6并联在第一电容C1的两端,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6共同为上管单元提供工作电源;在第二控制单元工作时,电感L1为第二电容C6充电,第一电容C1为上管单元提供工作电源。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在半桥驱动电路的下管单元长时间关断的状态下,保证上管单元的长时间导通,又能缩短自举电容的充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的,尤其涉及一种半桥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1、在全桥电路中,当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时,需要电路工作在降压模式;电路在降压模式工作时,需要电路的左半桥工作在正常脉冲宽度调制状态,右半桥的上管单元工作在导通状态,右半桥的下管单元工作在关闭状态。当输入电压小于输出电压时,需要电路工作在升压模式;电路在升压模式工作时,需要电路的右半桥工作在正常脉冲宽带调制状态,左半桥的上管单元工作在导通状态,左半桥的下管单元工作在关闭状态。但是,现有的全桥电路工作在降压模式或升压模式时,存在一个问题,若下管单元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则上管单元无法长时间工作在导通状态。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设计充电模块,在下管单元的关闭时长超出预设时长后,周期性的为自举电容充电,直至下管单元导通。但是现有的充电电路只能通过被动充电的方式对自举电容充电,存在自举电容充电速度慢的问题。

3、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既能在下管单元长时间关断状态下,保证上管单元长时间导通,又能缩短自举电容的充电时间的半桥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半桥驱动电路,既能在半桥驱动电路的下管单元长时间关断的状态下,保证上管单元的长时间导通,又能缩短自举电容的充电时间。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桥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半桥电路模块、自举电路模块以及充电控制模块;

4、所述半桥电路模块包括上管单元、下管单元、上管控制端、下管控制端以及输出端;

5、所述自举电路模块包括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6;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c6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上管控制端连接;

6、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c6的负极以及所述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容c6的负极连接;

7、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交替工作,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工作时,所述电源为所述电感l1充电,所述第二电容c6并联在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二电容c6共同为所述上管单元提供工作电源;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工作时,所述电感l1为所述第二电容c6充电,所述第一电容c1为所述上管单元提供工作电源。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3、第一光耦u2以及第二三极管q5;

9、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3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10、所述第二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光耦u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u2的负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光耦u2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u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6的负极连接;

11、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工作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3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5的基极均输入高电平信号。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光耦u1以及第三三极管q4;

13、所述第三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光耦u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1的正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光耦u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光耦u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6的负极连接;

14、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工作时,所述第三三极管q4的基极输入高电平信号。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半桥驱动电路还包括脉宽调制控制器;

16、所述脉宽调制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3、所述第二三极管q5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用于生成pwm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三极管q3、所述第二三极管q5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4的导通或关闭。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r1;

18、所述第一光耦u2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与电源连接。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20、所述第二光耦u1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电源连接;

21、所述第二光耦u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二电容c6的负极连接。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半桥驱动电路还包括驱动模块;

23、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上管控制端、所述下管控制端和所述输出端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管单元和所述下管单元交替产生方波信号。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为半桥驱动芯片;

25、所述半桥驱动芯片包括高侧门极驱动输出端、高压侧浮动射极输出端以及低侧门极驱动输出端;

26、所述高侧门极驱动输出端与所述上管控制端连接,所述高压侧浮动射极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低侧门极驱动输出端与所述下管控制端连接。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半桥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4和第四电阻r6;

28、所述第二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负极与所述输出端连接;

29、所述第四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高压侧浮动射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光耦u2的发射极连接。

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桥驱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控制第一控制单元工作,令电源为电感l1充电,同时使第二电容c6并联在第一电容c1的两端,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6共同为上管单元提供工作电源,以使上管单元保持导通状态;通过控制第二控制单元工作,令电感l1为第二电容c6充电,仅通过第一电容c1为上管单元提供工作电源,以使上管单元继续保持导通状态;通过交替控制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导通,以使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6上的电压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在半桥驱动电路的下管单元长时间关断的状态下,保证上管单元的长时间导通;本专利技术还通过电感升压的方式实现主动充电,有效地缩短了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6两个自举电容的充电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桥电路模块、自举电路模块以及充电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3、第一光耦U2以及第二三极管Q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光耦U1以及第三三极管Q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驱动电路还包括脉宽调制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R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驱动电路还包括驱动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为半桥驱动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4和第四电阻R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桥电路模块、自举电路模块以及充电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q3、第一光耦u2以及第二三极管q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光耦u1以及第三三极管q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桥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驱动电路还包括脉宽调制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羿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