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电芯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电池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除了安全设计之外,电池装配后的安全检测也必不可少。出厂前可以对电池进行正极片和负极片覆盖差检测、正极片或负极片对齐度检测、相邻极片之间距离检测、电芯极片总数检测及其它应检项目。在相关技术中,电芯的检测装置,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电芯检测设备,减少投射至射线探测器上的射线量,进而延长射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射线源和射线探测器、以及位于射线源和射线探测器之间的承载机构;其中,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本体和第一遮挡板,第一遮挡板被配置用于阻挡投射至第一遮挡板上的射线的至少一部分透过,承载本体被配置用于放置待检测对象,射线源发出的射线在第一遮挡板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缘位于第一遮挡板的边缘的内侧,第一遮挡板被配置为与待检测对象配合以使得射线源发出的射线通过第一遮挡板和待检测对象中的至少一者投射至射线探测器。
3、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检测装置中的第一遮挡板阻挡投射至第一遮挡板上的射线的至少一部分透过,可以减少射线源发出的射线投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板上开设有窗口,窗口与承载本体上的待检测对象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第一遮挡板上开设有窗口,并将窗口与承载本体上的待检测对象的位置相对应,从而实现第一遮挡板与待检测对象配合以使得射线源发出的射线通过第一遮挡板和待检测对象中的至少一者投射至射线探测器,并且通过在第一遮挡板上开设窗口不会影响透过待检测对象的射线量,从而不会影响对待检测对象的检测。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包括容置槽,容置槽用于容纳待检测对象。通过在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设置容置槽,用于容纳待检测对象,便于将待检测对象固定放置于承载本体上。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承载本体对射线的阻挡作用,提高待检测对象在射线探测器上的成像效果。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遮挡板上开设有窗口的情况下,容置槽与窗口的位置对应,并且容置槽与窗口两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通过设置容置槽与窗口的位置对应,不会影响透过待检测对象的射线量,从而不会影响对待检测对象的检测;同时,通过设置容置槽与窗口两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能够减少射线直接投射至射线探测器形成空曝区域,进而能够增加射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板贴合承载本体的表面设置。第一遮挡板贴合承载本体表面,可以减少通过第一遮挡板与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投射至射线探测器的射线量,从而进一步延长射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板设置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将第一遮挡板设置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即通过承载本体承载第一遮挡板,该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易于制备形成。在待检测对象放置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上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减少通过第一遮挡板与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投射至射线探测器的射线量,从而进一步延长射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机构包括多个承载本体,承载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第二遮挡板,第二遮挡板在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通过在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设置第二遮挡板,第二遮挡板在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投射至第二遮挡板上的射线透过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投射至射线探测器,从而进一步减少投射至射线探测器的表面的射线量,进而延长射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挡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置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第二部分在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从而第二遮挡板可以阻挡投射至第二遮挡板上的射线透过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投射至射线探测器,同时第二遮挡板的结构简单且容易固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面向探测器的表面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遮挡板的最大厚度。通过设置第二部分面向探测器的表面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遮挡板的最大厚度,可以使第二遮挡板的第二部分不会被第一遮挡板阻挡,可以确保第二遮挡板在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相邻两个承载本体之间的间隙。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元件和位置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被配置用于检测待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控制元件被配置用于根据待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开启或关闭射线源。通过控制元件根据待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开启或关闭射线源,可以控制射线源的开关时间,减少射线源的开启时间,从而可以减少射线探测器被射线照射时长,进而可以延长射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被配置用于驱动承载机构运动,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磁栅尺和磁栅尺读头,磁栅尺设置于承载本体的沿承载机构的运动方向上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相邻的侧面,磁栅尺读头通过磁栅尺磁极的变化得到待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通过设置于承载本体的沿承载机构的运动方向上与承载本体面向射线源的表面相邻的侧面的磁栅尺,以及磁栅尺读头通过磁栅尺磁极的变化得到所述待检测对象的位置信息。这种结构形式的位置检测组件具有结构简单,且检测高效的优点。
14、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检测设备,电芯检测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待检测对象为电芯。
15、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132)上开设有窗口(1321),所述窗口(1321)与所述承载本体(131)上的所述待检测对象(140)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包括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待检测对象(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遮挡板(132)上开设有窗口(1321)的情况下,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窗口(1321)的位置对应,并且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窗口(1321)两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132)贴合所述承载本体(131)的表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132)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30)包括多个承载本体(1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板(133)包括第一部分(1331)和第二部分(1332),所述第一部分(1331)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所述第二部分(1332)与所述第一部分(1331)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332)在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本体(131)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332)面向所述探测器的表面与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遮挡板(132)的最大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元件(150)和位置检测组件(160),所述位置检测组件(160)被配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对象(140)的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元件(150)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对象(140)的位置信息开启或关闭所述射线源(1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机构(130)运动,所述位置检测组件(160)包括磁栅尺(161)和磁栅尺读头(162),所述磁栅尺(161)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131)的沿所述承载机构(130)的运动方向上与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相邻的侧面,所述磁栅尺读头(162)通过所述磁栅尺(161)磁极的变化得到所述待检测对象(140)的位置信息。
12.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检测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100),所述待检测对象(140)为电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132)上开设有窗口(1321),所述窗口(1321)与所述承载本体(131)上的所述待检测对象(140)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包括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待检测对象(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遮挡板(132)上开设有窗口(1321)的情况下,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窗口(1321)的位置对应,并且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窗口(1321)两者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132)贴合所述承载本体(131)的表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132)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30)包括多个承载本体(131),所述承载机构(130)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承载本体(131)之间的第二遮挡板(133),所述第二遮挡板(133)在所述承载本体(131)面向所述射线源(110)的表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本体(131)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板(133)包括第一部分(1331)和第二部分(1332),所述第一部分(1331)设置于所述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黄登登,杨木凯,黄勤锟,潘文生,范翔,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