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32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包括:镜头主体;镜头主体包括沿光轴自物方至像方的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同轴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一透镜为前固定组镜头,变倍时保持静止;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为变倍组镜头;第四透镜为补偿组镜头;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为后固定组镜头;变倍组镜头和补偿组镜头可分别沿光轴前后移动,使得镜头主体的出射激光扩束倍率可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1.064μm和中波3.8μm双波段共口径连续变倍扩束,涉及波段跨度大,既能满足1.064μm激光的测距,又能满足3.8μm中波激光的红外辅助照明,两个波段的共口径设计能够有效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扩束,特别涉及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


技术介绍

1、激光扩束系统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激光照射,激光照明等领域,通过将激光出射光束的直径进行扩束,能够有效地降低出射光的束散角,从而能够控制激光照射到远处的目标场景光斑尺寸,保证照射精度和提高接收功率。不用应用场景的最佳激光波长或扩束比很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扩束镜头需要具备连续变倍功能,1.064μm波长激光主要用于激光测距,3.8μm中波激光由于其较强的中波红外辐射能量用于红外照明,为了实现系统紧凑化和小型化,需要两者共口径连续变倍扩束功能。

2、国内“一种激光准直光学系统201310626156.6”实现了1.064和1.57两种波长的扩束,没有实现连续变倍功能,其波长不涉及中波3.8μm。“一种小型化紫外激光器变倍扩束装置202011207819.7”专利实现了连续变倍的激光扩束功能,但是针对紫外波长设计的,波长单一。“一种双波长大倍率连续变倍激光扩束镜cn 113204122a”实现了两者波长连续变倍扩束系统,但是两种波长都在可见波段,没有针对中波的扩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包括:镜头主体;所述镜头主体包括沿光轴自物方至像方的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同轴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

4、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型正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凹面朝向激光入射方向;所述第一透镜包括s1和s2两个面,其中,s1面的曲率半径r1=-100.03mm;s2面的曲率半径r2=-80.89mm;两面之间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1=6mm;

5、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包括s3和s4两个面,其中,s3面的曲率半径r3=-23.55mm;s4面的曲率半径r4=173.55mm;两面之间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2=5mm;

6、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凹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包括s5和s6两个面,其中,s5面的曲率半径r5=-70mm;s6面的曲率半径r6=127.5mm;两面之间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3=5mm;

7、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包括s7和s8两个面,其中,s7面的曲率半径r7=253.4mm;s8面的曲率半径r8=-244mm;两面之间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4=8mm;

8、所述第五透镜为平凹负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凹面朝向激光入射方向;所述第五透镜包括s9和s10两个面,其中,s9面的曲率半径r9=-79.5mm;s10面的曲率半径r10=∞;两面之间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5=11mm;

9、所述第六透镜为弯月型凸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凹面方向朝向激光入射方向;所述第六透镜包括s11和s12两个面,其中,s11面的曲率半径r11=

10、-707.8mm;s12面的曲率半径r12=-148.3mm;两面之间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6=17mm;

11、所述第一透镜为前固定组镜头,变倍时保持静止,焦距f1为正;

12、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为变倍组镜头,焦距f2为负;

13、所述第四透镜为补偿组镜头,焦距f3为正;

14、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为后固定组镜头,焦距f4为正;

15、所述变倍组镜头和所述补偿组镜头可分别沿光轴前后移动,使得所述镜头主体的出射激光扩束倍率可调节。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间隔为14-170.8mm;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间隔为8mm;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间隔为6.83-18.98mm;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间隔为64.2-233.2mm;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间隔为5mm。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d光折射率分别为nd1-nd6,满足:

18、2.37<nd1<2.55,1.23<nd2<1.44,1.23<nd3<1.44,2.37<nd4<2.55,1.23<nd5<1.44,2.37<nd6<2.55。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分别为vd1-vd6,满足:

20、12<vd1<16,90<vd2<102,90<vd3<102,12<vd4<16,90<vd5<102,12<vd6<16。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在5.8x扩束时:

22、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间隔为14mm,

23、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间隔为6.83mm,

24、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间隔为233.2mm。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在3.5x扩束时:

26、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间隔为62.8mm,

27、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间隔为15.2mm,

28、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间隔为176.05mm。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在1x扩束时:

30、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间隔为170.8mm,

31、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间隔为18.98mm,

32、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间隔为64.2mm。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入射激光口径为20mm。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像方出射激光口径为从20mm到160mm连续变化。

3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本专利技术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可以实现1.064μm和中波3.8μm双波段共口径连续变倍扩束,涉及波段跨度大,既能满足1.064μm激光的测距,又能满足3.8μm中波激光的红外辅助照明,两个波段的共口径设计能够有效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主体;所述镜头主体包括沿光轴自物方至像方的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同轴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和所述第二透镜(2)的间隔为14-170.8mm;所述第二透镜(2)和所述第三透镜(3)的间隔为8mm;所述第三透镜(3)和所述第四透镜(4)的间隔为6.83-18.98mm;所述第四透镜(4)和所述第五透镜(5)的间隔为64.2-233.2mm;所述第五透镜(5)和所述第六透镜(6)的间隔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六透镜(6)的d光折射率分别为Nd1-Nd6,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六透镜(6)在d线的色散系数分别为Vd1-Vd6,满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在5.8X扩束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在3.5X扩束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在1X扩束时: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入射激光口径为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像方出射激光口径为从20mm到160mm连续变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主体;所述镜头主体包括沿光轴自物方至像方的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同轴排列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和所述第二透镜(2)的间隔为14-170.8mm;所述第二透镜(2)和所述第三透镜(3)的间隔为8mm;所述第三透镜(3)和所述第四透镜(4)的间隔为6.83-18.98mm;所述第四透镜(4)和所述第五透镜(5)的间隔为64.2-233.2mm;所述第五透镜(5)和所述第六透镜(6)的间隔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段连续变倍扩束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至所述第六透镜(6)的d光折射率分别为nd1-nd6,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林瑶沈宏海李永刚王平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