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及其微晶合成材料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妍琦专利>正文

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及其微晶合成材料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220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及其微晶合成电热材料制作方法,包括:电热装置本体,电热装置本体为截面是板状、弧状在内的多种形状的层体结构,电热装置本体包括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依次由内至外设置为一体,电热层由微晶合成电热新材料混合制成的电热电路构成,电热电路与封装层粘性连接,电热电路通过一侧设置的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微晶合成电热新材料方便实用,电压在人体绝对安全电压数值以下,低功耗,高热效率,可任意塑形,在任意形状的物体上可随形附着,人体任意部位也可附着并利用热能,可取暖,可理疗,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及其微晶合成材料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几乎进入到全面电气化时代,从电灯、电话的新技术应用普及,到现在的卫星通讯、定位以及蜂窝基站的林立,让人们真正具备了千里眼、顺风耳的现实生活中,发展之迅速也不过近百年之长。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也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2、电的利用将会更广泛、更深化,过去对电热的利用相对比较宽泛,不论是电热锅炉、电磁加热、电饭煲、电热壶等等。

3、本专利技术针对优质混合材料不同配比、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高效电热技术的利用。

4、微晶合成电热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成功,使我们在电热利用细化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它的利用可以宏观上十分方便的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比如生活取暖、粮食烘干、储存干燥、蘑菇、茶叶、食品脱水、工业生产加温等。由于它塑形的任意性也可以更细化到我们人体上,比如冬季身体、手、足取暖、关节、腰椎疾病烘烤等等,它塑形的任意性带给我们利用上任意的方便性。

5、目前,电热利用不论是大型的电热锅炉、电热炉,电磁感应加热炉,还是小型到我们的电磁炉、电饭煲、饮水机等,大都在标准用电等级上使用,在我们国家一般用电标准中,380伏、220伏是工业用电和普通民用的等级数值。首先这电压等级数值都在人体安全接受范围以外,常规意义上人体不可直接接触。其次这些电源的源体不论大小都是固定安置,一则是电压高人体需要保持距离,二则是这些源体都比较笨重。两个条件都确定了它们不能随人体附着,从而限制了我们人体对它能源利用的局限性。在做好绝缘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可以把它做成电褥子,做成红外热源取暖等。

6、微晶合成电热新材料能方便实用,电压在人体绝对安全电压数值以下,低功耗,高热效率,任意塑形。在任意形状的物体上可随形附着,人体任意部位也可附着并利用热能,可取暖,可理疗。在工业领域的使用也十分方便,因为微晶合成电热新材料塑形的任意性,它可以附着在任何设备立体复杂结构的内、外表面上产生电热加温,也可以塑形成独立电热源使用,作为电热源,它的使用十分广泛。总之,微晶合成电热新材料将带给人们更方便的电热能源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及制作方便,使用范围广,成本低,实用性强且安全实用的微晶合成材料电热装置及其微晶合成材料的制作方法。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包括:电热装置本体,所述电热装置本体为截面是板状、弧状在内的多种形状的层体结构,所述电热装置本体包括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所述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依次由内至外设置为一体,所述电热层由多种微晶材料混合后并胶合成电热电路,所述电热电路与所述封装层粘性连接,所述电热电路通过一侧设置的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

4、上述结构中,所述电热层为多种微晶粉和混合剂制作的膜状结构体,所述微晶粉为铁、铬、铝、镍及其合金和/或石墨、石墨烯材料制作。

5、上述结构中,所述微晶粉为铁、铬、铝、镍及其合金、石墨、石墨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上述结构中,所述混合剂为聚氨酯胶剂、聚酸脂胶剂、丙烯酸酯剂、酚醛脂剂在内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材料制作的液体剂。

7、上述结构中,所述混合剂与所述铁、铬、铝、镍及其合金、石墨、石墨烯均匀混合。

8、上述结构中,所述铁、铬、铝、镍及其合金、石墨、石墨烯、稀土合金均为小于15μm的微晶单质或合金按比例混合构成。

9、一种微晶合成电热材料制作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6的微晶合成材料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s1:先将铁、铬、铝、镍及其合金通过研磨制粉器经粗磨—细磨—筛分—风选—风磨多级工序制作为小于15μm的微晶粉;

11、s2:根据加热环境要求将所述聚氨酯胶剂、聚酸脂胶剂、丙烯酸酯剂、酚醛脂剂按比例调配成合适粘稠度的混合剂;

12、s3:然后将加工好的所述多种微晶粉按比例加入混合容器,并进行机械混合,使所述多种微晶粉均匀混合,然后再将混合粉、混合剂投入湿式混合容器内、直至合成为混合均匀的电热材料混合液的液体剂;

13、s4:用毛刷蘸取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并涂刷在需要布置加热体的器件上,或用喷枪将调制好的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喷涂在需要加热的器件上形成具有相应厚度的电热层;

14、s5:待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固化后即为可通电产生热量的电热层;

15、s6:使用金属板或非金属板制作保护层、保温层,将制作好的所述保护层、保温层分别设置在所述膜状涂刷层的外部,所述保温层可根据需要加设,所述保温层可使散温有方向性,以保证加热效果。

16、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经2—3小时固化后才可通电加热。

17、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可以附着、涂刷、喷涂、延流在生物质基材、金属基材、非金属基材和矿物质基材上。

18、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的粘稠度可宽范围调整。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专利技术微晶合成电热材料可以附着在任何设备立体复杂结构的内、外表面上产生电热加温,也可以塑形成独立电热源使用,作为电热源,它的使用十分广泛。本专利技术在任意形状的物体上可随形附着,人体任意部位也可附着并利用热能,可取暖,可理疗。本专利技术微晶合成电热材料能方便实用,电压在人体绝对安全电压数值以下,低功耗,高热效率,任意塑形且安全实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装置本体,所述电热装置本体为截面是板状、弧状在内的多种形状的层体结构,所述电热装置本体包括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所述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依次由内至外设置为一体,所述电热层由多种微晶材料混合后并胶合成电热电路,所述电热电路与所述封装层粘性连接,所述电热电路通过一侧设置的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层为多种微晶粉和混合剂制作的膜状结构体,所述微晶粉为铁、铬、铝、镍及其合金和/或石墨、石墨烯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粉为铁、铬、铝、镍及其合金、石墨、石墨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剂为聚氨酯胶剂、聚酸脂胶剂、丙烯酸酯剂、酚醛脂剂在内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材料制作的液体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剂与所述铁、铬、铝、镍及其合金、石墨、石墨烯均匀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铬、铝、镍及其合金、石墨、石墨烯、稀土合金均为小于15μm的微晶单质或合金按比例混合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晶合成电热材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经2—3小时固化后才可通电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晶合成电热材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可以附着、涂刷、喷涂、延流在生物质基材、金属基材、非金属基材和矿物质基材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晶合成电热材料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材料混合液的粘稠度可宽范围调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装置本体,所述电热装置本体为截面是板状、弧状在内的多种形状的层体结构,所述电热装置本体包括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所述电热层、封装层、保温层依次由内至外设置为一体,所述电热层由多种微晶材料混合后并胶合成电热电路,所述电热电路与所述封装层粘性连接,所述电热电路通过一侧设置的电极与外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层为多种微晶粉和混合剂制作的膜状结构体,所述微晶粉为铁、铬、铝、镍及其合金和/或石墨、石墨烯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粉为铁、铬、铝、镍及其合金、石墨、石墨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晶合成电热材料的电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剂为聚氨酯胶剂、聚酸脂胶剂、丙烯酸酯剂、酚醛脂剂在内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妍琦彭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彭妍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