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透镜组及头戴式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应用于头戴式电子装置的光学透镜组。
技术介绍
1、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各项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功能日益强大,再加上软件应用端各式服务的出现,提供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当市场不再满足于手持式电子产品时,头戴式显示器便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头戴式显示器的重量偏重且成像质量不佳。
2、并且,现有的头戴式显示器多为定焦设计,因此有近视或远视的用户需要额外配戴其固有的眼镜。这会影响配戴的舒适性及头戴式显示器的性能。
3、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光学透镜组和头戴式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组和头戴式电子装置,可通过将光路折叠来减轻装置的重量,可提供变焦功能,让用户无需额外配戴眼镜就能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以及可确保成像质量。
2、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之一种光学透镜组,包含:一第一元件群,包含:一第一镜群,具有正屈折力,包含一、二或三片透镜;一第一光学膜层,位于该第一镜群中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且由目侧至像源侧依序包含一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一反射式偏光元件和一第一相位延迟元件;及一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元件;一第二元件群,包含:一第二镜群,包含一、二或三片透镜;及一像源面;以及一第二光学膜层,位于该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元件与该像源面之间且由目侧至像源侧依序包含一第二相位延迟元件和一第二吸收式偏光元件。
3、其中,该
4、可选择的是,该光学透镜组从近点变焦至远点时,该第一元件群相对于该第二元件群由像源侧朝目侧移动,或者该第二元件群相对于该第一元件群由目侧朝像源侧移动。
5、可选择的是,该光学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总数为三、四或五片。
6、可选择的是,该第二光学膜层是设置在该第一元件群中或该第二元件群中。
7、可选择的是,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并满足以下条件:0.63<f_n/f_f<1.20。借此,有利于在光学透镜组的变焦范围内,满足大部分远视及近视人眼的需求。
8、可选择的是,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f,该光学透镜组的最大像源高度为imh,并满足以下条件:0.91<f_n*ms1_f/(f_f*imh)<2.50。借此,有利于在光学透镜组的变焦范围内,在光学透镜组的微型化与显示器的发光区域大小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9、可选择的是,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t12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gt12_f,并满足以下条件:-0.04<(f_f-f_n)/(gt12_f-gt12_n)<0.60。借此,有利于确保在光学透镜组的变焦范围内,在光学透镜组的性能与微型化之间能达到最佳平衡。
10、可选择的是,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ct1,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与该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元件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lbs,并满足以下条件:0.80<gct1/lbs<5.01。借此,有利于将第一镜群微型化。
11、可选择的是,该第一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1,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并满足以下条件:0.08<ms2_f/f_g1<0.45。借此,有利于在第一镜群的透镜成形性和屈折力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12、可选择的是,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gct2,并满足以下条件:0.98<ms2_f/gct2<4.20。借此,有利于提升光学透镜组的调焦范围。
13、可选择的是,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n,并满足以下条件:0.61<ms1_n/f_n<1.68。借此,有利于维持合适的透镜成形性及光学透镜组的适当镜组长度。
14、可选择的是,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ct1,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gct2,并满足以下条件:0.23<gct2/gct1<1.86。借此,有利于在满足成像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透镜厚度能满足透镜制造的加工要求。
15、可选择的是,该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元件的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为r_bs,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n,并满足以下条件:-3.55<r_bs/(2*ms1_n)<-1.02。借此,有利于在透镜的曲率半径与光学透镜组的微型化之间能达到最佳平衡。
16、可选择的是,该第二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2,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并满足以下条件:-0.02<ms2_f/f_g2<0.62。借此,有利于在第二镜群的透镜成形性和屈折力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17、可选择的是,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ct2,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g2r2,并满足以下条件:-0.26<gct2/g2r2<0.01。借此,有利于在满足成像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透镜的厚度及曲率半径能满足透镜制造的加工要求。
18、可选择的是,该第一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1,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的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并满足以下条件:0.63<f_N/f_F<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F,该光学透镜组的最大像源高度为IMH,并满足以下条件:0.91<f_N*MS1_F/(f_F*IMH)<2.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T12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CT1,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与该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元件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LBS,并满足以下条件:0.80<GCT1/LBS<5.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1,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并满足以下条件:0.08<MS2_F/f_G1<0.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GCT2,并满足以下条件:0.98<MS2_F/GCT2<4.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N,并满足以下条件:0.61<MS1_N/f_N<1.6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CT1,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GCT2,并满足以下条件:0.23<GCT2/GCT1<1.8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元件的反射面的曲率半径为R_BS,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N,并满足以下条件:-3.55<R_BS/(2*MS1_N)<-1.0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2,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并满足以下条件:-0.02<MS2_F/f_G2<0.6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CT2,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G2R2,并满足以下条件:-0.26<GCT2/G2R2<0.0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1,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G1R2,并满足以下条件:-2.32<f_G1/G1R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2,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G2R1,并满足以下条件:-1.00<f_G2/G2R1<12.27。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并满足以下条件:0.63<f_n/f_f<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f,该光学透镜组的最大像源高度为imh,并满足以下条件:0.91<f_n*ms1_f/(f_f*imh)<2.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f,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t12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gt12_f,并满足以下条件:-0.04<(f_f-f_n)/(gt12_f-gt12_n)<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表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gct1,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与该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元件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lbs,并满足以下条件:0.80<gct1/lbs<5.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群的整体焦距为f_g1,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并满足以下条件:0.08<ms2_f/f_g1<0.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远点时,该第一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2_f,该第二镜群最靠近目侧的该透镜的目侧表面与该第二镜群最靠近像源侧的该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为gct2,并满足以下条件:0.98<ms2_f/gct2<4.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的整体焦距为f_n,该光学透镜组在近点时,该第一吸收式偏光元件的目侧表面与该像源面于光轴上的间距为ms1_n,并满足以下条件:0.61<ms1_n/f_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秉毅,蔡斐欣,葛丛,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